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双价(Chi+Glu)基因抗病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研制和制定转基因抗病棉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和标准而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转入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花吐絮期株高超过受体对照9.8 cm,差异极显著;平均单株籽棉增产约50.1 g,单株皮棉增产24.12g;种子的发芽势比对照强8~10.7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发芽率比对照高10~12.5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显示转入双价抗病基因后棉花在栽培地的生存竞争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试验比较了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与多种不同性状棉花的抗黄萎病性,结果表明:参试7个材料,转双价抗病基因(Chi+Glu)棉抗病性排名第一,病指4.47(高抗病);中棉所24其次,病指4.68(高抗病);209复合性状转基因(Chi+Glu+Bt+EPSPS)杂交棉F1病指8.55(抗病),排名第三;赣棉杂109抗虫棉病指10.66(抗病),排名第四;其余材料为感病。  相似文献   

3.
转双价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的抗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喂饲法,测定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41、SGK321)、转单价基因棉(中棉29)及常规棉(苏棉12)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棉主茎叶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明显高于或稍高于转单价基因棉,且随棉花生长发育期的推移抗虫性下降速度较慢,如第8叶后中棉41(ZM41)对抗性和敏感初孵幼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0.0%~40.0%和100%~85.6%,而中棉29(ZM29)分别为30.0%~15.6%和84.0%~71.1%。转单、双价基因棉生长中后期主要受害部位对抗、感棉铃虫的抗性高低次序均为:嫩蕾、顶部嫩头、侧枝嫩叶,其中转双价基因棉嫩蕾对敏感棉铃虫和顶部嫩头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显高于转单价基因棉。转单、双价基因棉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低于敏感棉铃虫。  相似文献   

4.
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检测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非转基因常规棉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蔗糖酶、土壤脱氢酶和土壤过氧...  相似文献   

5.
转双价基因棉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双价棉、Bt棉和常规棉的棉叶饲养的棉蚜混合群体饲喂异色瓢虫4龄幼虫,其日最大捕食量前两者分别比后者增加22.9%和11.3%;幼虫发育到蛹的历期,两种转基因棉处理分别比常规棉处理缩短0.6d和0.2d;发育到成虫的时间,两种转基因棉处理分别比常规棉处理缩短0.6d和0.1d;成虫体重分别为30.9mg、32.2mg、32.9mg。分别用双价棉、Bt棉和常规棉的棉叶饲养的棉铃虫连续饲喂草间小黑蛛,试验结果表明。双价棉处理的棉铃虫饲喂的草间小黑蛛的单雌产卵量比常规棉处理的增加9.2%.Bt棉处理的产卵量比常规棉处理的减少7.4%;双价棉处理的棉铃虫饲喂的草间小黑蛛的死亡率比常规棉处理减少42.9%.Bt棉处理的比常规棉处理的减少16.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处理棉田昆虫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B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B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B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低依次为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B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B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多样性指数为双价棉田、B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天敌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依次为Bt棉田、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t棉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t棉田.可见,种植转双价基因棉不会降低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反而得到提高,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分析了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格局。结果表明:4种处理棉田昆虫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和常规用药田;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高低依次为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B t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多样性指数为双价棉田、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和常规棉田;天敌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依次为B t棉田、常规用药田、常规棉田和双价棉田,均匀度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多样性指数依次为双价棉田、常规棉田、常规用药田和B t棉田。可见,种植转双价基因棉不会降低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反而得到提高,害虫种群和天敌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转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毛白杨生根生理变化,对转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毛白杨株系RG-4和对照株系PT-16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RG-4株系在无激素培养基上8 d即可见根突出现,比对照提前3 d,生根率、平均根长及根数均高于对照;其内源IAA含量在不定根形成时增加,根形成后降低,且RG-4在起始和处于峰值时期的内源I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RG-4的GA3含量在生根前降低,生根后升高,与对照的变化趋势相反;ABA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波动变化,但起始ABA含量RG-4低于PT-16;RG-4的IAA/ABA在根突形成前保持较高的水平,根突形成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薛丽  声延  周正堂  高希武  宋敦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14-15316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陆地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棉花的枯、黄萎病日益严重,选育抗病品种成为育种的首要任务。为提高棉花的抗病性,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从拟南芥中分离克隆的抗病基因snc1转入中棉所35号中,通过除草剂田间筛选和目的基因的PCR检测,获得转snc1基因的棉花,同时确定除草剂的筛选浓度为0.025%。也为棉花的抗病机理研究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 材料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 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 d,开花期推迟0.4 d,生育期延长0.4 d,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衣分和单铃质量相差较大.与非抗虫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EPSPS)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进行了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等的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成铃至吐絮期株高增长显著(超速6.6~9.1 cm);在盛铃期之前成铃变缓极显著(少10.7个铃);花铃期至盛铃期果枝层生成慢显著(少1层);果枝角度变大极显著(大2.1°);主茎节距拉长极显著(长0.6 cm);叶色加深显著;衣分率降低极显著(低1.7%);籽指升高极显著(高1.77 g);纤维整齐度指数升高显著(高1.325%);纺纱均匀指数增加显著(增7.5);籽棉、皮棉、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均减产极显著。初步评价: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的生育性状、产量性状较差,纤维纺纱性状较好,推广种植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高强纤维双价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强纤维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的品种特性,结果显示:①苏杂3号纤维强力高、品质优,HVICC纤维长度30.3 mm、比强度34.3 cN/tex、整齐度85.2%、伸长率7.1%、马克隆值4.6、反射率77%、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58;②苏杂3号综合抗病虫性能好,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高耐枯萎病、耐黄萎病;③苏杂3号产量水平高,子棉单产3 359.4 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5.14%;皮棉单产1 304.7 kg/hm2,比对照增产0.37%。苏杂3号集高强纤维、高产、抗虫于一体,是新一类型的高品质国产双价抗虫杂交棉。抗虫蛋白试剂条检测显示,苏杂3号具有B t毒蛋白的高阳性表达。PCR检测结果表明,苏杂3号含有中国合成构建的外源B t CpTI双价杀虫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5.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国家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对转双价双Bt基因(Cry1Ac+Cry2Ab)抗虫棉栽培地生存竞争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双价双Bt基因棉花与对照赣棉11相比,各生育期株高生长具有显著竞争优势,优势值3.48~4.75 cm;吐絮期棉覆盖度竞争优势超对照46.77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产量竞争力优势籽棉超对照1 013.85 kg/hm2,皮棉超对照433.20 kg/hm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竞争优势极显著,超过对照2.7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双Bt抗虫基因棉生存竞争能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