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两个美国水稻品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美国水稻KATY、RA73和中国水稻特青组配为一组完全双列杂交,并用特青和来源于sd-1矮秆的美国水稻LA110测交。试验结果:特青的株高和LA110的株高是等位的,都具有sd-1矮秆基因。KATY、RA73的株高和特青的株高不等位。KATY的株高和RA73的株高也不等位,为两对独立的基因遗传。KATY和RA73这两个非sd-1矮秆基因的品种,可以在水稻育种中利用。  相似文献   

2.
3.
几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等位性和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利用不同半矮秆材料与南京6号杂交,不同半矮秆材料之间的双列交以近等基因系的比较,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的遗传特点,它们之间的互作及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半 矮秆基因都表现为隐性单基因,它们之间的互作为积加作用,并且其矮化效应可累加;sd-1控制的株高节间配制较合理,而sd-g控制的植株表现出后期快长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不同半矮秆材料与南京6号杂交,不同半矮秆材料之间的双列交以近等基因系的比较,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的遗传特点,它们之间的互作及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半矮秆基因都表现为隐性单基因,它们之间的互作为积加作用,并且其矮化效应可累加;sd-1控制的株高节间配制较合理,而sd-g控制的植株表现出后期快长性。  相似文献   

5.
水稻半矮秆新品系RA73的株高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新的半矮秆品系RA73与其它4个不同株高的品种Lemont(半矮秆)、L202(次半矮秆)、Katy(次半矮秆)和Bond(高秆)组成一组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亲本、F1和F2进行中子辐射而得到的半矮杆品系RA73,控制其株高的原因,与半矮秆品种Lemont具有的sd-1半矮秆基因是不等位的。  相似文献   

6.
4个云南稻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水稻品种堆金子、扎昌龙、毫糯扬和干炸谷对白叶枯病菌系Pxo6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这4个品种所带抗病基因与部分国际上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4个品种对Pxo61的抗性均受1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支配。干炸谷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与Xa-3等位或相同。堆金子和毫糯扬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分别与Xa-1、Xa-2、Xa-3、Xa-4、Xa-5和Xa-14呈独立遗传。扎昌龙带有  相似文献   

7.
矮秆突变体是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试验采用赤霉素浸渍法对谷子矮秆突变体衡谷12号和正常植株冀谷19号的赤霉素反应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GA处理后,衡谷12号突变体植株的根长和节间间距均与正常植株无显著差异,并随着GA浓度的增加,二者均表现增长的趋势;外源GA处理后,衡谷12号突变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的侧根数均表现出受抑制的趋势,且衡谷12受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8.
用具有sd-r新半矮秆基因的品系RA73与具有sd-1半矮秆基因的4个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蜀恢527和成恢047)杂交,对亲本、F1和F2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株高为82.4~94.5cm;F1的株高为126.6~133.1cm;F2代植株高度产生分离,高株(101~140cm)∶半矮秆(71~100cm)∶矮秆(45~70cm)值经χ2分析,符合9∶6∶1的比例,为2对不等位的半矮秆基因独立分配遗传。探讨了sd-r半矮秆基因在杂交水稻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两个灿稻品种矮生基因的遗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灿稻矮秆品种广丛和小粒特特普,通过互交和与矮子粘,雪禾矮早,(sd-s(t)),80-7010(dg(t))等具有不同矮生基因的品种测交。结果表明,全和小粒特特普的矮生基因与sd-1,sd-s(t),dt(t)基因均不等位,彼此也不等位,是2个新矮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玉米矮秆突变体的激素敏感性,从代谢水平解释它的矮化机理。【方法】以玉米矮秆突变体(掖478改良系的突变体)和3个野生型自交系(掖478、齐319、PH4CV)为材料,采用不同同质量浓度(50,100,150,200mg/L)赤霉素和生长素于苗期进行喷施处理,喷施后10,20,30d测定幼苗株高,分析该突变体的激素敏感性。【结果】100mg/L赤霉素和100mg/L生长素为最适激素质量浓度,处理后30d赤霉素和生长素对突变体株高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在激素最适质量浓度、最佳观测时间下,赤霉素能使突变体株高得以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而生长素则不能。【结论】该矮杆突变体属于赤霉素敏感型,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缺陷是造成突变体矮化的主要原因,且该矮秆突变体对激素的响应不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以15年生‘红贵妃’果树为试验材料,采前喷洒不同浓度(0,0.3,0.5,1.0,2.0,3.0 g·L~(-1))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_3),测定8成熟(80%)果实色泽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不同浓度GA_3处理的芒果果实其色泽a*值、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苷含量不断上升,叶绿素含量逐步下降;叶绿素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查尔酮异构酶活性逐渐上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皮从深绿色到浅绿色再向红黄色转变。与CK相比,0.3,0.5,1.0 g·L~(-1)GA_3处理可以抑制果皮色泽的转变,而2.0,3.0 g·L~(-1)GA_3处理的抑制效果虽显著,但影响后熟芒果的外观品质和风味。综合保鲜效果和外观品质,以1 g·L~(-1)的GA_3溶液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植物茎的伸长受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其中内部的内源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等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且内源激素不但通过内源激素水平调控,而且还通过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茎的伸长。笔者介绍了各种内源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与油菜素内酯,生长素与乙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植物茎的伸长生长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以不结球白菜感病品种‘矮脚黄’为材料,采用ELISA和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芜菁花叶病毒(TuMV)侵染后不结球白菜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TuMV侵染后,植株发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IAA含量呈正相关;光敏色素相关蛋白基因PAP1对IAA的合成起负调控作用。处理植株体内GA3含量及其代谢相关基因,即原表皮因子基因PDF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而ABA含量则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不断积累,始终高于对照植株。且发病症状越严重的植株中,GA3含量越低,ABA含量越高。处理植株JA含量和JA诱导基因,即营养贮藏蛋白基因Vsp1表达量在接种后均出现2次上升,且植株病症越严重,JA含量越低。TuMV侵染后,植株中IAA/ABA和GA3/ABA的值则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表明TuMV的侵染破坏了内源激素的平衡,干扰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探究赤霉素(GA3)对苦瓜种子萌芽的影响,试验设5个赤霉素质量浓度(0 mg/L为温水浸种),并对3个不同苦瓜品种(槟城二号,青丰王,卢旺大肉苦瓜)的种子进行浸种,然后将其置于培养皿中,在30~33℃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芽,统计其发芽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差异显著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质量浓度处理下,品种间发芽率大小为槟城二号青丰王卢旺大肉苦瓜,发芽率最高的处理是赤霉素浓度为10 mg/L,发芽率达75%,发芽率最低的为40 mg/L和0 mg/L(清水浸种)。由此说明,一定质量浓度的赤霉素浸种有利于提高苦瓜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化学方法处理对凤凰水蜜桃采后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化学方法对水蜜桃的保鲜效果及机理,进而寻找一种既有效又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而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水蜜桃化学保鲜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在冷藏条件(3±1)℃下,分别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CaCl2)、0.3g·L-1的水杨酸(SA)、0.5g·L-1的赤霉素(GA3)单一及复配处理浸泡凤凰水蜜桃15min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从整体保鲜效果上来说,复配处理的效果好于单一处理;2%CaCl2+0.3g·L-1SA处理在保持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抑制呼吸强度方面要好于其他处理;2%CaCl2单一处理在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降低失重率方面要好于其他处理。2%CaCl2+0.3g·L-1SA处理的水蜜桃保鲜效果最佳,有效的抑制了果实冷害和褐变的发生,保持了水蜜桃的果实品质;而由于CaCl2成本较低,且方便获得,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因此,利用2%CaCl2进行水蜜桃保鲜则更适合在广大果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赤霉素对甘蔗发芽和早期蔗茎生长的潜在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Radha Jain  S.  N.  Singh S. Solomon  A.  Chandra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25-1028
以甘蔗品种CoSe92423单芽为材料,在盘栽条件下研究赤霉素(GA3)对甘蔗生长特点和生化特性的影响。将甘蔗单芽分别浸入10,20,50和100mg·L^-1赤霉素溶液中24h,以清水为对照,将处理的芽段种植于网室泥盘中。结果表明,低水平GA3处理(10,20,和50mg·L^-1)均可刺激蔗芽生长和甘蔗植株的生长,根数、根和叶片鲜重、蔗茎鲜重、叶面积以及茎长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70%),赤霉素可使蔗芽萌发早,发芽率高,其中以50mg·L^-1GA3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0%。经赤霉素处理的甘蔗株高和茎重分别增加90%~110%、252%~282%,其中以20mg·L^-1GA3处理最高。此外,赤霉素处理的蔗芽中还原糖和IAA含量也有所增加,且均以20mg·L^-1GA3处理最高。因此,低水平赤霉素均对蔗芽萌发和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但高水平赤霉素则对甘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子叶尖组织中4种植物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谷子茎尖组织中植物激素的色谱分析方法,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谷子中赤霉素(Gibberellin,GA3)、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α-萘乙酸(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4种植物激素进行分离和测定,试样经液氮研磨后用80%甲醇浸提植物激素,提取液蒸发至无甲醇,石油醚脱色素,乙酸乙酯萃取植物激素,以Hypersil C18色谱柱分离,甲醇(A)-0.7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0.6mL/min,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30℃。在本试验条件下,赤霉素、脱落酸、α-萘乙酸、6-苄氨基嘌呤能与其它物质实现有效分离。4种待测物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9,GA3、ABA、NAA和6-BA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2.4,0.1,5.1和0.2mg/kg,回收率范围为77.4%~108.8%,相对标准差小于10%。该方法选择性高、回收率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谷子叶尖中植物激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GA3)对武汉市露地梅花部分品种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2001年,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露地梅花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及观赏期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梅花观赏质量(花径、展叶期、落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mg/L的赤霉素处理对梅花花期具有调节作用,作用的方向与处理时间密切相关:10月底至11月处理提前;而1月处理又使始花期、末花期均延迟。赤霉素促使梅花花期提前的同时通常伴随开花量的下降;而在推迟梅花花期的同时开花量增加、且观赏期延长。赤霉素处理极显著地使‘江南朱砂’的花径缩短1.2—5.4mm;‘粉红朱砂’的展叶期提前3—4个月;‘粉红朱砂’出现明显的落蕾效应。研究还探讨了温度作为梅花开花的主导因子对试验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