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3.
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出笋和幼竹生长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酸竹属3种珍稀竹种出笋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酸竹属竹种的繁殖、栽培、保护和应用提供参考。笋期调查以2 d为1个观察单元,以笋尖露出地面1~2 cm为标准开始记录,主要记录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3个竹种出笋日期、出笋数、成竹数、退笋数、退笋高度、退笋原因、基径、笋高等数据。结果表明,酸竹属3个竹种的笋期主要在4月份,福建酸竹和粉酸竹出笋数较多,黄甜竹就相对较少。整个笋期3个竹种的总体成竹率偏低,退笋率都较高,其中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退笋多集中在初期和中期,退笋原因主要是虫害、营养不良和人为损害。对酸竹属3种不同竹种幼竹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发现3个竹种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4.
黄甜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黄甜竹的出笋、成竹、退笋规律。结果表明:闽东地区黄甜竹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期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和中期出笋多,成竹数也多,且成竹质量好,而后期(开始出笋30d以后)出笋数少,成竹数与少,且成竹质量差;竹笋(幼竹)高生长遵循Logistic曲线,退笋比例与竹笋着生深度呈负相关,且营养不良造成的弱退是退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6.
小篷竹天然林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新竹平均地径、株高及小篷竹的出笋率逐渐降低,密度在30 000~45 000株·hm-2时变化不大;小篷竹的出笋数、成竹数和成竹率先升高后下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时最高,且与30 000、60 000株·hm-2区组有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试验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适宜小篷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连续3年对淡竹发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日照市,淡竹于4月下旬出笋,生长期 40~70 d,幼竹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退笋率为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发笋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茶秆竹笋期生长情况和鞭根系统与出笋关系的观察调查和知,茶秆出笋初期10ds内为出笋早期,10-25d为出魏盛期,25-40d为出笋末期;竹木混交林较纯林可相应推迟出笋各期;早、盛期的退九低,成竹较高;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3个阶段;隔天采笋可增加出笋数量,有利于茶秆竹作为笋用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黄甜竹笋用林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质量也差,不宜留养,新竹的留养应以盛期笋为好.  相似文献   

10.
台湾桂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研究黄克福,马炳杨(福建林学院林学系,福建南平353001)(莆田县林业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30个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桂竹出笋起始期为4月上旬或中旬,持续出笋20~30天;退笋率为23%~30%,成竹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11.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郑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5409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的影响,从而为四方竹丰产栽培奠定技术支撑。[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及土层深度等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笋产量、地径及竹高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阴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半阴坡和阳坡,下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中坡和上坡,海拔400~600 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海拔≤400 m及海拔≥800 m,土层深度40~60 c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土层深度≥80 cm及土层深度≤40 cm。[结论]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高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种源朝鲜黄杨进行引种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随机踏查的方法对沈阳东陵区、丹东五龙背、大连旅顺口3个地方朝鲜黄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对朝鲜黄杨的引种选择指标及3个种源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地径年生长量、枝径年生长量、株高年生长量、枝数、枝下高、冠型这6个调查指标可以作为引种选择指标,6个调查指标可以整合成2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生长特性和树形特性;在0.05显著性水平下,3个种源朝鲜黄杨在地径年生长量、枝径年生长量、株高年生长量、枝下高4个指标上差异显著;大连旅顺口种源和丹东五龙背、沈阳东陵区种源朝鲜黄杨在枝数指标上差异显著,丹东五龙背、沈阳东陵区种源差异不显著;3个不同种源朝鲜黄杨在黄杨冠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朝鲜黄杨引种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五角枫在扎兰屯市的引种成功率。[方法]2015年4月从通辽市大青沟引进当地五角枫,测定平茬育苗和扦插育苗的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和冠幅生长量。[结果]五角枫扦插育苗成活率高,达85%,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全年观叶期为197 d;冠幅生长量17.89 cm,树高生长量15.22 cm。[结论]五角枫适宜在扎兰屯地区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石榴新梢的生长动态。[方法]对南疆特色果树新疆阿图什石榴的新梢生长动态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石榴新梢粗度和长度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出现第一次生长大高峰;6月下旬,长度和粗度都出现一次生长小高峰,且基本重合。[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新疆石榴丰产、稳产,制定科学有效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琴  陈旭  贺亚川  岳远征  胡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29-16831
[目的]研究‘梦境’百日草的分化形态及与营养生长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梦境’百日草不同时期顶芽的石蜡制片,并测定其株高、株幅、真叶数和分枝数等生长指标。[结果]‘梦境’百日草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后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苞片原基分化期、舌状花原基分化期、筒状花原基分化期、筒状花花冠和雄蕊原基分化期、筒状花雌蕊原基分化期;通过各生长指标的观测,得到了花芽分化时期与各生长指标间的回归方程。[结论]‘梦境’百日草各生长指标与花芽分化时期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其中,播种天数与花芽分化时期间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坡位毛竹林的影响,以提高毛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西芹村不同施肥管理和不同坡位毛竹出笋量、新竹地径和枝下高进行研究。[结果]施肥管理和不施肥管理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施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竹林产量;不同坡位样地内的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而新竹地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坡位上新竹枝下高、新竹地径、出笋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竹林生产量最高。[结论]在毛竹低产林改造过程中,采用施肥管理,对毛竹林产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实践生产中,下坡位水肥条件较好,更有利于竹林出笋和竹材生产。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醉香含笑幼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醉香含笑幼苗的生长节律。[方法]对醉香含笑1年生幼苗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察研究并应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对醉香含笑苗生长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年生醉香含笑苗木的生长可划分为以下4个生长时期:出苗期3月8日~6月6日;生长初期6月6日~8月3日;速生期8月3日~9月18日;生长后期9月18日~11月5日。醉香含笑1年生幼苗在1年生长过程中苗高呈“S”型增长趋势,地径的增长基本上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苗高和地径比值在7月中旬前呈增长趋势,然后比值略有下降,之后比值快速提高,并于9月2日前后达到极值。[结论]该研究为醉香含笑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顺李  苟平  罗方书  赵世珉  熊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88-16489
[目的]获得小桐子最佳的育苗密度。[方法]通过对在不同育苗密度下小桐子高生长、地径和分枝量的分析获得小桐子育苗的最佳密度。[结果]试验发现15cm×20cm为小桐子的最佳育苗密度,在最佳育苗密度下,小桐子平均每公顷出苗250005株,平均每公顷出优质苗160710株,出圃率为64.30%,平均育苗每株的成本为0.1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