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对玉米腐霉茎腐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明确其分类地位以及对腐霉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和抑菌机理,为腐霉茎腐病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候选木霉菌株对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和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的抑制作用,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确定Tr21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常规抑菌方法观察Tr21对腐霉菌丝形态的影响;采用溴化丙啶(PI)染液检测法及对不同处理时间菌丝上清液中蛋白和核酸吸光值的检测,分析Tr21发酵液对腐霉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Tr21发酵滤液浸种试验,检测Tr21发酵滤液对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明确Tr21对腐霉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实验室保存的109株木霉菌中,筛选到7株木霉菌对肿囊腐霉、强雄腐霉和芒孢腐霉具有拮抗活性,抑制率均>60%,其中Tr21菌株对3种腐霉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其5×、10×和20×稀释液对3种腐霉菌的抑制率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新疆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为玉米抗茎腐病遗传育种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对6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水平鉴定,鉴定及评价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镰孢茎腐病水平。【结果】 62份种质资源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达到高抗(HR)7份,占比11.29%,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5份、18份、5份和27份,依次占比8%、29%、8%和24%。100份种质资源抗镰孢茎腐病鉴定与评价则筛选出高抗(HR)、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14份、16份、37份、15份和18份。病株率与株高、穗长、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杆穗粗的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基础。而干穗重、粒重、百粒重与病株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病株率对产量指标具有极大的影响。21KBL054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受影响程度较小,分别推迟2、2和4 d,21KBL096受影响程度严重,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则分别推迟13、12和8 d。21KBL058病株平均株高(224.80cm)、穗位(83.09 cm)较对照相比分别增长(22.15%、51.76%),而处于同一抗性水平的21KBL045病株平均株高、穗位为186.50和72.64 cm,较对照相比增幅仅为(-0.40%、3.04%)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 筛选出21KBL096、21KBL030、21KBL033等优异抗病性且田间性状稳定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抗性及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F1的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于感病亲本。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5.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抗茎腐病玉米品种冀丰58号幼苗根组织被肿吓腐霉菌侵染后,细胞迅速出现严重的质壁分离,质膜消失、各种细胞器紊乱破碎。侵入根组织的肿囊腐霉菌数量少,幼嫩且形态异常,菌丝外周或整个菌丝中出理一些电子致密物质,可能与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有关。感颈腐病品种掖单13号幼苗根组织被侵染细胞的壁完整,但细胞质凝聚或细胞器发生解体。根组织内在大量胞间及胞内生长菌丝,菌丝较成熟、粗壮,含大量的泡囊及线粒体,结构正常。氟乐灵浸种后再接种肿囊腐霉,玉米根系的超微结构较单独接种肿囊霉处理有明显的不同,抗病品种的HR反应更加剧烈、迅速,甚至感病品种也被诱导产生了HR反应,尤其是被侵染细胞及其临近细胞有大量近球形的电子致密物质沉积,该物质可能与抗性有关。这些电子致密物质在抗感品种上均有出现,在单独接种肿囊腐霉处理中出现很少。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
对由腐霉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遗传,为不完全显性。杂种F1代的抗性受双亲抗性的形响。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抗感性稳定的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玉米抗茎腐病的育种中,要重视抗原的筛选和抗性配合的测定。只有选用高抗腐病,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才能选配出理想的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对我省6个地区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在分离的107份标样中,镰月菌分离频率为65.4%,其中串珠镰刀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为62.5%;腐霉菌分离频率为30.8%,致病力达100%,重分离仍能得到原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为山西省玉米茎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具有较强生物防治活性的木霉菌株。[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抗生能力测定筛选出了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的木霉菌株。[结果]木霉菌株A1JY-1、A1JY-2和A1JY-3的生长速度比玉米茎基腐病菌高。A1JY-1、A1JY-2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玉米茎基腐病菌生长被抑制;A1JY-3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相互抑制,2个菌落半径均减小。A1JY-4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无抑制作用。A1JY-1和A1JY-2的抑菌率高于50.0%,A1JY-3和A1JY-4的抑菌率低于50.0%。A1JY-4、A1JY-3、A1JY-2、A1JY-1的抑菌率分别为11.0%、41.0%、52.7%和54.0%,A1JY-1对玉米茎基腐的抑制率最高。A1JY-1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比A1JY-2强。A1JY-1抗菌素原液的抑菌程度随抗菌素原液在平板中体积分数的增高而增强。经鉴定,A1JY-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ai)。[结论]A1JY-1可以作为玉米茎基腐病菌的生防菌予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4.
15.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3个国家均有发生的报道。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达20—30%,被称为玉米生产上的头号病害。在我国20年代该病即有发生,60年代后随着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由于主推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玉米茎腐病病原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已经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病害问题。但有关此病的病原,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本文就国内近10余年来对玉变茎腐病病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玉米茎腐病组织细胞学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由禾谷镰刀菌,禾生腐霉菌,侵染所致玉米茎腐病的细胞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接种后,禾谷镰刀菌先于禾生腐菌浸入寄主根表皮及皮层细胞;两种菌丝侵入组织细胞方式不同,禾谷镰刀菌可直接穿破细胞壁或经细胞间隙向中柱伸进。而禾生佬是寻细胞间隙运行或在细胞破溃处向内皮层方向侵染;禾谷镰刀菌进入中柱后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禾生腐霉菌主要寄生在导管及死细胞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