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台湾的农地转移相重扬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原因,台湾省将部分农用土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成为台当前经济领域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的农地转移仅指由农地转为非农用土地(台湾称为农地释出),不包括农业内部的土地流动。一、台湾的农地现状及政策台湾土地面积为360万...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保护及其制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中国农地资源减少的严峻形势以及西方有关农地保护的制度与法规,提出了中国农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体系,并着重对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事理等缸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不同城市化形态下的农地保护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荣 《世界农业》2003,(10):11-13
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而对于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又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国,问题则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同时也侵占了大量本已十分稀缺的农地资源,严重威胁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否协调,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两者的相互联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它们已经走过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城市化形态与农地保护1.巴西:过度城市化与低度的农地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地发展权价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楠  陈淑慧  李臻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94-16196
通过综述前人的观点,界定了农地发展权的含义以及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内涵:农地发展权是改变农地原来的使用性质,变更为建设用地的权利;农地发展权价格是指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后,建设用地的价格减去原来农地的价格、开发农地的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润后的价格。运用土地经济学原理,阐释了农地发展权价格产生的机理,主要是农地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农地发展权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分析了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用地价格、建设用地价格、城镇土地的供需矛盾、土地用途、农地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对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农地使用权对比,农地承包经营权是前者存在的前提,并且具有历史范畴和动态属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消失。非流转情况,农地使用权价格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的表现形式;流转情况,存在农地使用权价格、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农地流转价格等形式,其中农地流转价格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地表现形式。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取决于地块的用途、使用年限以及各自的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由此得出结论:流转前,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流转后,理论上农地使用权价格大于农地流转价格。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严格保护有限的农地资源,我国的《土地管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然而由于在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农地非法流转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农地资源急剧减少。为了保护宝贵的农地资源,笔者在研究农地非法流转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农地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制定颁布《农地改革法》,对农地进行全面改革。政府买进佃耕农地及超过3hm2的个人所有农地,以分配给自耕农,取消佃耕制度。从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经济进入恢复期,政府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改革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基本消除了寄生地主制度,建立了自耕农经营体制。经过60年代以来经济急速增长,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从一个落后的小农经济国家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为了保护和开发农地资源,韩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形成了一整套农地保护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农地的保护为了加强农地保护,1972年韩国制定有…  相似文献   

8.
对新农村建设中农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耿  李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21-4122
从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地保护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农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地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08-18210
分析了我国农地保护立法价值选择的偏差,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方案。我国农地保护立法价值选择的偏差表现为农地保护立法强调宜缓不宜快,主张宜粗不宜细,重公法轻私法,重实体轻程序。纠正上述偏差要求必须重视农地保护立法的及时性,增强农地保护立法的可操作性,加强农地保护立法的私法性,完善农地保护立法的程序性。  相似文献   

10.
农地非农化与粮食安全: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认为农地非农化只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之一。从理论上研究了农地非农化对粮食安全的综合效应,并实证分析了农地非农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9至2000年农地非农化使我国的粮食总产出下降了1.42%。本研究还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如果2000至2030年农地非农化面积在1997至2002年年均农地非农化面积的基础上扩大10%-50%,农地非农化导致的粮食产出损失最高为粮食需求星的6%左右。因此,应该适当释放农地,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引起耕地的用途发生变化.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实际调研资料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以及耕地流转率对耕地用途变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流转率与耕地用途变化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3.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流转耕地总的用途变化率达69.13%.初步了解土地利用比较效益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农地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农地零碎过于分散,难以实现规模经营 在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地区根据集体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形成了单个农户多地块、单个地块面积小的土地经营特点,这使得农地经营极度分散,农户很难获得规模效益。这种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49-652
通过对砀山县的4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户对农地保护的认知水平、农户的利用行为、农户农地利用成本效益状况、农户对农地利用的积极性。结果表明,虽然农户有保护农地的意愿,但是他们的利用行为却是与之相违背的,尤其是大量使用化肥,不仅使得种植成本增加,而且造成地力下降;小规模经营成本较高,直接影响农户的收益,适当的经营规模能够充分调动农户利用保护农地的积极性;搞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户种植农地的积极性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对于调动农户保护农地的积极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并据此提出了调动农户保护农地积极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新时期中国农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流转混乱和买卖土地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流转机制、加强相关立法、保护农民权益、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地城市流转现象是其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农地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农地流转必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见,中国农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地是在地方政府、村经济集体、农民、企业以及居民几大动力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在制度缺陷、经济增长、区位状况、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最后,提出了保护农地,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地流转中的权益异化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随着各方关注程度的加大,农地流转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也出现了诸如强迫农民流转、降低流转价格、改变农地用途、侵吞流转利益等权益异化现象。本文试图在分析目前我国农地流转权益异化现象的基础上,找出农地流转权益异化的原因,并论述规避农地流转权益异化的措施,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存在农地发展权权属的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农地的征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农地发展权,从而造成失地农民补偿偏低。为此,本文提出要从明确农地发展权、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做好农地登记工作等方面来保护农民的农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9.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社会燃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捷  高魏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6):431-434,452
协调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农地非农化进行合理的调控.论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的发生,认为农地非农化是在“燃烧物质”——人口增长、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助燃剂”——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点火温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次革命和快速城市化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农地比较经济效益低、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合理、土地产权、权能模糊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当前调控农地非农化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限制因素,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促进耕地保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