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及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发育及分子证据的提出出发,详细介绍了转化的作用机理和操作技术,提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转基因技术,并以变异频率高,性状变异广泛,类型丰富,稳定快,一次导入片段多及低成本等优点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亲睐;其次,就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品质创新及分子育种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品质改良育种和抗性育种方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选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系,如春小麦89122,丰富了品质资源;最后,就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蓖麻转基因研究的可行性,优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方式及导入时间,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蓖麻分子育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对蓖麻品种通蓖5号人工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蓖麻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4 h。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 SGN导入蓖麻品种通蓖5号。对85株T0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10株阳性转化植株,阳性率约为11.8%。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83年我国学者创立花粉管通道法以来,在多种农作物中得到应用。本文概述了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原理,重点介绍了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影响因素,转基因后代的遗传变异以及小麦花粉管通道法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加强外源DNA导入后对受体DNA的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优化各种转化条件,提高转化效率,使花粉管通道法在转移外源基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应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主要转基因技术是农杆菌介导、基因枪和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基因等方法。本研究对这3种方法的技术特点、研究动态及其在棉花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7,25(2):49-51
本文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主要依据,侧重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技术、基因枪导入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与转化上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上述3项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6.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这些转化方法在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改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遗传转化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实践,并获得了抗虫、抗病等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有些已经进入商品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种应用较广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棉花抗虫、抗病和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遗传转化技术是探究水稻基因功能和开展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推动遗传转化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笔者总结了聚乙二醇(PEG)法、脂质体法、电激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农杆菌介导法等几种常用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并分析归纳了这些转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笔者还重点阐述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指出侵染体系、再生体系和组织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并提出农杆菌介导法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 《种子世界》2012,(9):46-47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的技术。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玉米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到2010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29个,其中共有16个国家种植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4680万hm2。1目前应用的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较多和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PEG介导法、超声波介导法、电击法、子房注射法等,还有近几年才  相似文献   

9.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导入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与发展,以及应用此方法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遗传转化中所涉及的机理和分子验证进行了探讨,并且分析了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因素,进一步比较了该方法较其它常用的转化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转基因技术及转化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对于玉米、水稻等其他禾本科作物,其转基因研究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近几年已逐步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通过对小麦转基因尝试的不同方法的总结,如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已向小麦转化的功能基因及其类型,如DREB、LEA等抗逆基因,GNA、Bt等抗病虫基因,aroA、Bar等抗除草剂基因,1Dy10、1Ax1等品质改良基因。在此基础上对小麦转基因技术,特别展望了整株水平上的农杆菌介导的幼穗转化法的前景和策略,以期促进转基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Bar基因的亚麻花粉管通道法转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目的]为鉴定T1代转基因亚麻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bar)整合是否成功。[方法]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转化植株,以叶片涂抹法对T1代转化植株进行田间草丁膦最低致死浓度筛选;以最低致死浓度草丁膦进行田间喷施后筛选耐受草丁膦药液的抗性植株,并用PCR检测bar基因阳性的抗性植株数目。[结果]草丁膦对T1代转化植株的最低致死浓度为100 mg/L。得到耐受草丁膦药液的抗性植株44株,PCR检测结果表明,8株为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8.2%。[结论]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成功转入亚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和PCR-Southern跟踪检测,Bt和GNA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L1的3个连续世代均稳定存在,完全连锁遗传;室内棉铃虫生物测定表明,该转基因植株的3个世代都高抗棉铃虫,各世代之间抗性水平一致,没有显著性差异;温室蚜虫抗性试验显示3个世代均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相当。因而,两个抗  相似文献   

14.
利用RNAi干扰技术研究不同基因对花粉发育、卵细胞发育和合子胚发育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本研究通过筛选水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9个重要调控基因,构建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分析转基因植株育性及相关性状表型,以期探明RNAi表达载体对靶标性状的干扰效应。其中,AT61~AT63、AT64~AT66、AT67~AT69表达载体分别靶标花粉育性、卵细胞发育以及合子胚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除RNAi表达载体AT64没有获得转基因植株外,其余8个RNAi表达载体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对T0代转基因植株的花粉育性、结实率以及潮霉素筛选(40 mg/L)发芽率检测的统计结果显示,RNAi表达载体AT62(花粉发育调控)、AT65(卵细胞发育调控)和AT67(合子胚发育调控)的干扰效应较强。本研究结果将为创制新型水稻基因工程不育系提供策略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耐低温棉花新材料,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了转CaM基因棉花,经过分子检测得到了3个转基因株系。同时对得到的转基因株系的T4代(C1、C2、C3)和棉花受体(CK)在低温处理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在低温(4℃)处理24 h后,C1、C2、C3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而常温下(23℃)测定值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转CaM基因棉花在低温时能够通过减轻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力等反应来缓解低温对棉花叶片的损伤。本研究筛选出了3个具有一定抗寒能力的转基因株系,为下一步选育抗寒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棉花抗寒转基因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DNA导入水稻变异后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以玉米DNA导入水稻品种龙粳4中,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对生育中、后期叶绿素a、b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DNA差异、过氧化物酶及脂酶同工酶电泳和农艺性状的研究表明:与受体相比,外源DNA导入引起变异后代在生理、DNA、蛋白质和形态性状上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光合特性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证明通过导入可以将玉米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水稻中,为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高光效水稻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导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1376,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带有特异启动子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5个植株的基因组中,且在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通过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及农艺性状分析,初步证明PSAG12-IPT基因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