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新修梯田培肥增产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梯田由于熟土被压,生土裸露,土层紧实,肥力极低,致使其产量降低戒增产不明显,难以发挥梯田应有的作用。新修梯田快速培肥和新修新修梯田丰产栽培技术是多年来群众行之有效的能使新修梯田当年增产,综合丰产的一些方法。新修梯田增产丰产要以快速培训肥为基础,快速培肥又要以重施肥料为基础,同时也要十分注重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1991,(1):40-42
<正> 针对新修梯田土壤结构不良,土性阴冷,土壤肥力低,微生物活性差等特点,我们于1988~1990年开展了新修水平梯田覆盖地膜种玉米培肥试验,试图通过高投入(增施有机肥、化肥)和保墒增温措施,加速培肥土壤,实现新修水平梯田早期丰产,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新修梯田增产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保障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固原市将坡改梯与退耕还林(草)相结合,其中保证机修梯田增产稳产的关键是选择好梯田培肥、增产措施。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表明,科学的培肥措施、合理的耕作方法和优化种植模式,是保证新修梯田当年不减产或少减产的有效措施。具体措施有:平田整地、深耕耙耱、增施肥料、合理轮作、"一田两作"种植、绿肥压青和作物收获时留高茬以及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等。  相似文献   

4.
<正> 从1986年起,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新修梯田以每年400亩左右的进度增加,5年共修梯田1944亩。人均新修梯田1.22亩。1990年该村梯田台地达到4224亩,人均2.64亩。为使新修梯田大幅度增加产量,我们同步开展了新修梯田快速培肥增产的试验与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上滩项目区坡改梯工程实施后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及特色作物马铃薯产量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坡改梯后,新修水平梯田土壤含水量较坡耕地有所提高,但由于修建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被改变,加之配套的培肥措施跟不上,导致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下降,马铃薯产量较坡耕地有所降低,但经过合理的培肥耕作,3年后土壤肥力有所提高,5年后土壤肥力提高更为显著,马铃薯产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梯田土壤水肥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刘和斌,年永录(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修建梯田是坡地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改造低产田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自1986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每年新修梯田27hm2左右,到199...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修梯田不同培肥措施对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改善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挖方区耕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提高88.1%、90.7%、58.3%,同时使速效养分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有效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晋西北河曲县砖窑沟试验区设置了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新修梯田培肥增产配套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模拟选优,找出了新修梯田种植马铃薯配套措施的较优组合是:施纯氮8—12kg/亩,施磷<6kg/亩,施有机肥2600—4000kg/亩,播种密度2300—2800株/亩,亩产薯块可达到1000—1600kg。  相似文献   

9.
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建设初期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不稳等问题,通过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采用复合肥和农家肥、酵素菌肥、腐植酸肥等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培肥效果显著,尤以复合肥配施农家肥效果最好,而单施复合肥的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根系质量、植株生物量和马铃薯产量增加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梯田有机培肥存在的问题,选择宁夏西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研究了作物秸秆配施生物菌肥对宁南山区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施入生物菌肥可有效改善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可促进作物秸秆有机物质的快速分解,弥补作物秸秆翻压还田后有机物质分解速度慢、长期施用化肥带来环境污染的缺陷;生物菌肥推荐施用量为2 250~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新造田培肥熟化高产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黄土丘陵区新修梯田和新垫滩地土壤肥力瘠薄、生物活性低、土壤板结、物理性质差等特点 ,通过实施秋深耕、增施多菌种的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地膜沟植垄盖等综合技术措施 ,结果表明 :这些技术措施有利于新造田各类微生物菌群的增殖和生物活性的提高 ,促进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促进土壤微结构的形成 ,加速生土的熟化 ,使新造田微生物数量和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当年就达到和接近于当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 ,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当年比常规培肥田增产 4 0 %以上 ,达到了高产水平 ,为新造田的当年培肥熟化高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贾绍禹 《土壤》1978,10(2):49-49
在丘陵沟垥区,红土新修梯田上采用"丰产沟"耕作法,既改良了土壤物理性状,加速土壤熟化,培肥土壤,又夺得当年粮食高产。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起,山西省连续7年在13个县累计投资7.25亿元,将4.64万hm~2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但坡改梯后土壤的肥力状况、物理性质尚未有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为此,在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以坡耕地为对照,对不同年份修建的水平梯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梯田性能不够稳定,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当地群众在梯田耕作过程中存在"重用轻养"的现象。因此,坡改梯后,应注重新修梯田培肥、丰产栽培、地埂综合开发利用等实用技术的推广,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证土壤肥力持续增加、农作物产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家沟流域在综合治理的同时,从改造坡耕地入手,坚持30年梯田建设,把一片瘠薄、干旱、低产农田,建设和培肥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黄土高原坡耕地治理树立了典范,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通过多年观测、调查资料,全面分析总结了王家沟流域梯田建设培肥的经验与效益,为坡地修梯田、低产变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梯田优化配方施肥正交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老梯田和新梯田正交培肥试验结果,阐明了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肥料因素和次要因素,选择出了“最优配方施肥”方案,计算了其经济效益,为老梯田和新梯田土壤培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业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子制约,在一般耕作条件下,主要受施肥高低所影响。1987年我所在新修梯田上进行了施有机肥、黑矾、碳铵三因子三水平配套措施试验,试验结果以A_2B_2C_3组合表现最优,亩产马铃薯1605kg,计入机械修梯田费用投产比1∶1.38,达到当年还本有余。该试验组合后作两年培肥增产效果明显。新修梯田第二年(1988年)种植谷子,各小区亩施有机肥2500kg,拔节期追施硝酸铵15kg;修后第三年种植豆子(不施肥),后作两年平均亩产220kg。据1989年秋后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的测定,最优组合小区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84%,0~15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达1.15%,同时,土壤物理性质也得到了改善,水分生产效率比坡地提高2.6倍。  相似文献   

17.
三川河流域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1982年~1997年重点治理期间,广泛推广了机修梯田、新修梯田培肥增产配套措施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益。据调查,4县推广机修梯田3.533万hm^2,径流林业整地造林1.56万hm^2,梯田埂坎植物利用8466。67hm^2,坝地防洪保收2266。67hm^2。其特点是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在加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应认真研究解决好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 科研工作是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项目“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三高要求实施好项目,做到“改善环境、脱贫致富”、“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从项目实施起,我们就提出了“科研与治理同步、质量和效益并存”的奋斗目标,坚持科研为治理服务,以确保治理质量为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为突破口,全面开展了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项目科研方面做广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建立了流域信息数据库,开发了多媒体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总模块及30个子模块的结构设计,完成了99条小流域规划及治理措施进度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实现了财务、报账的微机管理,达到了世行对项目实行计算机管理的要求;成功地解决了机修梯田优化设计中规划措施的布设,机修梯田优化设计示范面积为20.5hm~2、推广面积为1200hm~2;通过试验,正在逐步探讨提高新修梯田土壤综合肥力的措施,初步提出了新修梯田土壤培肥、轮作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坡改梯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后不同年限的作物产量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梯田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马铃薯产量均以5年以上梯田最高,其次为3~5年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修建3年后能够达到增产效果,5年以上的梯田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梯田修建初期,种植小麦和玉米均会出现减产现象,但种植马铃薯不会减产,在配套相应的培肥措施的条件下,修建当年种植马铃薯就能达到增产效果,因此马铃薯可作为宁南山区水平梯田修建初期种植的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20.
探究施肥对旱作区新修梯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中低产田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年设置在定西市安定区新修梯田的定位试验,分析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再增施土壤调理剂(NPKMF)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评价施肥对新修梯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新修梯田挖方部位和填方部位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挖方部部位和填方部位马铃薯产量分别提高21.79%~66.13%和24.91%~32.28%。与施氮磷钾肥相比,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再增施土壤调理剂降低了挖方部位和填方部位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且对挖方部位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挖方部部位和填方部位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98%和10.00%,马铃薯产量分别提高了36.40%和5.90%。综上可知,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再增施土壤调理剂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增加马铃薯产量,是旱作区新修梯田地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