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自动联合接种机是一种适应于长袋热料栽培,腹面打穴接种的自动化食用菌接种设备。该机融机械传动与电气控制技术于一体,全自动联合作业,一次完成培养料袋的表面消毒,压扁整形、接种、封穴薄膜切割,帖封与热合等全部工序,每小时1000袋,并记录接种袋数。  相似文献   

2.
程名贵 《食用菌》1994,16(5):38-39
笔者于1989年开始致力于食用菌机械化栽培的研究,针对我国一家一户小型分散栽培的特点,经四年的努力,研制出袋栽食用菌全自动联合接种机,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现简报如下: 一、工作原理 该机是由多项间歇传动机构,输送带,消毒槽,压辊,打穴器,菌种分配器,封穴薄膜的涂胶、切割、贴封系统,机罩,电子灭菌器,料斗,菌种挖掘器,电动机等组成。消毒槽、压辊、打穴器、菌种分配器以及薄膜的涂胶、切割、贴封系统等排列设置在输送带上面,与输送带之间留有料袋通过空间,当输送带载着料袋作间歇前进通过各项装置时,由各项装置对料袋进行表面消毒(只对接种的一面消毒)、压扁整形、打穴口、接种、封穴口,从而完成整套接种工序。该机除菌种挖掘器有一微电机驱动外,其余均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相似文献   

3.
小集锦     
《食用菌》1991,(3)
麻秆钉菌种接种菇耳栽培袋试验为了摸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接种方法,笔者利用红、黄麻秆制成种钉接种香菇,木耳菌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香菇Cr-02、毛木耳紫色变种,引自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原种制备。取红、黄麻秆断成3cm,于含2%蔗糖、2%石膏粉、0.3%尿素、0.1%KH_2PO_4的溶液中浸4~6小时。取麸皮(米糠)用以上浸液调湿至含水量60%。将浸水麻秆钉置罐头瓶中,边放料边用调湿麸皮填充间隙,装满瓶后表面覆盖一薄层麸皮,用薄膜封口。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5℃下培养。(二)接种栽培香菇栽培料为棉子壳40%、木屑4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毛木耳栽培料为棉子壳8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栽培袋为15×55cm 聚乙烯塑料袋,每处理各装20袋,按常规灭菌。接种时一人用75%酒精棉球擦净袋表面,每袋正面接3个、反面接2个种钉。对照为常规木屑菌种,每袋按正面3穴、反面2穴,然后用胶布封穴。  相似文献   

4.
袋栽银耳,以往都用胶布封穴,成本高,工序复杂,每筒胶布只能封穴250袋左右,成本6~7元,如改用胶水封穴250袋,只化7角钱左右,可降低成本。具体方法:袋栽银耳打洞后,用胶水涂在洞的四周,并用塑料薄膜贴在洞口上,在消毒后放入接种箱,在接种时揭开地膜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减少香菇袋感染的五条诀窍1.装袋时应装紧为好,如果装的太松,培养基与薄膜之间会产生空隙,接种时容易吸入空气发生感染。2.菌筒的接种孔直径应与接种针的直径同样大,或接种针大于接种穴0.1厘米,接种时接种块要露出接种穴0.2厘米,这样接种穴封满不易感染。3.灭菌后退灶时应逐袋检查每一个接种穴的胶布是否密封或菌筒有无破裂,如有上述情况应趁热将不密封处贴封,同时切勿被小雨淋湿胶布引起感  相似文献   

6.
现介绍一种有别于常规熟料袋栽食用菌的方法,其特点是:改打穴按种为两头接种,然后用棉子壳或棉花直接封口,这样操作简捷,成本低廉;加上封口通透性好,结果发菌异常快速,成活率明显提高。 栽培袋一头用细绳打上活结,装料后,另一头同样打上活结。灭菌冷却后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解开一头活结。接入菌种将料面布满,而后用直径2~3cm的圆锥木棒(先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在菌料中央插一个3~4cm的浅穴,再将袋头塞入其中,随后撮一把棉子壳或棉花(先用袋装好如同袋料一起灭菌),将孔穴封实,使内折的袋头紧贴菌料;另一头同样接种。置20~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栽培银耳、黑木耳、香菇等,目前都是采用医用胶布粘封接种穴,非但成本高,且对发菌有影响。为此,我院食用菌试验小组从1986试用农用地膜贴封接种穴,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接种后,一般都要在穴口上贴胶布,不但增加接种时的工作量,而且胶布经蒸汽灭菌后容易脱胶或老化,杂菌即趁虚而入,从而降低了成品率。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用香菇木屑菌种直接封实穴口法,几经小试取得了成功,并于87年秋在我县5个香菇袋栽生产点推广应用,共接种53600多个菌筒,成品率平均达80%以上,最高的达93.1%。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首先要制一根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的锥形木棒。将经灭菌的料袋连同木棒一起放入接种箱(室)内进行消毒。接种时木棒和料袋的接种部位均要用75%酒精棉球揩擦消毒,再用木棒的尖端打一个深2厘米的穴,然而接入香菇木屑菌种揿严,并与菌种料袋表面相平。由于菌种与栽培料紧密结合,再加上不贴胶布透气性好,所以菌丝定植快,抵抗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袋栽银耳(袋规格为50×12厘米,上打4个接种穴),一般每瓶栽培种(750毫升瓶,实际装料仅半瓶)接种10~20袋,虽有较好的产量,但接种后瓶中剩下约2/3菌种被废弃。为了经济利用菌种,我们进行了本项小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在棉区用棉籽壳袋栽银耳较为普遍,但在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化工多,成本高,易污染杂菌,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严重影响了栽培者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从1986年4月开始,在泰兴县孔桥多种经营学校,对棉籽壳袋栽银耳工序进行了改进:①改医用胶布封接种口为塑料地膜封口;②改装袋封接种口  相似文献   

11.
段木栽培食用菌时,一般都是用电钻钻接种穴,用树皮盖封穴.这样需专人打取树皮盖,费工费时,浪费资源,且易脱落.  相似文献   

12.
袋栽或瓶栽银耳时,其接种穴的封口,大多数单位或个体户一直沿用医药用氧化锌橡皮胶布。其粘结度虽然牢固,封口效果也较好,但是每千袋(一间屋的料),大约需用氧化锌胶布5筒以上,价值30—40元左右。使用胶布封穴,手续十分繁琐。为了探索一个比使用胶布简便和能降低成本的方法,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在露天袋栽香菇工艺中,接种好坏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据调查,菌袋污染率一般都在10~30%,少数严重的达50%以上,有的甚至全部报废。1986年福建省袋栽香菇1亿4千多万袋,因接种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估计2~3千万元。因此,如何减少污染,是当前袋栽香菇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原因上的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污染途径及表现(一)菌种污染。栽培种本身已被污染,或接种前菌种处理不当,接种后直接污染菌袋,污染部位出现在接种穴口周围,常表现为局部的连续性污染。(二)配料装袋不当。拌料过湿,导致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14.
取一电视机包装箱剪掉两头,使成筒状,清理箱中杂物,擦去灰尘,置阳光下曝晒2天。接种室熏蒸前,将筒状箱搬入接种室置接种桌上,箱内挨桌面部分中央两边各压上一块干净方砖,将酒精灯置方砖上。接种箱随料袋、菌种等一并用甲醛熏蒸。接种时,两人相对而坐,点燃酒精灯,接种人员及工具消毒,一人打穴后旋转料袋(料袋立放),另一人往料袋塞入菌种。在接种过程中,料袋处于两边两个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杂菌污染较少;而且两人流水作业,接种过程接种室空气喷雾消毒药液时接种也可不停顿进行,工作效率也较高。接种室简易接种箱制作及使…  相似文献   

15.
段木栽培香菇,接木屑菌种后一般都要在接种穴上盖树皮盖或涂蜡封穴,以保温和防杂菌污染,这是一项花工多的工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段木接种香菇木屑菌种后,只要进行科学管理,在不加盖任何保护物的情况下,也能栽培成功。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接种前,将待接种的段木搁在两只木马上,以免触地污染,然后按常规法用皮带冲打跟,接入木屑菌种。接种时注意将菌种填满洞穴,松紧适中。最后用经75%酒精消毒的木锤或铁锤轻轻地将菌种压至与树皮相平,便可将经接种的段木按井字形堆放,堆上覆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菇木接种期间温度一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6,(4)
正香菇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中产量第二,出口第一的食用菌,每年生产的菌棒在亿万袋以上,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过去香菇菌袋接种后菌穴多采用3 cm×3 cm大小的专用透气胶片将穴口密封。近些年,菌袋接种后又采用超薄聚乙烯袋将菌袋套上。两种方法各延续十几年,每年用去大量封口胶片和套袋,消耗大量的材料和人力,增加了菌棒的成本。笔者从事香菇栽培二十余年,以上两种方法都采用过,但近十年来,每年生产六万棒,都采用免  相似文献   

17.
<正>西峡香菇历经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免割袋栽培,大锅灭菌,接种穴地膜覆盖封口,室外大棚开放式接种等较为固定的栽培工艺。由于受市场、劳力以及认识水平的限制,许多地方的栽培模式并不科学。在2015年冬菇价大跌的市场背景下,大部分菇农亏空,严重挫伤了香菇生产的积极性。笔者梳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  相似文献   

18.
香菇袋栽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栽培方法,现已完全代替以前的压块栽培。其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确定栽培季节→菌种制备→培养料选择→料的处理→拌料→调节pH值→装袋→扎口→装锅灭菌→出锅→打穴→接种→封口→发菌→脱袋排场→转色→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茯苓嫁接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苓嫁接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选择适期,将一块鲜苓,涂上牛奶液贴到用纯菌丝引接种的,并已发好菌的松段木上。其技术要点如下:1掌握嫁接适期松段木栽培茯苓通过备料、选场、挖穴、菌种制备。当气温稳定在18℃时便可下窖接种,每窖用料10kg,纯菌丝引1瓶(袋)。段木长60cm,后约25天,接种段木  相似文献   

20.
黄玉安  刘汉国 《食用菌》2006,28(2):56-56
常规的平菇栽培接种是将菌种从瓶或袋中取出弄碎,再接到栽培袋的两头料上,菌丝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生长须经愈合恢复期,此时易发生污染。为此笔者改变了接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平菇无损伤接种法。采用该法不损伤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粗壮,接种后来发现菌袋污染,同时节省了菌种。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