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推广这三种模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经济效益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气侯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方向:中部地区应大规模退耕还草,发展畜牧经济;陇东南特别是陇南地区应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和特种经济作物;河西地区应发展成为优质瓜果及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秀山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绩,特别是种养殖业生产获得了全新发展,为秀山县农村经济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秀山县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合作经济组织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秀山农业发展还需从合理布局、结构调整、科技应用、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加工转化不足,有的地方瓜果蔬菜等大量鲜活农产品集中上市后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一些粮食主产区粮食转化没有解决,仍存在农民卖粮难问题。相反,凡是加工业配套较好、市场营销网络健全、农民种养的产品能够及时进入加工流通领域的地方,农业结构的调整就比较成功。因此,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不是单纯的生产调整,而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南丹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丹县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分析农业种植结构存在问题,提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宁南山区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历史地理方法、农村参与式调查与评价(PRA)方法和"3S"技术,以土地利用为主线,研究结果表明:宁南山区土地利用的历史经历了从原始农耕-游牧-畜牧主导一传统农耕一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变化,驱动这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资源条件、历史变革、人口变化等因素.通过对上黄试区20多年的生态经济治理发现,农业经济发展在土地利用上应以控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治理为前提,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导措施,以发展畜牧业、果业为主体,形成由畜牧业、果业及配套后续加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各具特色的生态适宜型农业产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秀山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秀山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绩,特别是种养殖业生产获得了全新发展,为秀山县农村经济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秀山县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合作经济组织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秀山农业发展还需从合理布局、结构调整、科技应用、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通河县旱地改水田许可转换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水稻种植的效益较高,促使有条件地区旱改水现象突出。水田面积增长迅速,导致部分地区人地用水矛盾突出,如何确定一地区水田面积极限值,保证人地用水和谐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黑龙江省通河县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考虑农业生态承载力各自然约束条件,应用定量化模型计算通河县的许可最大水田面积,并以许可转换度来表征区域旱地改水田的极限比例。结果表明:通河县旱地改水田许可转换度应控制在0.45以下,即水田面积控制在79311.8hm2以内,可以保证通河县人地用水的和谐发展。且以2008年农业种植结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通河县旱地改水田的潜力约为2万hm2,目前旱改水的潜力还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通河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量化依据,保证通河县及类似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用水结构对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有较大影响。采用1949~2006年农业用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结构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农业用水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将1949~2050年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分为初级利用、低效利用、合理利用及高效利用4个阶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用水比重持续减少,农、林、牧、渔用水及粮、经、饲作物用水比例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据此,提出了注重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的农业经济用水量概念。华北地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在同时提高农业用水综合效益的情形下,依靠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可年节水199.94亿m3;而有无用水结构优化的综合节水措施节水效果相差29.97亿m3。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产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经过优化设计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后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1 hm2农田的纯收益达到8254.6元,是优化前(4019.96元)的2.05倍,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牛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优化结果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效益明显优于优化之前,本优化方案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存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损失补偿困难,补偿机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退耕政策缺乏稳定性,补偿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资源的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指出应通过建立生态银行筹集资金,应从退耕的全过程寻找补偿的对象,国家应建立专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管理机构以提高运作的效率。最后,构建从政策、资金、技术方面共同补偿的较为完善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演变过程和3种不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该文以中国东中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08年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值数据构筑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均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地区发达程度的降低,这种关系越发明显;同时,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还存在双向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模型分析,进一步定量揭示了各地区间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差异,以及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也存在差异;详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在农业现代化普及地区,重点是提高农业物资利用效率和使用合理的种植结构,而在农业现代化中等及欠发达地区,应注重农业物资投入及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区域种植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针对种植结构调整中数据呈现出的复杂性特征,通过采用投影寻踪技术分析处理其复杂系统的高维数据,能够克服传统种植结构调整中目标单一、指标选取简单等弊端.首次将投影寻踪技术应用到种植结构调整中,建立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分析齐齐哈尔地区的数据,得出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后2010年、2030年综合效益值分别增加了13%和28%,证明了将投影寻踪技术应用于种植结构调整是合理可行的,拓宽了投影寻踪应用的新思路,为种植结构研究以及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制度因素是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利用1952~1995年截面-时序数据资料,采用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拟合计算了我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化中制度因素的直接贡献率,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的多样性特征,进而揭示了我国农业发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结构诱发的技术结构失衡,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制度结构调整的目标 取向,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十年治理,宁南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但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都还较低,要达到"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必须发展生态经济流域。目前,宁南山区发展生态经济流域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水土保持工作应结合宁夏区政府的"生态修复"、"生态移民"和"新农村建设"工程,搭建多方参与的生态经济流域建设机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发展特色经济,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8.
吕梁地区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灾区,农业面向市场必须走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条件差、传统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与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小杂粮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产业化开发经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步伐,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地膜玉米隔沟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沟灌溉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国内外都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推广,但在宁南山区尚没有推广应用的报道.2004年“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宁夏彭阳)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课题引进该项技术,在宁夏彭阳王洼示范区进行了地膜玉米隔沟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隔沟灌与全灌相比,产量相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12.44%,但用水量只有全灌的一半;与不灌溉相比,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38.24%和38.65%.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坝上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析了河北省坝上地区自然、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坝上地区发展地区以牧为主的大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在草地恢复和重建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投入,提高牧草产量,是坝上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