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4 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Cucumis melo L.)抗蔓枯病自交系PI482398(含抗蔓枯病基因Gsb-4)和感病自交系‘白皮脆’以及它们的F1、BC1P1、BC1P2、F2 群体为材料,苗期进行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4 为单显性遗传。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89 对SSR 引物进行筛选,引物CMTA170a 在抗性材料中可扩增出约为120 bp 的条带,并与抗性基因Gsb-4 表现出连锁关系。统计了CMTA170a 在118 个F2 单株上的多态性,并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b 软件进行了计算,其与Gsb-4 的遗传连锁距离为5.14 cM。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不同质地类型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的变化及相关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后35~40 d为软、脆两种甜瓜质地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软肉型甜瓜‘NSL’细胞面积与间隙增大,果肉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面积为脆肉型甜瓜的115.35%,软肉型甜瓜‘NSL’与脆肉型甜瓜‘XZM’质构参数差异显著,脆肉型甜瓜果实4种细胞壁酶活性总体低于软肉型甜瓜。花后35 d,软肉型甜瓜‘NSL’细胞壁扩展酶基因(CmEXP3、CmEXP5、CmEXP9)相对表达量为最大值,显著高于脆肉型甜瓜‘XZM’。  相似文献   

3.
成熟黄瓜果皮红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成熟瓜红色果皮自交系‘NCG127’(P1)和成熟瓜黄色果皮自交系‘9930’(P2)为试验材料构建F2遗传群体,对成熟瓜红色果皮R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成熟瓜红色果皮性状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以256株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群体分离分析(BSA)法筛选得到与R基因连锁的20个多态性SSR标记,构建了R基因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R基因定位到黄瓜4号染色体上,物理距离为213.4 kb的区段内,两侧翼标记为UW019319和UW019203,与R遗传距离分别为0.8 cM和0.7 cM。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区段存在30个预测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作物杂交育种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出西瓜自交系系谱法选育的F2 代材料群体大小、中前
期选择的技术指标、依据中前期保留比例确定移植密度以及F3 代种植材料份数、F3 代每份材料群体大小等;
对传统的西瓜系谱选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将西瓜自交系选育代数缩短2~3 代,加速了西瓜育种进程,降
低了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5.
甜瓜果实酸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果实口感无酸味的甜瓜材料60 和酸甜味的材料61 为亲本,构建P1、P2、F1、BC1、BC2 及F2 六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六世代联合分析法,分析甜瓜果实柠檬酸含量、可滴定酸值(TA)和pH 值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柠檬酸含量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
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1.06%,多基因遗传率为30.48%;TA 值的遗传模型为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8.06%,多基因遗传率为0;pH 值的遗传模型为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F2 群体的主基因
遗传率为84.0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0%。  相似文献   

6.
以甜瓜长侧枝自交系‘TopMark’和短侧枝自交系‘PI353814’为亲本,构建了F_2群体和F2:3家系。利用92个F_2单株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35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为1 565.88 cM,连锁群长度在86.98~186.68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4.44 cM。利用该连锁图谱结合F2:3家系表型鉴定数据,对甜瓜侧枝相关性状进行定位,共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连锁群LGⅠ、LGⅢ和LGⅦ上,LOD值介于2.5067~12.5524之间,可解释9.9242%~48.2348%的表型变异率。其中侧枝总长主效QTLlbtl7.1和侧枝均长主效QTLlbal7.1均位于连锁群LGVⅡ的SSR标记CmSSR17145和CmSSR17293之间,贡献率分别为38.5923%和48.2348%。进一步利用186个F2:3家系和新开发标记对主效QTL进行了验证,发现侧枝总长主效QTL lbtl7.1定位在SSR标记CmSSR17251和CmSSR17253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5和0.5 cM,可解释41.2742%的表型变异,侧枝均长主效QTL lbal7.1被定位在SSR标记CmSSR17238和CmSSR17251之间,距离两标记分别为1.5和0.5cM,可解释55.1739%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7.
以香橼(Citrus medica L.)为母本,佛手(C. medica var. L. sarcodactylis Swingle)为父本进行授粉杂交,将得到的种子进行培育获得19份材料。从佛手和香橼转录组数据筛选出SSR位点设计TP-M13-SSR分子标记引物,对19份材料进行基因分型。每对核心引物获得17~3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4.188个。观测杂合度变化为0.188~1.000,多态性指数为0.944。19个F1代株系中17个确定为真杂种,杂交率为89.47%。通过影像分析F1代果形,指状果与柑果果形分离比为2︰3。佛手和香橼花芽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形成指状或柑果果形差异起始于现蕾期至现瓣期的心皮隆起。对现蕾期至花后3d的佛手、香橼花芽转录组信息与心皮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分离得到一批雌蕊形成相关基因;在即将开花的佛手、香橼及F1代雌蕊中进行qRT-PCR验证,分析这些基因与果形差异的关联性,WOX1基因在现蕾期和现瓣期的表达与指状特征相关。YABBY家族基因可与花发育C类和E类基因及WOX家族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大白菜种质资源,提高大白菜功能成分,创制一种同时富含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紫橙色大白菜新种质。以橙色大白菜自交系14S125为母本,紫心大白菜自交系14S838为父本进行杂交,F1单株自交,在F2群体中先用分子标记确定携带紫心基因和橙色基因的单株,进一步选择园艺性状和结球性优良的单株,通过连续3代单株自交选择,育成了外叶绿色、球叶紫橙色的大白菜新种质4份,分别是19ZS40-1、19ZS17-1、19ZS94和19SF19-4,将紫心基因和橙色基因聚合在了一起,并且在大白菜球叶中表达。本研究中创制了同时产生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紫橙色的大白菜新种质,提高了其营养价值,为大白菜的营养品质育种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WI998(厚皮网纹、纯雌株甜瓜品系)为母本,以3-2-2(薄皮、雌雄异花同株甜瓜品系)
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单粒传得到了含有124 个F6:7 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608
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引物150 对,多态率为24.67%;该图谱包含17 个连锁群,覆盖基
因组长度为1 246.6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59 cM。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单果质量(Fw)、果
实硬度(Ff)、果实长度(Fl)、果形指数(Fsi)及果肉厚度(Ft)等性状进行QTL 分析,共检测到15 个
QTL,分别分布在第1、4、5、6、8、10、13、14、15、17 连锁群上,其中8 个QTL 贡献率超过10%,
位于第13 连锁群的QTL Ff13.2 贡献率最大, 为26.45%。标记ECM87 与Fsi8.2 位于同一位点, 标记
CM33 与Fsi15.1 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6 cM。  相似文献   

10.
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 个嫩果皮颜色不同的黄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目测分类、色彩色差仪测定果皮色L 值和C 值,并利用P1、P2、F1、B1、B2 和F2 等6 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遗传规 律。结果表明:黄瓜嫩果皮颜色性状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因模型(E-0 模型);L 值和C 值F2 代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3.61%和80.86%,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 力和环境效应都较低,在育种时对黄瓜嫩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112 和野生苦瓜自交系THMC170 为亲本,构建4 个世代(P1、P2、F1、F2)遗传群体,采 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苦瓜植株卷须发生的初始节位进行遗传分析;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734 和半野生苦瓜自 交系AVBG1602 为亲本,构建4 个世代(P1、P2、F1、F2)遗传群体,对苦瓜植株卷须的分叉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苦瓜植株卷须发生的初始节位遗传符合2 对等显性主基因+ 加性- 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6 模型),其中主基因遗传率为 15.81%,多基因遗传率为7.83%。苦瓜植株卷须的分叉对不分叉受1 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卷须分叉表现为显性,卷须不分 叉表现为隐性。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苦瓜植株卷须发生及发育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苦瓜单瓜种子数与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自交系29 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 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
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 对等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 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显性效应较大,F1 表现
出超亲优势。苦瓜种皮颜色的黑色对棕黄色表现为1 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3.
甜瓜果实颜色3 个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瓜(Cucumis melo L.)黄绿皮、白肉、无覆纹的自交系‘K1-7’为母本,黄皮、橘红肉、 无覆纹的自交系‘K3-92-1’为父本杂交,组建F2 遗传群体,采用MSG(multiplexed shotgun genotyping) 法对F2 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在甜瓜全基因组范围内扫描SNP 遗传标记。利用检测到的44 722 个SNP 标记位点进行高密度Bin 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甜瓜果皮底色、覆纹颜色和果肉颜色等3 个质量性状进行 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果皮底色和果肉颜色由单基因控制,黄绿果皮和橘红色果肉为显性性 状,果皮底色基因定位在4 号染色体409 828 ~ 835 625 bp 区间内,长度约为425 kb,果肉颜色基因定位 在9 号染色体20 433 942 ~ 20 573 889 bp 区间内,长度约为139 kb,覆纹颜色由两个有上位效应的基因控 制,其中1 个基因位点与果皮颜色控制位点在同一区域,1 个基因定位在2 号染色体末端23 736 803 ~ 23 787 235 bp 区间内,长度约为51 kb。  相似文献   

14.
 以油桃(Prunus persicavar.necturina)‘中油5号’及其自交后代为试材,利用花柱S-RNase基因和花粉SF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确定了‘中油5号’的自交不亲和基因型为S1S2(m)。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中油5号’桃S1-RNase和S2(m)-RNase与多个其他李属S-RNase基因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间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SFB1和SFB2基因与多个其他李属SFB基因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间也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进一步对‘中油5号’自交后代个体的S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后代群体中存在3种S基因型,分别为S1S1、S1S2(m)和S2(m)S2(m),且分离比为8︰13︰7,与预期的比例1︰2︰1差异不显著(χ2 = 0.214 < χ20.05,2 = 5.991),说明S-RNase基因和SFB基因都遵循两因素的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连锁分离。此外,基因型为S1S1和S2(m)S2(m)的纯合体的存在,表明桃花粉SFB1和SFB2基因均不能被自身花柱S-RNase所识别,这是由于SFB1和SFB2基因翻译提前终止所造成的,从而使‘中油5号’表现出自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15.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主要栽培的分属于秋子梨、白梨、砂梨、西洋梨的191个品种新梢嫩叶花青甙含量,观察了它们新梢嫩叶的颜色,测定了果肉硬度。结果看出,果肉硬度与新梢嫩叶花青或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颜色从绿色→浅红色→鲜红色→深红色与花青甙含量从少到多有密切的相关,从而推测控制梨新梢嫩叶颜色与果肉脆、软的基因是连锁基因,也即新梢嫩叶红色与脆肉连锁,嫩叶绿色与软肉或面肉连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哈密瓜永久遗传图谱构建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 convar. ameri ( Pang. ) Greb. 〕是我国特有的栽培甜瓜种质资源, 具有不同于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 convar. cantalupa ( Pang. ) Greb. 〕的独立遗传背景。以新疆哈密瓜和网纹甜瓜为亲本构建F2 S6作图群体, 采用SSR标记技术获得同时具有哈密瓜和网纹甜瓜遗传背景的永久遗传图谱。图谱由22个连锁群组成, 包括201个SSR标记, 1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 覆盖基因组长度977.153 cM, 标记间的平均距离4.837 cM。本图谱中的17个连锁群与Fernandez- Silva 等构建的网纹甜瓜遗传背景图谱具有线性关系, 两张图谱共有46个相同SSR标记。  相似文献   

18.
以茎/叶性状不同的3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对其P1、P2、F1、F2 群体茎/叶性状的遗传体系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的茎/叶性状遗传体系均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D-0)构成;F2 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0.17%~68.74%,多基因遗传率为6.83%~10.23%;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向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开发一种新的设计共显性SNP标记的方法,以提高SNP标记检验的效率,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基因Ty-1的SNP标记开发中,提高了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分离世代材料筛选的效率。通过对抗病基因Ty-1和等位感病基因ty-1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挑选了两个稳定扩增的多元非同义突变位点,分别用来设计Ty-1ty-1的SNP标记NL3和NL2,将两个标记进行混合得到双重SNP标记NL2-3。通过用NL2-3检验已知的抗病和感病番茄材料,验证了其多态性和稳定性。并用NL2-3对抗感病材料的F3代杂交分离群体和普通自交系进行了Ty-1的筛选,并经过田间观察进一步验证了该标记的可靠性。此方法开发得到的双重SNP标记只需要进行一次PCR反应和一次凝胶电泳就可以区分纯合抗、杂合抗、纯合感3种基因型,提高了育种选择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红星是以自交系0801为母本,以金2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75~90 d(天),果实发育期33~35 d(天),植株长势中等,抗逆性强,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中抗蔓枯病,抗白粉病。果实高圆形,果皮光滑、亮黄色;果肉红色,肉厚4.0~4.5 cm,肉质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5 %以上,平均单果质量2.0 kg,保护地适宜栽培密度为2 000株·(667 m2-1,每667 m2产量4 000 kg左右。适宜在华北及条件适宜的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