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翘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南沱镇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连翘不同种植模式根系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在连续伏旱的情况下,连翘林下种草的土壤含水量递减率均小于连翘林下不种草的土壤含水量递减率;随着坡度的增加,种草与不种草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含水量递减率之间的差异变小;从连翘根部随水平距离增加其土壤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对于2~3a生的连翘其最佳保持水分的范围是在距根部45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中育1123、棉花品种豫早棉9110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种植模式:棉花单作(MC)、小麦棉花套作(WIC)、麦后直播棉花(WDC),通过传感器检测灌溉前后地下10~110 cm土壤含水量来比较3种种植模式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棉花苗期,灌溉前后的土壤水分变化量为0.000~0.125 m3/m3,WIC处理在地下10~30 cm处水分波动变化相对较小。棉花蕾期,灌溉前后的土壤水分变化量为0.000~0.180 m3/m3,其中WIC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达到最高,为0.180 m3/m3,WDC与MC处理土壤水分波动差异小。棉花花铃期,WIC和WDC处理地下30 cm处灌溉后的土壤水分差异维持在0.060~0.080 m3/m3之间,MC处理土壤水分在地下30~50 cm处发生聚集。棉花吐絮期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0.190~0.320 m3/m3,表层土壤水...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三种种植条件下不同剖面层次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探讨了相同种植条件下不同土壤剖面层次和不同种植条件下相同土壤剖面层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限制因子,而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为研究不同固定程度沙地油蒿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分别选取毛乌素沙地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地上的油蒿植株,采用分层取土的方法调查不同类型沙地上的油蒿根系分布特征,同时用TDR测定相应层次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地油蒿根系均以粗根最多,中粗根次之,细根最少,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级别的根量均呈指数状递减;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地0~40 cm范围内细根所占比重分别为:79.11%、74.71%和53.23%,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油蒿植株主要利用0~40 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而流动沙地油蒿植株能更多地利用40 cm以下土壤水分。从流动沙地到固定沙地,植被盖度不断增加,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也逐渐加大,同时由于地表发育的生物结皮具有阻碍降水入渗的作用,造成固定沙地土壤水分不断恶化,久之将造成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衰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农业上有较大抗旱性差异的4种陆稻(高抗旱性品种‘白花山’,中抗旱性品种‘紫糯谷’,低抗旱性品种‘遥矛’,不抗旱性品种‘旱谷’)进行研究,得出抗旱性不同的这4个陆稻幼苗根系活力随着PEG浓度的增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抗旱性强的陆稻品种的三个指标数值均要显著高于抗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梁建斌  刘今河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53-2354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的根系生物量、根数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不同耕作方式间玉米根系性状存在差异,翻耕覆膜方式的根系生长状况好于其他耕作方式。3种耕作方式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低—高—低的倒“V”字形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与根系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灌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根系功能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在高、低两种墒情下 ,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率、根系干物质重、地上部生物量、根系呼吸速率、根冠比、光合作用、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等根系功能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根系功能效率演变趋势表现为近期品种 >中期品种 >早期品种  相似文献   

9.
柠条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在减少风蚀、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选择林龄15 a的不同种植密度的柠条林地,利用TDR时域反射仪对不同密度柠条林地的植株间、林带行距间0~2.0 m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1 a的动态监测。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主要受季节影响。在光照较强、相对干旱的4—7月,柠条林土壤水分相对较高,降雨丰富的7—9月土壤水分却相对较低,土壤水分相对自然降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大多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递减的趋势;柠条地植株间土壤水分一般均低于林带间,且土壤水分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显著减少,土壤旱化现象严重;单行种植、林带间距为4 m或者6 m的低密度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能有效减缓土壤旱化。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植物伤害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甚至超过其他环境胁迫导致的减产的总和。全球变化带来降雨分配不均,造成干旱的频繁发生。为了研究杨树根系形态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策略,试验设置干旱胁迫处理和正常供水处理,以3个杨树种群作为研究材料,研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和干重指标受到干旱胁迫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群根系形态对干旱胁迫存在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但根生物量累积均受到干旱胁迫抑制。河北种群通过在干旱条件下维持更细的平均直径、更大的生物量、0~0.5 mm直径的细根长度和更大的比根长等,从而具有更优越的干旱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1.
对大青山区的30 a生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 is)林5种密度(2 202株.hm-2、2 933株.hm-2、3 275株.hm-2、3 307株.hm-2、4 463株.hm-2)林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各林分土壤含水量在季节变化上趋于一致,各层土壤含水量的高峰出现在7月份、8月份,其它时期含水量变幅不大,稳定在1个较低水平。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规律:4月、9月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5月、7月、8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6月随深度的变化不显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幅减小。生长季土壤含水量随林分密度不同呈现出两种规律:在雨季土壤含水量随密度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其他月份土壤含水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的赤红壤上进行六种农作制的五年试验表明,所有衣作制的氮平衡均盈余,其中水稻连作的农作制氮盈余较少,而含豆科作物者尤其是牧草大绿豆混播及双季稻冬种绿肥盈余最多,后者年亩增加氮素约10kg;各农作制氮盈余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氮肥效率和土壤全氮量显著增加。磷平衡在所有农作制中皆为亏损;磷肥效率低,多数衣作制投入的磷约有1/3移至耕层以下。钾平衡在含水稻的衣作制中亏损艮大,旱作者接近平衡或盈余;钾亏损的原因是含水稻的农作制钾的淋失量大,平均达投入的44%:土壤经种植五年后钾含量一般只能维持原有水平。养分平衡状况表明,供试六种衣作制中,油一茨和牧草混豆科作物两个农作制最有利于养分平衡,亏损较少,其次是油—稻和稻—肥两个农作制亦较有利于养分平衡。试验还说明稻秆和豆科作物基秆回田是维持农作制中氮平衡、钾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棚番茄不同连作年限对根系活力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连作8年、4年和2年的大棚番茄的根系活力及其品质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4年的大棚番茄根系活力无显著差异,而连作8年与2和4年的大棚番茄根系活力分别达到α=0.01和α=0.05的显著水平。对各连作年限的不同时期的根系活力研究结果表明,连作8年与2和4年的大棚番茄根系活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采收初期和采收末期。对不同连作年限的大棚番茄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连作8年的大棚番茄品质明显变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坡度坡地种植经济植物篱的田间土层水分运行状态和机制进行研究,借助灰色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丘陵农区,旱坡地上间作经济植物篱具有保水保墒效果,这种效果随坡度增高而加大.例如在坡度为20°时,各类植物篱如紫穗槐、枣、香根草等,都能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其保水能力总体上高于同田间作的其他农作物;但在坡度为8°时,各类植物篱如香椿、梨、枇杷等的保水保墒能力则与其他间套作物相当.其原因是随着坡度加大,一方面水土流失增加,使经济植物篱保水保墒效果逐渐凸现,另一方面是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增加,梯台地形成速度加快,使种植带土层变厚保墒能力增加.通过对灰色聚类分析中传统的三角坐标作图法进行改进,使三角坐标作图方法变得规范科学,可以对系统动态过程进行客观定量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经济植物篱保墒效果灰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坡度坡地种植经济植物篱的田间土层水分运行状态和机制进行研究,借助灰色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丘陵农区,旱坡地上间作经济植物篱具有保水保墒效果,这种效果随坡度增高而加大.例如在坡度为20°时,各类植物篱如紫穗槐、枣、香根草等,都能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其保水能力总体上高于同田间作的其他农作物;但在坡度为8°时,各类植物篱如香椿、梨、枇杷等的保水保墒能力则与其他间套作物相当.其原因是随着坡度加大,一方面水土流失增加,使经济植物篱保水保墒效果逐渐凸现,另一方面是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增加,梯台地形成速度加快,使种植带土层变厚保墒能力增加.通过对灰色聚类分析中传统的三角坐标作图法进行改进,使三角坐标作图方法变得规范科学,可以对系统动态过程进行客观定量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沙柳林沙地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于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对沙柳林沙地不同部位和裸露流动沙丘分别进行了沙层水分的定点观测。通过1993年进行的重复观测,探明了沙柳林沙地水分的分层特征及沙地不同部位水分的变化情况和同部位不同时间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措施对重茬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6年分别在重茬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根腐病、生育与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茬大豆连年间隔深松耙茬1995年、1996年分别较对照增产21.2%、16.2%。大豆生育期间调查发现,间隔深松比翻地大豆根腐病减轻,大豆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增加,并使根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过去很少研究。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留茬与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不同作物根茬的数量与组成不同,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也不同。玉米、高梁、草木樨、砂打旺等根茬的作用较好,大豆根茬的效应最低。因此,历来认为只有大豆是“养地作物”的传统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