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农业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是蓄集雨水的储水主体,是集雨窖灌工程的主要建筑之一,蓄水工程有水窖、塘坝、涝池等。由于水窖建筑容易,使用方便,蒸发渗漏少,水质基本不受污染,因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一、水窖窖址的选择  选择窖址应综合考虑集流、灌溉和建窖土质三个方面,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窖址要选择在有较大来水面积和径流集中的地方;水窖应在灌溉农田附近,引水、取水都比较方便的位置。山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大的特点多建自流灌溉窖;要有深厚坚硬的土层,以质地坚硬、均一、粘结性强的胶土最…  相似文献   

2.
1旱作集雨水窖的技术运用 1.1水窖的位置选择.根据迁安市山丘区自然地理条件,水窖位置一般选择在山坡较缓、土质坚实、土层深厚、有汇流集雨面积的地方建造.避开大树、有陡坡的地方,对所灌溉田地尽量做到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3.
一、集雨水窖定型设计方案 (一)集流工程 水窖水源来源于收集天然雨水,集雨场可采用道路、屋面、混凝土平台、塑料棚膜等,考虑造价和卫生等因素,本设计采用塑料棚膜。  相似文献   

4.
一、集雨水窖定型设计方案 (一)工流工程 水窖水源来源于收集天然雨水.集雨场可采用道路、屋面、混凝土平台、塑料棚膜等。考虑造价和卫生等因素,本设计采用塑料棚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 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急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6,(2):24-25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集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情况:①水窖集流节灌技术,一个蓄水50立方米的水窖,可解决2亩粮食作物的抗旱用水,能确保旱地玉米产量300千克/亩以上,旱地小麦产量达到200千克/亩以上,比常…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集雨滴灌集雨滴灌是将雨水集蓄和滴灌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技术,即利用雨水集蓄工程收集雨水,采用滴灌的方法对农田进行补充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他缺水地区农田灌溉的一种有效方法。集雨滴灌系统由收集雨水的集流面,汇集雨水的输水渠(管、沟)、沉沙池和拦污栅,贮存雨水的窖或水池,以及灌水部分的输水管和滴头等组成。为了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滴灌系统应考虑采用移动式灌水系统,一套滴灌系统可供数个集雨窖使用。蓄水窖最好建在高出灌溉田块8~10米的位置,以便实行自压滴灌。集雨滴灌的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如河南省卫辉市道士坟村的集雨…  相似文献   

8.
张丹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139-141
介绍了集雨水窖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集雨水窖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将天然降水收集、贮存,用于绿化灌溉。这样可以使降水物尽其用,起到节约绿化用水、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等作用。集雨水窖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有造价低、易实施、系统独立、可反复利用的优点,也符合目前生产方式日益生态环保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集雨面制作现状,提出采用一种新型集流面材料及其做法,试验结果表明其集流效率比夯实土集雨面提高超过36%,可根据集雨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制成集流面,与水窖(窑)、集水池相结合集蓄雨水,应用于缺水地区灌溉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技术》2006,(1):27-27
水窖是修建在地下的封闭式蓄水池,由人工开挖而成。对于居住分散的山区、半山区或统一供水有困难的区域,为了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提高该区域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可采用每户建一口集雨水窖来解决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现对自流放水型(方型)水窖和竖井式圆形水窖的修建方法做如下介绍,以供参考。1、自流放水型(方型)水窖选择在地质条件好的住户房旁,离房屋较近,且高于房屋的位置,最好是选择在住户旁的山腰或半山腰,以便蓄引山箐水及雨水。此水窖设计成长方形,一般长、宽采用4×25米,深23米,具体尺寸可根据住户…  相似文献   

11.
灵活简便的滴灌系统--小型重力滴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重力滴灌是针对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种植多样和地块分散等具体特点,利用现有的水池、水窖集雨设施或饮用水井等小型水源,专为我国各种温室大棚、山地果园、庭院作物研制的最新技术产品.这种滴灌系统不受水源和布设规模限制,使用灵活方便,又可移动灌溉,投资省、回收快.它以极低的工作压力、均匀的供水方式、高效的水分利用、广泛的适用条件以及明显的产出效率,已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饮水工程按形式可分为:利用小泉小水提饮水,早井旱池、水窖供水和以深井、浅井、大口井提水三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水源卫生条件较差,以水库为水源取水的供水工程,汛期水体浑浊,加之净化措施少,影响了供水质量;以露天蓄水池为饮用水源的工程,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集雨场卫生条件差,不经处理直接饮用,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而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为: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  相似文献   

13.
水泵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水泵安排。①水泵的实际吸水扬程必须低于水泵的允许真空高度。②水泵的进水管应尽量短而直,在水平线上不得向上翘起或高于水泵,以免水泵运行时产生气蚀,降低水泵的效率。③水泵出水管应尽量接近出水池水面,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工作效率。④水泵底阀或进水管口离水源底部和水源边缘的距离不少于进水管的直径,进水管入水浓度不小于0.5米。多台水泵安装时,相邻水泵  相似文献   

1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宜都市从本地水资源、气候条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应用拼装式集雨水窖灌溉模式,走出了南方节水灌溉的新路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重力滴灌系统是一种不靠动力驱动的滴灌设备,主要由蓄水池、阀口控制部分(闸阀、水表、过滤器)、输水管道、滴灌管等部件组成,它利用重力的原理,靠水源高度产生的自身压力,通过主管道、支管道及供水管网实现供水。该系统将传统的灌溉设备与先进的滴灌技术相结合,并不受水源和布设规模的限制,使用灵活方便,又可移动灌溉,经济实用,投资回收期短,使用寿命长,适合温室大棚、庭院作物及水池、集雨水窖使用,并可节省人力和减少劳动强度,是农村在不改变现有耕作条件下可应用的新型滴灌设施。  相似文献   

17.
<正> 集雨技术就是在山区把下雨时顺坡流下的雨水通过拦山沟汇集起来,经过沉沙池过滤沉淀,引入小水窖(或小山塘)中贮蓄起来。供人畜用水或补充灌溉。它包括拦山沟、沉沙池和小水窖3个部分。现将其建造技术介绍如下(以20立方米的水窖为例)。 1、拦山沟的建造选择山坡(坡度10—15°)中上部依山势作“Y”字型修建(见示意图),拦山沟上部为集  相似文献   

18.
雍卓慧 《甘肃农业》2014,(24):45-45
固原市原州区集雨节灌示范区建设突出井(窖)集雨节水农业的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通过路面、人工集雨场和水窖集流,采用滴灌、微喷灌等先进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选取用水量少且经济效益高的种植项目,有效解决干旱缺水矛盾,实现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SCS-CN和GIS的潜在集雨工程位置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采用SCS-CN水文模型计算流域地表径流量;应用R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及数字高程等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建设一般的选址要求,构建集雨工程位置选择的约束集;结合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及约束集,在GIS软件平台下确定潜在的集雨工程的位置。得出结论:适宜修建蓄水池的位置128处、适宜修建拦水坝的位置47处、适宜修建大口井的位置65处。结果可用于指导当地地表径流资源的科学利用,为山区流域综合治理和集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水窖工程建设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钟镇的人畜饮水工程及水利灌溉设施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而建设小水窖工程可解决这一问题。分析了建设小水窖工程可行性,介绍了小水窖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总结了小水窖工程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