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用一根以HP-5为固定液毛细管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分离测定氧乐·酮复配制剂中氧乐果和三唑酮的含量,其标准偏差分别为0.12和0.077,变异系数分别为0.86%和0.98%,回收率都在99.0~101.0%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氧乐果=0.996,r三唑酮=0.9995。  相似文献   

2.
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氧乐果防治麦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氧乐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关系紧密,室内定量喷雾试验表明:雾滴体积中径(VMD)为85μm,氧乐果药液浓度 1.0、1.5、2 .0、3.0 g·L-1条件下 ,蚜虫致死90%时雾滴覆盖密度LN90分别为336.1、237.6、2 0 8.8和115.3cm-2;氧乐果雾滴覆盖密度为26、50、102cm-2条件下,蚜虫致死90%药液浓度LC90分别为29.5、7.2和 4.0g· L-1。田间采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水平顺风喷雾,雾滴中径(VMD)为173μm,施药液量75L·hm-2和150L·hm-2条件下,麦穗上平均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32cm-2和280cm-2;药液浓度分别为1.2、1.6、2.0和2.4、3.2、4 .0 g·L-1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生产中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防治麦蚜时,建议采用75L·hm-2施药液量和2.4g·L-1氧乐果药液。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以农药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pH值、营养和进水化学需氧量(CODCr)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农药废水中的CODCr、农药、浊度和臭等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受pH及进水CODCr影响较大,最佳pH为8.0,最佳进水CODCr为1 500 mg/L。营养盐的添加对污染物去除率影响不大,在低浓度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对农药生产废水中的CODCr、农药总含量、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丙草胺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1.9%、94.9%、94.0%、88.6%、99.7%、97.5%和100%。  相似文献   

4.
以芳氧吡啶乙酮分子插件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吡啶乙酮肟醚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等确证.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a和6i在50 μg/mL下对棉蚜的致死率分别为76.8%和70.1%,具有作为先...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比较分子场分析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方法 ,即 Co MFA方法用于 α-氧代环十二烷基磺酰胺 QSAR研究 ,建立了较好的模型。根据模型的立体场和静电场要求设计了一批化合物 ,其中多数化合物预报的杀菌活性较高 ,为进一步合成和筛选该类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光催化氧化(photocatalytic oxidation)、臭氧氧化(ozonation,O3)、芬顿试剂氧化(fenton reagent oxidation)等高级氧化技术以及它们的组合技术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种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与处理效果。 就处理效果而言,通常情况下,UV(ultraviolet)/Fenton法>UV/H2O2/Fe3+>UV/H2O2>UV/O3>Fenton、O3、UV法,其中UV/Fenton法对农药等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较大的潜力。同时介绍了几种高级氧化技术的经济成本分析方法,分析了目前高级氧化技术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单嘧磺隆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嘧磺隆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单嘧磺隆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对玉米掖单13和农大 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 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 μg/kg。单嘧磺隆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 nmol/L之间,高浓度单嘧磺隆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 000 μg/mL 的NA对171.44 μg/kg单嘧磺隆协迫下的玉米掖单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单嘧磺隆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单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经过调查研究,明确了换种转B.t基因抗虫棉后棉田虫害的新变化,制订了以防治棉蚜和棉叶螨为重点的兼治棉铃虫及其他害虫的新策略,并通过近几年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鉴定出用48%多杀霉素悬浮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8%高氯·辛乳油、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棉铃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烟碱水剂、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蚜;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棉叶螨等高效低毒农药及其配套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蜡蚧菌与新型生物农药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文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菌BNCC336750分生孢子。采用浸渍法对大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选取最佳防治效果的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与亚致死浓度的化学农药35%吡虫啉悬浮剂和生物农药0.3%印楝素乳油、0.5%苦参碱水乳剂进行混配。结果表明,大豆蚜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随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08孢子/mL时对大豆蚜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大豆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蜡蚧菌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或亚致死浓度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都要好。其中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与印楝素混用效果最好,处理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达到94.16%。与苦参碱和吡虫啉混用7 d后大豆蚜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6.13%和80.29%。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混配菌株BNCC336750孢子悬浮液效果最好,7 d后防治效果达到8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