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级杂交水稻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超级杂交水稻在本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特从湖南省国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引进7个超级杂交稻材料,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业厅受科技厅委托,邀请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组长魏义章等省内外专家,对“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课题组”在莱州金海种业安排的9个超级小麦新品系进行实打验收。实打验收结果表明,我省超级小麦育种又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大杂交水稻重大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推广,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008年3月17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区域专项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专项采取三系、二系法并举,形态改良、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和集成创新,创制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的技术路线,重点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研制广适型超级杂交稻亲本繁殖和组合制种的超高产技术体系规范,创建广适型超级杂交稻“种三(亩)产四(亩)”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专家认为,专项启动后,将极大提升超级杂交稻在南方稻区的广泛生态适应性,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规范,促进我国水稻产业的升级和超级杂交稻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组合方面尚有不足。早稻和晚稻组合偏少;高肥栽培条件下高产,反之产量一般;生态适应性不强等。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任技术总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5家单位联合攻关。项目研究重点是培育“广适型”超级杂交稻,这种水稻的基本特性是对不同的土壤、生态气候、耕作制度都有好的适应性,特别是耐(抗)异常气候条件的能力不低于区试中的对照...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晚稻机插高产技术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鄞州区姜山镇实施了超级晚稻机插高产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在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季超级晚稻机插高产技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超级小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对超级小麦的标准、产量构成、超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提出了一些见解,可供今后开展超级小麦研究的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中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叶面积指数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对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世界农业》2005,(4):55-55
超级绿色2004:第3届超临界流体技术用于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2004年10月24~26日在天津召开。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奥地利、韩国、日本和中国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交流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能源、环境、医药、化工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围绕该“超级绿色技术”在上述各领域的理论研究、应用以及工业化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匡廷云团队与清华大学隋森芳团队的合作成果。该研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一种中心纲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PSII-FCPII超级复合体的3.0埃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硅藻光系统——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06,(12X):83-83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标志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课题组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在两系法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提高安全性的制种技术和种子纯度保障技术、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相结合等方面有重大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科学》2006,(8):23-23
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主持承担,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杂交稻开发中心、湛江海洋大学、汕头市农科所、肇庆市农科所、广东省华茂高科种业公司等单位共同参加完成的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优质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课题,于2006年6月30日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结题验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怀集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确定,推广深优9516、深两优5814、五丰优615和天优3618等超级杂交稻品种,并配套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及高产栽培技术累计种植面积达140多万亩,收到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双超”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搭配方式是双季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该项研究共设置了杂交早稻+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常规晚稻+常规晚稻等4个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较其他品种搭配方式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平稳的叶面积动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搭配方式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2,(43):22
<正>近日,湖南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局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农业大学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对袁隆平院士主持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两优389"品种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超级稻种子"两优389"组合今年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53公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德朗表示,今年的制种单产平均亩产增加了50公斤。它的意义在于,让制种户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让超级杂交稻的种源更多,推广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15.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院士在国家苹果育种中心建设研讨会上建议,国家苹果育种中心和分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应实施引、选、育并举路线,集中力量,持之以恒搞协作,争取选育出世界级新品种。他提出,苹果育种目标要瞄准超级栽培品种和矮化抗性砧木,利用中国特色的资源,重视远缘杂交,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走高水平创新道路,力争在生产和理论上都有具体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对1998年以来湘西自治州发展超级杂交稻的现状、技术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强化新品种选育与引进、加强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促进超级杂交稻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宗文 《北京农业》2005,(7):41-4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已选育出各方面指标均接近“超级玉米”的玉米新品种。“超级玉米”,是农业专家对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的形象称呼,其首要指标是“超高产”,即667米^2产1000千克或比同生育期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介绍,2004年,该中心从上万个杂交玉米组合中,筛选鉴定出4个667米^2产超过900千克的组合,不但产量指标距“超级玉米”667米^2产1000千克的要求十分接近,其品质、抗性、制种产量等其他主要指标也均接近“超级玉米”。  相似文献   

18.
H 优518 是湖南省农业大学与衡阳市农科所联合选育,湖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超级晚稻新品种。2013~2015 年,连续3 年在湘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牛角坝、黄阳司、上岭桥、竹山桥等7 个乡镇推广超级晚稻H 优518 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克服了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技术上的“瓶颈”,取得了双季晚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功。文章介绍双季超级晚稻H 优518 在湘南推广机插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专家(邮编:100089,电话:010-51503340)主持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超级玉米”前不久取得突破,该杂交玉米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了10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毛润静 《吉林农业》2011,(3):168-169
推广应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超级杂交水稻广泛推广,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并进一步探索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文章对超级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播种期、移栽秧龄、移栽密度和施肥方法等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中浙优1号因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归纳出超级杂交水稻"提炼秧苗、强化茎秆、均衡单穗、主攻粒重"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攻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