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机制,先后在校外建立了11个基地,解决了畜牧兽医系所承担的7个专业的实习场所问题,安排了371名学生实习,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结合教学和生产,在基地开展了合作研究,进行科技服务,培训技术骨干和基地职工,从而大大加快了基地生产的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经验,已在校内各系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特色专业建设中,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走与科研及林业生产项目相结合的道路,拓宽林学专业毕业综合实习覆盖面;遵循认识到位、精心组织,强化训练、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相应的产学研相结合实习教学模式体系,从实习教材内容、实习基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林学专业毕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措施的配置,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业工程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农业工程学科起步较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亟待改革,面向21世纪农业工程类实验室应单独建制,按照学科相近原则,把现有的实验室合并为实验研究室或实验研究中心,使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校内教学实习地,应理顺管理体制,由农业工程类的院,系直接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广泛与企业挂钩,走联合办学的路子,使学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联合科研,联合攻关,联合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4.
沈阳农大农业工程学院的前身足农业机械化系,创建于1956年。全院设有农业机械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电气化自动化、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本科专业;机电工程、汽车运输与管理、食品加工、计算机应用四个专科。同时设有农业工程设计所,农村能源研究室及辽宁省农村电气化研究所。还有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建立的中国东北寒冷地区综合能源示范基地;三个教学实习基地:农机修造实习厂、电气化设备实习厂、汽车修配实习厂。农业机械实验楼设置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旱实验土槽及各种室内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5.
野外实习作为动植物学、生态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湖南农业大学开展了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探索实践,构建了多学科综合性野外实习的教学体系,同时开展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内容的教学实习,编制实习教材,建设野外实习基地,改进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毕业实习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毕业实习与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实习模式,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改变过去单一实习的模式,提高毕业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的自然条件下,对葡萄、苹果和沙棘等经济林木结果配置,生产性能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优化的结构配置模式。结合柠条种子资源和利用价值,建议该沙区建立柠条生产基地及系列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一、学院基本情况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由广西大学原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原工业测试实验中心的食品与发酵研究所和原生物技术与糖业工程学院的生物技术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专业是学校重点专业。有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学院(含重点实验室)现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7600 m2,大中型仪器、设备60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45万元,建立了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验设施为学院…  相似文献   

9.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性、前沿性和应用性专业知识;通过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和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增设综合性实验、利用校外教学基地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种业的发展,种子生产基地在种子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种子生产基地呈现面积锐减、恶性竞争加刷、生产模式多样化、技术和管理力量过弱、区域化态势明朗等特点,种子基地锐减已严重影响到当前农业生产.制种基地发展需要政企共建,建议通过建立制种农户补贴政策、制种技术培训基金、种子生产保险制度,设立基地设施专项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将企业和基地联姻,加大对企业办基地的投入等综合措施来推进制种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桥示范区的考察,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的种植业不应单纯追求粮食的再高产,而是应一方面提高种植业的自身效益,由温饱型向经济型转变,从经济型向高效型转变;另一方面,种植业要从单纯的粮食生产调整为配合商品优势产业——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从单纯的种植型发展为种养结合型。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为基础,以发挥区域性商品比较优势为手段,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商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贵州持续农业中的土壤肥力与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迫于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滥垦滥伐、广种薄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石质荒漠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实践经验证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物资投入,实行集约经营,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能大幅度增长,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解决农林牧业争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而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与推广生物梯化、加速坡改梯进程又是实现农田集约经营,促进我省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高桥示范区的考察 ,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的种植业不应单纯追求粮食的再高产 ,而是应一方面提高种植业的自身效益 ,由温饱型向经济型转变 ,从经济型向高效型转变 ;另一方面 ,种植业要从单纯的粮食生产调整为配合商品优势产业——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从单纯的种植型发展为种养结合型。种植业结构调整 ,要以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为基础 ,以发挥区域性商品比较优势为手段 ,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商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已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同和接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农业产业部门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农业与工业之间的 物质与能量的耦合、城乡资源利用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等具体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但要达到循环经济的目标和要求,还必须实现向规模化、产业化、无害化、标准化、市场化与功能多元化的转型与提升。同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及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面向循环经济的生态农业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已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同和接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农业产业部门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城乡资源利用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耦合等具体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但要达到循环经济的目标和要求,还必须实现向规模化、产业化、无害化、标准化、市场化与功能多元化的转型与提升。同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工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及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化肥减量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和分析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地区)化肥减量政策的具体做法、实施效果和适用条件,以期发现化肥减量政策在环境取向制定时的共同规律和一般条件,从而为中国化肥减量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各个国家(地区)的化肥减量政策各有优缺点且适用条件不同,其中欧盟的命令控制型政策适用于涉及农户少、农业种植类型或农场类型同一的情况,美国的经济激励型政策适用于涉及农户较多、农产品市场体制比较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灵敏的情况,日本的公众参与型政策适用于相关农业团体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因此,中国在制定化肥减量政策时,应对各国的政策手段取长补短、综合选择;为此,应从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着手,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促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通过化散为整确保环境标准的有效执行、通过协同带动和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从而保证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等化肥减量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在世界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有了突破.生态农业的建立体现了经济与生态结合的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的发展也应当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应当明确树立生态经济系统的观念、生态经济平衡的观念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并明确认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性和统领性工作,目前中国在农业循环经济领域已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但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该文剖析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基于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生命周期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标准体系构建过程、基本组成、结构维度(包含产业链维、产业维、层次维)、制定原则和结构框图,构建了包括基础、管理通用、产业链链接、方法与专用等4个层次的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最后详细解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及有机农业标准关系的关系;并根据中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提出亟需制定的相关标准建议,可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数量型并重的模式转变,需要对农业发展模式和措施进一步优化,其中有机农业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到2016年底,中国有机农业耕地面积(180万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有机产值和销售额分别达1 323亿元和450.6亿元。有机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促进物质循环利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生能力、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互动、振兴乡村经济、创造宜居环境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机农业也面临着无法充分保障氮素供应以及适度规模化困难等挑战,需要在发展中考虑和关注。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应政策,采取生态补偿等具体措施,引导有机农业合理、有序发展。此外,发展有机农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常规农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将有机农业理念、原则和技术在常规农业中推广应用,促进中国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理清对寒旱农业的认识和界定,明确寒旱农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调研大量资料,以甘肃省为例,明确了寒旱区的分布及自然特征,探讨了寒旱农业的概念和内涵。从土壤类型及耕地质量水平、作物种植结构及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土地经营方式、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阐释了寒旱农业现状;从生境因素、土壤因素、区域结构布局、投入水平、技术支撑等方面分析了寒旱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寒旱农业未来要在绿色覆盖、流域生态、种养循环模式下,充分集成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重点研究绿色覆盖、土壤定向培育、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智慧化集雨农业、旱作智慧农业决策平台、智能养分产品应用、作物种植制度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