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玉米病害图像特征,提取病害图像特征参数,探讨准确、快速的病害图像特征数据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多重分形的分析方法和提升格式的多小波变换对玉米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图像噪声。利用多重分形谱理论对去噪后的玉米病害图像进行局部边缘提取,并采用玉米病害图像多重分形谱的特征值作为玉米病害的形状特征。【结果】该方法可以获得玉米病害图像对应的多重分形谱曲线,并采集N8个特征值作为病害图像的特征参数。发现不同玉米病害图像的特征参数有较大差异,而同类玉米病害图像的形状特征参数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玉米病害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反映病害图像特征的参数,可为玉米病害图像智能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小麦病害有不同的形状特征,利用多重分形分析提取小麦病害图像的8个多重分形谱值作为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参数,并利用这8个特征参数来索引图像数据库作为学习向量量化(LVQ)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样本训练、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小麦病害的识别率可达90.0%以上.  相似文献   

3.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和组合特征参数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量子神经网络和组合特征参数的玉米叶部病害识别方法,以提高玉米叶部病害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方法】应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进行彩色图像分割,得到彩色分割图像,分别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和灰度共生矩阵从彩色分割图像中提取颜色和纹理特征参数,利用多重分形分析从灰度图像中提取病害的形状特征参数。【结果】根据提取的组合特征参数,利用量子神经网络进行玉米病害分类识别,对玉米灰斑病、玉米普通锈病和玉米小斑病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2.5%、97.5%和92.5%,高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法的识别率(分别为90.0%、90.0%和92.5%)。【结论】设计的方法可用于玉米叶部病害识别,并为其他农作物病害的智能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小麦叶部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图像特点,应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对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进行彩色图像分割,得到二值化分割和彩色分割,利用多重分形分析从二值化分割图像中提取病害形状特征参数,分别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从彩色分割图像中提取颜色特征参数和纹理特征参数.根据提取的组合特征参数,利用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进行小麦病害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小麦病害的识别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病害,使用BP神经网络、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和FCM聚类算法对玉米的3种叶片病斑图像进行识别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和阈值分割,提取3个颜色特征、9个纹理特征和7个形状特征,通过LLE算法降维获得6维的内在低维流形特征,使用3种算法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从识别率和网络训练速度2个方面来看,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识别率高达98.67%,且训练速度快,更适合作为玉米叶片病斑图像的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玉米病害图像特征优化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病害图像为例,经图像预处理后,采用遗传算法从图像纹理、颜色和形状多个原始特征中优选,优化出相关信息测度、归一化蓝色颜色分量 b 值、Cb、颜色矩、病斑周长和形状因子等独立性、稳定性好及分类能力强的特征向量用于病害识别.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Bayes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病害图像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重分形分析和提升格式的多小波变换,对小麦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有效去除了图像的噪声,然后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对小麦病害图像进行分割,并提取小麦病害图像的8个多重分形谱值,作为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试验结果证明,不同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值有很大的差异,同类小麦病害图像的形状特征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提取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值进行小麦病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识别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玉米叶部病害的自动识别诊断。【方法】在大田开放环境下采集病害图像样本,综合应用基于H阈值分割、迭代二值化、图像形态学运算、轮廓提取等算法处理病害图像,抽取病斑,提取病害图像的纹理、颜色、形状等特征向量,采用遗传算法优化选择出分类特征,并利用费歇尔判别法识别普通锈病、大斑病和褐斑病3种玉米叶部病害。【结果】研究中提取了墒、相关信息测度、分形维数、H值、Cb值、颜色矩、病斑面积、圆度、形状因子等28个特征向量,利用遗传算法优选出H值、颜色矩、病斑面积、形状因子等4个独立、稳定性好、分类能力强的特征向量,应用费歇尔判别分析法识别病害,准确率达到90%以上。【结论】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纹理、颜色、形状特征分析方法、遗传算法、费歇尔判别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基于田间条件下采集的病害图像,为田间开放环境下实现大田作物病虫害的快速智能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稻叶部病害识别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文章重点分析了病健交界特征参数、病害识别流程对提高病害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实现水稻叶部15种主要病害的准确识别,尤其是相似病害的判断。【方法】(1)病斑图像获取:水稻叶部病害图像来源包括水稻大田、病害图册和病害数据库,文中选用改进的mean shift图像分割算法提取病叶图像中的病斑并根据相关方程获取病斑特征信息。(2)特征参数的选择与设计:首先选取一至三阶颜色矩和颜色直方图作为病害的颜色特征参数,选取球状性、偏心率和不变矩作为病斑的形状特征参数,选取角二阶矩、对比度和相关作为病斑的纹理特征参数;然后针对相似病斑误报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病健交界特征参数,通过病斑内部、边缘和外围颜色上的差异描述该特征,并根据3个区域相互间归一化颜色直方图的欧氏距离计算该项特征参数,该参数可以用于描述病斑与健康部分交界处的特征。(3)病害识别流程的设计:根据病害在颜色、形状、纹理、病健交界4个特征上差异的显著程度设计完成病害识别流程,流程中首先通过颜色特征识别病害,对于通过颜色特征无法识别的病害再通过形态特征识别,倘若形态特征依然无法识别则通过纹理和病健交界特征进行最终识别。(4)病害识别模型的建立:将病害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模型,另一部分用于模型的验证;利用LibSVM程序包完成建模,其中svmtrain函数用于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Grid程序用于优化参数,svmpredict函数用于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5种水稻叶部病斑可以从复杂的背景中分割出来,并可快速准确的被识别,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2.67%,平均漏报率为7.00%,最大漏报率和误报率分别为15.00%和25.00%;病健交界特征参数引入后,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4.00%,平均漏报率降低了7.50%,漏报率最大降幅为20.00%,误报率最大降幅为65.00%;与用所有特征参数直接进行病害识别相比,采用本文提出的识别流程进行病害识别的准确率提高了12.67%,漏报率降低了9.33%,一些病害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降幅达30.00%以上;在识别流程各步骤中,颜色特征识别环节的平均准确率为96.71%,漏报率和误报率均未超过10.00%;形态特征识别环节的平均准确率为94.17%,漏报率和误报率均未超过15.00%;纹理和病健交界特征识别环节的平均准确率为91.50%,漏报率和误报率均未超过25.00%。【结论】利用mean shift图像分割算法可以准确分割水稻叶部病斑;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分类方法可以对15种水稻病斑准确分类;论文中提出的病健交界特征参数以及病斑识别流程均提高了病斑的识别准确率;病健交界特征参数对提高一些相似病害的识别精度效果显著;将这些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对水稻常见叶部病害进行识别,为水稻病害的田间智能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玉米籽粒的品种识别与品质评估,根据籽粒图像特征参数较多、参数间有一定相关性的特点,采集原始图像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提取图像的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及纹理特征共30个;以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集进行精简,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前提下去除冗余信息,降低图像计算复杂度,使特征集精简为10个;以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证实品种平均识别率为93.3%,不合格粒平均识别率为94.5%,识别精度较高,可满足玉米籽粒的无损识别、分类、检测及评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