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创造了市场的繁荣,农民的生产、生活也日益依赖于市场。但仍然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农民进入市场,江西赣州南方工业学校财经科张风雨来稿认为,有下面三个制约因素:其一是市场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地区封锁严重。突出表现在市场少、规模小。大多数地方的农产品市场只有集市贸易,零售市场。这类市场容量小,辐射范围狭窄,难以满足农产品的供求需要。同时一些地方市场封锁严重影响全国大市场的形成,限制了农产品大范围的流通,农民处于不利地位。其二是信息不灵,农业生产经营的波动性较大,市场信息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指挥…  相似文献   

2.
<正>谈及电子商务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书平说:"当前,流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着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种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已成为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农资、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商务信息平台,则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成熟完善的技术条件,蕴藏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一些地区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着实使一些农民产生了“如今的田到底该怎么种”的困惑。眼下农民犯愁的主要原因不是能不能生产出产品来,而是担心产品生产出来后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是我国农业由过去主要受生产能力约束转变为受市场需求约束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一些地区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着实使一些农民产生了“如今的田到底该怎么种”的困惑。眼下农民犯愁的主要原因不是能不能生产出产品来,而是担心产品生产出来后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是我国农业由过去主要受生产能力约束转变为受市场需求约束的背景下,实现增产增收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如何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创新农民增收的思雏方式,着力解决农民营销主体队伍不强、流通不畅、市场不活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了多少年、喊了多少年,然而仍然有农民辛苦种植的蔬菜、水果烂在田里、山头,农民忙活大半年,结果是丰产不增收。种什么,销到哪,单靠政府为农民提供信息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只有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起一支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才是最重要的。农业经纪人顺应时代而生,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标志之一。他们大都头脑灵活,营销观念强,专门致力于农产品的市场开拓。作为农产品销售流通的重要载体,他们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农业经纪人走南闯北,带着本地资源找市场,带回市场…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提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无数事实证明,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产品优势不等于商品优势,只有在大力发展畜产品的同时,加快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搞好畜产品的流通才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议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南城县大力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的传统观念、流通组织建设等仍然难以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产品流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构建农民经济组织体系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构建农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重塑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可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相互脱节的矛盾。农产品流通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瓶颈,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少而低效,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脱节。一方面单靠国合流通企业已难以解决众多种类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成为市场主体。流通主体缺乏造成农广与市场之间的断层,农民进入市场缺少桥梁和纽带,难以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流通和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促进了新型农村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特色农业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民增收、获利,让更多农民从中得到益处,实现协同发展。目前,农产品价格主要通过市场供求来决定,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特色和品牌,其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本文着力于目前我国农村农产品的现状研究,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产销衔接,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是引导农业生产、规范市场流通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应适时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制定农产品的规格标准,引导我国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产销衔接,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是引导农业生产、规范市场流通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应适时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制定农产品的规格标准,引导我国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城县大力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的传统观念、流通组织建设等仍然难以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产品流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市场观念不强。我县许多领导尤其是乡镇和村级干部在思想上仍然存在“重种养、轻流通,重计划、轻市场”的观念,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抓生产、抓管理上,对市场调查研究得少,使得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和挖潜不够。 二是商品意识不浓。我县拥有淮山、柑桔、水产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但至今尚无一个名牌产品,除淮山已注册“地宝”牌商标外,其…  相似文献   

14.
陈德  向东梅  石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39-10141,10143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难以保障自身的合理收益.该研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多个市场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垄断情况下和完全竞争市场中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经济决策,论述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服务商的垄断地位对农民经济利益产生的影响,阐明了农民在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交易时所处的弱势地位及其遭受的经济侵害.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对生产资料提供者进行管制;二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来,订单农业悄然兴起,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农产品好销,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农民的市场意识也十分淡薄。如今不同了,只有市场需要,产品才会好销。这对习惯于过去的农民来说,如何抓住市场来搞好生产成了一个难题。订单农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它在农民和市场之问架起了一座桥粱,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是一种好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省农产品市场化交易的基础已经建立,形成了国有商业流通企业,合伙、合作经济组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各类农民流通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主体流通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为基础,以农产品流通组织、经纪人队伍与流通大户为纽带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必须解决好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也就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那么,谁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呢?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 是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01,(9)
农业订单就是农产品收购企业与农民签订的种养、收购合同。生产者按照订单安排种养计划和交售农副产品,即所谓订单农业。在我国农村进入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发展订单农业能有效地为农民解决“种什么好?”和“种出来卖到哪里?”两大难题。通过订单,可将零星的农产品收集到一起,使分散的农户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业接轨,从而提升产品档次,实现加工增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市场中,农产品的流通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农产品的流通以及流通模式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生的价值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导向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应加快我国农产品农业品牌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来解决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纪人,是为从事农产品购销、市场物资供应及农民劳务输出等牵线搭桥,从中获取中介费用或差价的组织或个人,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能促进农产品流通,保证农产品价值的实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推动农村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