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落叶乔木,是东北地区优良用材林树种之一,木材用途广,经济价值高。但由于育苗技术难度大,产苗量低,育苗成本高,得不到发展,1983年开始对紫椴育苗种子催芽技术进行了研究。紫椴种皮坚硬、致密,种仁的含油率较高,不易吸水,休眠期长,播种前必须经催芽处理,否则难以发芽,甚至当年不发芽。紫椴种子催芽方法很多,如混雪埋藏、混沙低温埋藏、快速催芽法等。三年来我们进行了变温催芽试验取得了比上述各催芽法  相似文献   

2.
采取不同浸种方法、GA_3应用和层积催芽对比试验,对紫椴种子解除休眠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水(7d)+GA_3+室内(13~18℃,30d)+室外冷冻(60d)+窖藏(-2~2℃,60d)为最佳处理组合,发芽率和出苗率为84.7%和79.5%,出苗整而齐(25d全苗);苗木质量好,1a生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0.55m和0.56cm,主根长25.5cm,侧根25条。GA_3浸种对紫椴种子解除休眠具有促进作用,层积催芽室内高温+室外冷冻+低温窖藏效果最好,高低变温效果次之,低温窖藏效果再次,而室内高温效果最差。研究表明,紫椴为综合性休眠类型,采用浸种+GA_3+合理层积催芽,能有效解除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3.
南京椴种子贮藏及发芽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南京椴种子的休眠机理和发芽条件进行了探讨。共设定2个处理:剪破种皮、热水处理(40℃)和3种贮藏方法:室内混沙堆藏、露天坑藏、自然贮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剪破种皮、热水处理都没有发芽,说明南京椴种子的体眠不是种皮限制所引起的。3种贮藏方法的种子都要经过长达近440d的时间,让种子历经低温-高温-低温的变温阶段,均能不同程度地打破种子的休眠,因而认为南京椴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3种贮藏方法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5.23%、4.98%和2.66%。  相似文献   

4.
树木种子休眠是植物为了种的生存,适应环境,在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特性。树木种子的休眠从休眠程度上分为:强迫休眠和长期休眠。引起长期休眠的因素很多,如种皮的机械障碍、含有抑制物质、生理后熟、综合因素的影响。无论哪种休眠都极大影响种子的发芽。在播种育苗或在室内检验种子的品质都需采取措施,克服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的发芽,不同树种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克服种子休眠的方法称为催芽。在实验和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催芽方法:一、浸入催芽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不同温度的水在一定时间内浸种,使种子的种皮软化、通气、…  相似文献   

5.
紫椴种子层积催芽处理新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椴种子属于综合因素导致的深休眠种子类型,必须进行催芽处理才能解除休眠。传统层积催芽处理发芽率不稳定,通过采取化学和物理方法结合进行层积处理,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到70%以上,苗木生长健壮,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芬氏石栎种子固休眠而不能发芽,造成无法人工栽培。现查明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脐部的种皮和果皮阻碍了通气,使胚不能获得足够氧气而不能萌发。种皮和果皮的阻碍作用,对成熟种子是两者均起作用;对未成熟种子,则主要是果皮,种皮甚至不起作用。当磨穿脐部果皮和种皮后,给予发芽条件,种子就能萌发,一般可获得70—80%的发芽率。胚根若受到一点磨损,不但不影响萌发,而且反可促进多发根,使根系发达。此法不仅证实了种子休眠原因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作为一种简易有效的催芽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檫树(Sassafrs tzumn Hemsl)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对其休眠生理进行研究表明,该种子属于双重休眠,种子中存在高浓度的发芽抑制物,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经过冷(0~5℃)或暖层积处理,可导致90%以上的种胚解除休眠,但种子萌发率仍只有60%左右,改善种皮的透气性和消除种皮中的发芽抑制物,是提高檫树种子育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刺楸进行打破休眠和变温催芽试验,研究了刺楸种子深度休眠的机理和催芽方法,结果表明:引起深度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胚发育不完全,尚需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才能完成种胚的发育,种子采收后须立即用湿河沙堆藏,层积处理的天数不少于120d。  相似文献   

9.
紫椴种子变温催芽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椴,也叫阿穆尔椴,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之一,是营造用材林的主要树种。紫椴种皮坚硬、致密,种仁含油率较高、不易吸水,种子生理性的休眠期长,育苗前的催芽处理难度较大。如果催芽方法得当,可当年出土、苗齐苗壮;否则,发芽不好,有可能当年不出土或只有少部分出土,育出的苗也比较瘦弱,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0.
4种槭树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催芽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树种鸡爪槭、色木槭、元宝枫和美国红枫等4个树种的种子都具有显著的休眠特性。采用人工介入手段进行休眠原因和催芽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槭树种子的种皮含有的化学物质和机械性阻碍导致了槭树种子的休眠;采用层积处理和GA3赤霉素浸种,能明显缩短种子的休眠期;彻底解除供试种子的休眠方法就是延长浸种沙藏层积的时间。措施,对保证育苗生产,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从层积处理和赤霉素处理入手,研究不同条件下催芽处理的效果,以此解释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霉素对白蜡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蜡树 (Fraxinus L)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和抗病害能力 ,耐修剪。常以种子繁殖为主 ,因其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征 ,实际生产中播种前常用层积催芽法解除休眠 ,需时约80天。由于时间太长 ,生产中常因得到种子较晚而不得不延迟播种季节。且此法耗费较大 ,操作要求严格。为此 ,我们采用 CA3处理白蜡种子 ,研究其对白蜡种子发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当年成熟的毛白蜡种子 ,采收地点为石河子大学校园内。1.2 试验方法 本实验设 3个温度处理即 2 0℃、2 5℃及 2 0℃~ 30℃变温处理 ,4个浓度处理为30 0 mg/ kg、5 0 mg/ kg、10 0…  相似文献   

12.
杜松种子种皮坚硬,种皮有树脂,难吸水,处于长休眠期,普通的育苗技术,难以打破种子的休眠,种子发芽率较低,出苗不齐。我们通过种子变温处理手段,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及隔年发芽现象,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打破种子休眠 ,使种子提前萌动、幼芽适时出土、发芽迅速整齐 ,播种前 ,常常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水浸法其目的是软化种皮 ,使种子吸水膨胀 ,促使储藏物质水解 ,以供种子发芽需要 ,同时 ,也利于抑制剂溶解浸出 ,从而打破休眠。浸种的水温和浸种时间 ,需根据种粒大小和种皮厚薄而异。比如 :刺槐、合欢、紫穗槐、皂角种子浸种水温为 80~ 90℃ ,浸种时间为一昼夜 ;紫荆、国槐、君迁子种子为 6 0~ 70℃ ,浸种时间为 1~ 3d;海棠 ,白蜡、杜梨浸种水温为 4 0~ 50℃ ,浸种时间 1~ 2 d;杨、柳、榆、泡桐种子需用…  相似文献   

14.
'紫梗籽银'桂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梗籽银’桂种子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种子发芽率、生活力、种皮吸水量测定以及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初步探讨了‘紫梗籽银’桂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紫梗籽银’桂种子坚硬的外种皮不是引起休眠的原因,种子的休眠可能是由于种皮和种仁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未休眠的紫椴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2种植物激素不同配比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缩短催芽时间。结果表明:采用250 mg·L-1 GA3和200 mg·L-1 6-BA等体积混合溶液浸泡2 h的处理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为85.00%。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取6种处理措施:赤霉素(GA3)浸种、萘乙酸(NAA)浸种、雪水浸种、变温催芽、机械破壳、层积处理(CK),对处理后的天女木兰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看出:该批天女木兰种子的生活力平均值在60%左右;赤霉素处理、机械破壳能缩短发芽时间;采用赤霉素处理和变温处理对解除天女木兰种子深度休眠有较好促进作用,其中赤霉素300mg/L浸泡48h催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扩大引种的需要,我们对短叶松种子通过层积时间、光照、温度等因子进行萌发效应的研究。优选出了短叶松种子发芽条件的规范。对短叶松种子的浸提液进行生物鉴定,并就其内外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短叶松种子有休眠期;休眠的主要原因是受胚的生理因素影响。试验表明:低温层积20—40天可解除休眠;在20/30℃变温加光照条件下也能解除休眠。从而为种子检验和场圃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2—1985年做了紫椴种子变温和短期高温催芽处理试验,效果较好。其具体作法: 在3月中旬将紫椴种子白天摊在外边芦席上晾晒边晒,边精选种子。把选好的种子用0.3%的赛力散进行闷堆消毒一小时,然后洗去药液。用60℃的水浸泡种子,要及时搅动至水温降到20—10℃为止,浸泡一天。这时种皮软化用手轻捏即开口为度,捞出晾晒,然后用软木板轻搓种皮,使种皮裂口露出种仁或部分种皮脱  相似文献   

19.
华南五针松种子休眠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南五针松种子的休眠生理特性进行研究表明,种内生活细胞的酶活性低,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外种皮存在抑制物质、种皮的透水、透气性差,对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的影响。低温层积处理60天,能有效地解除种子的休眠。其最适萌发条件是光照下30℃(日)/20℃(夜)变温,其次为光照下25℃恒温。  相似文献   

20.
鸡树条荚蒾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导致催芽时间长,发芽率低,幼芽长势弱,通常种子处理需要70~100d,发芽率仅在45~60%。本试验采用两段或三段的变温处理鸡树条荚蒾种子,催芽时间缩短至50~85d,发芽率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