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外发展低碳农业的做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除了土地自身的碳释放外,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最大,而畜牧业发展与水稻种植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源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本文介绍了国外农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分析建议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等手段来实现中国农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的气体排放。然而,有机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出发点,系统综述有机肥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述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以及土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生理机制,并阐述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有机肥增减排稻田甲烷、氧化亚氮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有机肥对水稻生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及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粮食生产对于全球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粮食作物田间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伴随着生命周期评价法(碳足迹)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田间生产过程以外,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同样不可忽视。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粮食作物生命周期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并对我国未来农作物生产过程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农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空间巨大。通过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15.07万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30%;一个户用沼气每年最大可减少温室气体2.0~4.1t二氧化碳当量;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减少单位面积农田氧化亚氮1 744.65 t,约为当前排放量的50%。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江西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量的区域分布特点及2004-2011 年变化趋势,对生猪养殖肠道甲烷排放、粪便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机制进行了介绍,计算分析了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并结合江西省省情提出了生猪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畜禽养殖的活动数据和温室气体排放因子,采用IPCC指南(2006)推荐的排放系数法,估算江苏省2000~2009年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江苏省畜禽养殖甲烷年平均排放总量为174.63 Gg,氧化亚氮年平均排放总量为20.80 Gg。其中,畜禽肠道发酵是重要甲烷排放源,年平均排放量为106.63 Gg,占畜禽甲烷排放总量的61.06%;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畜禽温室气体的另一重要来源,年平均排放量为68 Gg,占甲烷排放总量的38.94%;2000~2009年期间江苏省畜禽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肠道发酵羊的甲烷排放量最大,粪便管理中温室气体排放生猪排放贡献最大,前者主要是由排放系数决定,后者取决于饲养量。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准确分析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可为制定和更新低碳化政策及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浙江省嘉兴市相关统计资料,参照《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7年版)》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分析了嘉兴市2010—2016年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年均减排幅度达8.4%,2014年较2013年减排20.2%;种植业是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排放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依次为化肥氮、稻田甲烷和与羊养殖相关的排放源,2016年,三者分别占嘉兴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2%、36.0%和10.5%;种植业发展规模较大的桐乡市和平湖市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嘉兴市前2位;种植业和畜牧业体量都不大的嘉善县,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相应较小。稻田甲烷减排、合理施用化肥将是未来嘉兴市低碳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水旱轮作是显著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水旱轮作对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两种主要温室气体产排的影响,从水肥管理和不同轮作方式等方面论述其对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性地提出了推行稻季节水灌溉、规范作物施肥管理和优化轮作模式3种减排措施,以期为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是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问题日益严峻。稻田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随着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节水灌溉的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减排措施,为节水灌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稻田节能减排的综合调控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基于1990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对农业源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都对氧化亚氮的排放有正相关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最大,占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农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指出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农业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CO_2、甲烷 CH_4、氧化亚氮 N_2O)的各项对策措施,以及争取国际资金援助及技术转让的必要性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通过开展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及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受畜牧养殖t影响;牛是重庆市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关键排放源,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贡献最大,其次是猪;农户散养反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比规模化饲养的排放量高.通过提高畜牧业养殖规模化率、减少反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合理利用畜禽粪便以及植树造林增加碳汇吸收等方法可有效减少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3.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近一个世纪以来,大气中这两种气体浓度持续升高,进而引起温室效应明显加剧和气候变暖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源.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综合调控,CH4和N2O排放量与各因素的变异程度、敏感程度密切相关.全面综述了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因子及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可为制定我国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并破坏环境。为阐明稻田内CO2、CH4及N2O的产生机制,从水分、施肥、耕作3个方面论述其对稻田温室气体产生及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性地提出了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合理的施肥方式、选择合理的耕作制度3种减排措施,对发展低碳农业和降低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施肥角度出发,对不同肥料类型、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农田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堆体规模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牛粪与锯末混合物进行堆肥,调节含水率约为66%,牛粪、锯末混合物的质量分别为109.24,217.52和429.53kg,每周翻堆2次。通过发酵棚+INNOVA 1412i多种气体分析仪+INNOVA 1409-24多点采样器测量系统,对3种规模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不间断测试,每小时测量1次进气口和排气口氨气、氧化亚氮、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浓度,进而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单位质量堆肥的氨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率随着堆体规模的增加而增大,CO_2排放率则随堆体规模增加而减小。NH_3-N和N_2O-N分别占堆体初始总氮的12.59%~17.44%和3.29%~4.62%,CH_4-C和CO_2-C分别占堆体初始总有机碳的0.31%~0.41%和20.70%~30.98%。各处理单位质量堆肥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CO_2基础)为241.20~257.36g/kg。【结论】牛粪堆肥过程中,增加堆体规模能降低总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指南》中推荐的方法,估算了2009—2019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探究了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运用Tapio模型和LMDI分解法,分析了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脱钩特征和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构建不同情景预测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2030年和2050年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3—2014年为界,分为波动上升、平稳上升2个阶段;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区域排放差异明显,属于双高地区的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区;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脱钩状态不理想,主要以弱脱钩为主;抑制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效率,其次是农业结构,推动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经济水平,其次是农业人口规模;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和2050年新疆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达峰值,仍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面对新疆严峻的减排形势,应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量化减排指标,落实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CO2、N2O、CH4等温室气体浓度增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我国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历史过程、发展动向、研究热点,该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输入主题词"农业温室气体"/"低碳农业"/"农业节能减排"/"土壤固碳"/"稻田甲烷排放"/"氧化亚氮排放"/"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模糊匹配,共搜索收集我国研究人员中文期刊文献4732篇(198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其中包括期刊、教育期刊、特色期刊、博硕士论文和学术辑刊论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年出版量、关键词、作者和机构分布进行计量学分析,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年发表数量在逐渐增加;以可视化图谱展现了1987—2017年的研究热点、研究动态、主要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氧化亚氮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氧化亚氮是一种痕量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氧化亚氮的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方法】在中稻生长季节,运用静态箱技术测定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氧化亚氮的排放。【结果】在施用等量基肥条件下,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作氧化亚氮排放具有不同的日变化和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氧化亚氮日变化与日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排放峰值出现在13:00。而氧化亚氮季节变化与温度变化不相关,排放峰值出现在施肥后两周和稻田落干期。较之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显著提高氧化亚氮释放。本试验综合评估了稻鸭共作生态系统释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综合温室效应。【结论】研究显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能有效抑制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显著降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因此,在中国南方稻作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是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总排放和改善全球气候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0月报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但来自农业源的排放是农业生产的自然’过程,农业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属于“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反刍动物营养、推广稻田间歇灌溉、建设沼气、推行缓释肥、长效肥料可以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但急需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