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病鸡中分离出肾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株 ,从中选出免疫原性最佳的毒株IBVzj93 株 ,其 EID50 ≥ 10 -8.7/ 0 .2 ml,研制成单价及与呼吸型、腺胃型传支病毒株相配伍的二价、三价及与 IBD、ND、EDS等相配伍的二联、三联灭能苗 ,经对 1547.79万羽鸡免疫试验 ,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用三种不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株,对BWEL-SPF鸡群1-10个家系3周龄鸡进行敏感性试验,观察比较鸡群各家系对不同敏感性,测定不同毒株的毒价。广西强毒株(IBDV-GX株)〈LD50为10^5.0/0.2ml;湖南强毒株,LD50为10^5.2/0.2ml;吉林强毒株(IBDV-JL株),LD50为10^5.5/0.2mml,以100LD50攻毒剂量,对BWEL-SPF鸡1 ̄10家系的致死率为  相似文献   

3.
应用鸡胚培养、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离与鉴定了来自河南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鸡群He1、He2、和He3三株IBDV毒株。鸡胚传代试验表明,He1和He2株连续传代到第4代出现规律性死亡和IBD病变,而He3株在第1代时鸡胚即全部死亡,且出现IBD典型鸡胚病变。He1、He2和He3毒株对易感鸡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病死率分别为20%、10%和40%,多数为弱毒株。免疫保护试验证明,用常规的IBDV血清I型病毒株B2疫苗对He1、He2和He3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保护率分别为0%、0%和10%。未死亡扑杀的免疫试验鸡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表明I型毒株疫苗对IBD基本上无免疫保护作用。所分离的毒株可能是IBDV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系列油乳剂组织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个地区收集的10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中,筛选出超强毒TA株,采用TA株对SPF公雏攻毒,收获其法氏囊、脾脏、胸腺、肝脏、肾脏等病变组织,经处理后,与新城疫Lasota毒株、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毒株、EDS76毒株等联合,研制出了IBD(高免免疫型)、ND-IB-IBD、ND-EDS-IBD等系列油乳剂灭活疫苗,经实验室测定,并应用于蛋种鸡、肉仔鸡常规免疫以及鸡群高免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多个地区收集的10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中,筛选出超强毒TA株,采用TA株对SPF公雏攻毒,收获其法氏囊、脾脏、胸腺、肝脏、肾脏等病变组织,经处理后,与新城疫Lasota毒株、传染性支气管炎多价毒株、EDS76毒株等联合,研制出了IBD(高免免疫型)、ND-IB-IBD、ND-EDS-IBD等系列油乳剂灭活疫苗,经实验室测定,并应用于蛋种鸡、肉仔鸡常规免疫以及鸡群高免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廖明  冯元璋 《中国家禽》1998,20(12):38-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病。本病的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它分为两种血清型,即对鸡致病的Ⅰ型和对火鸡致病的Ⅱ型。过去曾一直认为Ⅰ型IBDV没有抗原性差异。但近期研究揭示,国内外分离的一些鸡IBDV毒株...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麻雀、鸭、鹅等均可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其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4%(4/54),95.5%(363/380)和9.4%(11/117)。从鸭和麻雀分离到的IBDV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CPE,对SPF鸡有致病性。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有2条核酸带,5条蛋白带,毒株间的病毒核酸及结构蛋白电泳迁移率无显著差异,但其结构蛋白的相对含量不尽一致。经鉴定,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属血清Ⅰ型,为同源病毒。本研究结果提示,鸡并非是IBDV的唯一自然动物宿主,非鸡禽鸟类宿主的存在可引起IBD的传播和续源流行,也为IBDV的变异提供了特殊的生态条件,成为诱导IBDV变异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 ,导致免疫抑制 ,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传染病的免疫反应。鸡群早期感染IBD以后 ,对其他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易感性增高 ,同时影响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效果。IBDV的某些毒株能使 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 ,其死亡率可高达 1 0 0 % ,而且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 ,也使IBD本身免疫经常失败。因此本病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IBDV无囊膜 ,属双股双链RNA病…  相似文献   

9.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不同疫苗(A组:IBDB87株疫苗常规免疫;B组:IBD组织灭活苗;C组:IBD双价苗,D线:IBD三价油苗;E组:IBD中间型毒株疫苗;F组:非免疫对照)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各免疫组的免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以B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E组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损害严重,C,D两组免疫效果相近,C组成本低,D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A组的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不同疫苗(A组:IBDB87株疫苗常规免疫;B组:IBD组织灭活苗;C组:IBD双价苗;D组:IBD三价油苗;E组:IBD中间型毒株疫苗;F组:非免疫对照)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各免疫组的免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以B组免疫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E组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损害严重;C、D两组免疫效果相近,C组成本低,D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A组的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一、甘保罗病病毒基因分型概念和原理甘保罗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够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IBD临诊呈现出温和型至毁灭性的死亡等多种不同症状,IBDV也出现了低毒力型和超强毒力型等不同类型的毒株。鉴于不同IBDV毒株引起疾病的能力不同,所以IBDV毒株类型的确定对于IB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禽病的诊断,其中PCR和RFLP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方法.在美国已有禽病专家将其成功应用于IBDV的诊治。RW…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主要鸡病流行动态及防制措施耿金华(山东省平原县畜牧局253100)一、鸡病发生概况我局禽病诊断室93—94年2年内共诊断鸡病9842例,病例来自本县十八处乡镇和周围七个县市。其中IBD、ND、MD、肾型IB、EDS—76、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  相似文献   

14.
针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弱毒株F蛋白前体(F0)F2片段的特异结构,人工合成特异性多肽,将多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化学偶联制和轩成全抗原后免疫小鼠,制备抗多肽血清。经ELISA检测,该抗体与MDV弱毒株呈阳性反应,而与鸡痘病毒(FPV),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MDV强毒F48E8株和四平析呈阴性反应,试验结果证明该抗体可以用于鉴别N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IBDV的主要靶细胞是表面带有IgM的B淋巴细胞,造成以淋巴细胞成分衰竭、坏死为特征的一种免疫缺陷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本病的免疫预防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疫苗接种和增加母源抗体。1 IBD疫苗种类及特性1.1 IBD经典疫苗 选用IBDV经典毒株制成弱毒苗或灭活苗,其中弱毒苗根据毒株的特点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程度,可将其分为弱毒株(温和型)、中等毒力弱毒株(中间型)和强毒株(高毒型)疫苗…  相似文献   

16.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贺荣莲兰美益黄红梅杨水莲(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出现新的特点,亚临床型的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广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主要传染病。我国自1979年报道以来,在国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发展。由于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因而对该病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如发现了血清型和血清亚型的差异,以及变异株、超强毒株等等,为了进一步摸清广西IBD的病原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综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广西境内13个县、市分离到的26个IBDV毒株中的10个毒株进行了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IBDV囊毒的采集 …  相似文献   

18.
鸡IB肾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多价灭活油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IB肾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多价灭活油苗的研制许兰菊(河南农业大学牧医系,郑州45000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1]。肾型IB是由致肾病变毒株(肾型毒株)引起的,病鸡以肾苍...  相似文献   

19.
在酶标SPA(金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DotBlotImmunoasay(免疫斑点试验)中,SPA能与鸭血清中IgG分子Fc段结合。这一点,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用酶标SPA的DotBlotImmunoassay、DotBlotELISA及鸡胚中和试验,分别对DHV(鸭肝炎病毒)A毒株、及已知的I型DHVR毒株,进行交叉试验的结果一致。该试验以及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进一步表明,我们培育的优良鸭肝炎弱毒株A66确系I型DHV。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病原性概述张存,范坤晓,陈如玉,刘蔓雯(浙江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1002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免疫抑制程度与鸡的品种、日龄和病毒株的病原性密切相关。IBD病毒株间病原性差异很大,有的毒株可致易感鸡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