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景观可划分为1个景观类、9个景观系、18个景观型,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15,丰富度较高;保护区景观破碎度为0.009,景观总体上较为完整;保护区的中海拔区域(2 500~4 000 m)的斑块多度较高,破碎度和分离度较小,是保护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人为干扰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按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森林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景观功能等方面分析了社区人为干扰活动对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影响。表明长期以来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降低,并延缓了森林植被恢复演替的进程,景观生物量积累少,抗干扰能力弱,生态功能较差,尚难以满足作为我国第3大河流珠江的源头地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需要,景观生态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滕丽 《绿色科技》2014,(5):182-184
对本溪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调查评估及保护区划分,指出了由于环境监管不力,保护区内存在点源、面源污染,威胁水源安全的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保护区采取隔离防护、点源清理、非点源防治、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景观安全格局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提出了景观安全格局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并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出景观安全格局的研究,对景观生态规划和区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功能,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是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影响的林地和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格局驱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城市的扩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非农村人口比重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平利  王红扬 《辽宁林业科技》2006,(2):8-11,27,F0003
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文章首先对大连市域自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然后有针对地综述相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总结斑块、生态廊道的设计原理及总体布局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生态边缘效应原理、生态网络原理,提出了大连市域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模式,并提出实现该格局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是着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文生态安全生的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设计与规划,以及建立景观生态安全的方法,以黄帝文化园为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干扰排除和空间格局的规划及管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实现了对此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对象的研究上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上明显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方面则是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持,景观生态安全上的优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区域景观生态所强调的。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山区一种特殊的地理景观,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其景观格局形成和演变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本研究在介绍干热河谷景观格局3个研究阶段主要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河谷景观组成、结构、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过程、与生态环境、驱动力研究等方面研究现状,发现目前该区域在景观分类、区域特征、驱动力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认为未来应加强景观格局多尺度特征、驱动力机制、人为干扰、景观格局与脆弱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研究,以期为干热河谷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等软件综合自然、社会评价因子,从多个角度构建流域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的结构特征、转移动态、空间分布以及景观安全指数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性;利用Linkage Mapper软件分析景观源与生态廊道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多因子构建流域健康度评价体系,并分析流域健康格局的结构特征、转移动态、梯度分布、驱动机制,以及健康指数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文峪河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结构特征及转移动态变化复杂,流域景观安全格局结构整体向好,景观安全指数与经济总量、人口密度、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不同景观源与生态廊道的生态重要性不同,提出"一带三区三轴多点"的生态框架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文峪河流域健康格局结构特征及转移动态变化复杂,流域健康格局结构向好,城区与林区的健康度梯度不同,健康指数与经济总量、人口密度、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不同驱动因子对健康度的驱动作用不同。流域景观安全区面积与景观健康区面积的增加已趋于饱和,应加强对流域的研究与保护,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获取能反映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关键指标,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景观生态概念,从整体景观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绿色空间连接情况与控制能力、土地保障能力与集约用地水平 3 个方面建立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景观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深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并采用 AHP-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9、2011、2013 年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整体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有一定的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空间不足、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是深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通过对深圳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安全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GIS为平台,充分利用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定位监测网络体系,扩展监测内容,从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角度出发,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多样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区域森林景观安全格局的影响,其主要目标是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灾害或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造成的损伤,根据景观安全综合评价值结果,兴山县居库区各县之首,综合评价值达11.553,景观安全程度最高,石柱县、武隆县、秭归县评价值也超过了10,巴东、奉节、夷陵相对较高,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只有5.788,其景观安全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
正在建设的云龙水库是昆明市掌鸠河引水工程的核心工程,对昆明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掌鸠河流域自然环境及云龙水库工程的介绍,分析了云龙水库库区水源林的基本格局,指出了该区现有森林作为水源林功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科学划分水源地治理和保护区域、建设结构合理的水源涵养林,以及建立有效的水源林生态补偿机制等的一系列保护和经营对策,为云南省高原湖泊水源林的保护和经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以鄂西三峡库区为例,建立了包括气候条件、林种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库区生态安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个(区)县中,夷陵区生态安全整体情况较好,巴东县和兴山县一般。库区在水土保持、林种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构建鄂西三峡库区安全的生态系统,保障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缺乏成熟的、系统的学科作为理论和技术支撑,而景观生态学则以其特有的关注对象、特有的视角、思维方式、尺度选择、理论框架,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以喀纳斯旅游景区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结构原理、景观功能分区原理和景观安全格局原理,并在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分析了喀纳斯的景观结构、功能分区和如何维护其景观安全格局,以保证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生态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一类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城市生态管理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整合、自适应过程,旨在促进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法制建设不完善,资金的筹措渠道少和投入严重不足和与社区发展不协调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拓宽自然保护区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化市是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地,文章根据从化市城市发展定位和林业生态建设需求,以从化市的山水构架为基础,提出了"一河贯南北、道路连三区"的林业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一河",重点保护广州水源地流溪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道路",保障了从化市城镇经济发展腹地国道105和省道355轴线绿化带的建设; "三区",即,以生态安全功能为主的北部地区,以景观功能为主的中南部地区,以防护功能为主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于曙明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23-25,3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并加强景观生态管理,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