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促进广西荞麦产业发展,对收集的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以普查收集的 58 份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等 9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平均值分别为80.57 d、70.29 cm、3.75 mm、2.63 个、8.68 节、22.97 g、97.02 粒、2.22 g 和 918.7 kg/hm2,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 27.93%,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 5.42%;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与茎粗、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千粒重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结论】通过鉴定评价,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是影响荞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高产型荞麦品种的形态特征为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分枝多、单株结籽数多、粒重适中;筛选出巴头荞麦、建立春荞、黄坪荞麦、朔晚荞麦、古砦三角麦和瓦渣地荞麦等 6 份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
枸杞区域试验的产量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比较5个枸杞新品系YX-04-001、04-03-32、06-02、06-16、06-03和对照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因素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以及品系间,均存在差异。相对于对照,5个枸杞新品系的产量因素均表现出了优势,其中06-16表现出果形大、产量高等优良品质,其鲜果千粒重为1 270 g,比对照提高了78.45%;大于0.8 g的鲜果个数比例为85.33%,比对照提高了144.78%;干果特优级率为77.84%,比对照提高了97.56%;16-16品系的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了61.02%,是个高产、适应性强的枸杞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团豆为遵义地区特色杂粮,其对种植环境的适应性广且兼具药用和保健价值,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筛选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高产粒用型团豆,以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选育改良的10份团豆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进行团豆新品系种植试验,对10份团豆新品系的田间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团豆品系的株高为38.5~47.5 cm,单株荚数为9.65~13.70荚,荚粒数为3.54~5.01粒,百粒重为36.01~43.06 g,产量为103.68~168.13 kg/667m2。其中,品系8、品系7、品系9的株高分别为42.5 cm、44.8 cm、42.9 cm;单株荚数分别为13.70荚、11.10荚、11.25荚;单株荚粒均为4粒以上,分别为4.05粒、4.98粒、4.02粒;百粒重分别为38.00 g、36.8 0 g、43.06 g;产量分别为168.13 kg/667m2、164.55 kg/667m2、156.53 kg/667m2,且均与其他品系差异显著。该3个新品系的田间性状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南方长茄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雌、雄花龄授粉期对南方长茄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栽培模式为单只标准大棚种5畦,单行种植,株距45cm,三杆整枝,单株留果10个;花期授粉单果结籽数和种子重高于蕾期授粉,千粒重低于蕾期授粉,单果结籽数、单果种子重及千粒重均以开花当天的父本花粉授粉最高.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以辽粳9号为对照,对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株高大多在95~105 cm。平均产量为623.81kg/667m2,比对照增加6.45%。平均穗数、平均穗粒数和平均千粒重高于对照,平均结实率平均低于对照。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甘兰型油菜新品系(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性状对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枝数。进而进行通径分析,分析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每角果粒数,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其次为千粒重,有效分枝数直接作用小,株高为直接弱负效应。千粒重,有效分枝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单株产量及其产量的选择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6个春小麦新品系的植株高度,穗颈长,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及千粒重等性状与单株籽产量的选择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单穗粒数和千粒重2个相关性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选择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中低产区夏谷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1999,5(3):18-21
通过对夏谷新品系(种)产量和有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了中低产条件下谷子品系(种)的各性状对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顺序依次为单株粒重> 单位面积穗数> 千粒重> 出谷率> 穗长,为中低产区夏谷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冬油菜新品系828-5-4-1-1是以西欧白菜型油菜Alimeas为母本、地方品种何家湾油菜为父本的种间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选择和集团混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24.9cm,千粒重2.75g,生育期280d,耐早性较强,越冬率达86%,为冬性中晚熟品种。该品系在1999年和2000年的10点(次)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176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8%,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拓宽油菜遗传背景,探明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西藏芥菜型油菜品种与西藏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进行种间有性杂交,研究获得的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1) 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102~125 d之间,平均119 d,生育期整体低于对照品种,呈现早熟的特点。(2)产量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千粒重大是参试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较对照品种较明显的特点,千粒重分布于2.74~5.42 g, 36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对照品种,其中XZ6、XZ21、XZ42 3个品系的千粒重大于5 g;参试5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单株粒重分布于12.21~55.29 g, 12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对照,其中XZ46、XZ47、XZ49 3个品系的单株粒重大于50 g,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3)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系含油量34.63%~51.50%,平均44.79%,其中有8个品系含油量超出了50%;油酸含量23.44%~69.52%,平均51.54%,13个品系超出对照,其中品系XZ11不仅表现含油量高,而且油酸含量也在65%以上,如果将其后代对油酸进行定向选育,有可能培育出油酸含量更高的品系。【结论】54个品系中发现了生育期短、千粒重大且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高于65%、达到双低品质标准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97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恢、保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97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稻瘟病,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例如,播种至抽穗期99~132 d,株高89.6~149.2 cm,单株有效穗4.0~13.1穗,千粒重18.50~42.50 g,穗着粒数97~268粒,结实率45.83%~93.90%,单株粒重15.28~32.58 g,表明这97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37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这些种质资源对选育新的抗病恢复系和抗病不育系以及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四川水稻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并筛选出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新材料,利用籼稻CG133R与爪哇稻2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单株有效穗、一次枝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考查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对单株产量位列前8名的优系分析其穗部性状表现,并根据单株产量高低分成2组深入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穗部性状上发生了极广泛的变异。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水稻单株产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经过对其优系分析,初步确立四川稻区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指标为有效穗数7~9个、一次枝梗数18~20个、穗长27.0~30.0cm、着粒数320粒、实粒数290粒、着粒密度120粒/10cm、结实率81%~92%、千粒重20.0~27.0g。进一步对RIL群体中单株产量位列前4名的株系分析发现,其有效穗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打破了有效穗数和着粒数间的不利连锁关系,出现了优良变异。这些优系可作为新种质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进化及对产量性状调控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育种必须重新定位。文章对黄淮地区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化以及对单株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进行分析,为未来小麦适应气候变化和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进化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进化趋势分析。并对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麦进化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进化趋势分析和多重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黄淮小麦进化过程中其抽穗期、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等有减少的趋势,但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收获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②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生育期和单株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生育期是决定单株粒重的3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单株粒重96%的变异。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对小麦单株粒重有大的正效应调控作用,生育期对小麦单株粒重有较大的负效应调控作用。④通径分析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粒数>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1.873%,表明3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⑥根据综合值的聚类分析和对不同年代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特征比较,将30个小麦进化材料分为了早熟矮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中产型、早熟高秆中产型和早熟矮秆高产型五大类小麦资源。【结论】通过对30个小麦进化材料农艺性状的多重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相关信息。小麦由二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穗粒数对小麦单株粒重有明显正效应,而生育期对其有显著负效应。这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选育高产品种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浙北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永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1-9182,9208
[目的]为杂交粳稻高产组合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2006年嘉兴市杂交晚粳稻与常规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对其性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株高和每穗粒数与常规粳稻品种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有效穗数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增产不显著;稻瘟病抗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白叶枯病抗性偏差;垩白粒率和透明度有改观,碱消值略降,但其他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无差异。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生育期、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结论]浙北稻区杂交粳稻高产新组合应朝穗、粒、重兼顾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胜玉906是以自交系K18为母本、C16为父本,采用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6 d,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70~305 cm,穗位高100~115 cm,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7.2~23.0 cm,穗粗4.2~5.2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43粒,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7.2%~90.0%,千粒重315.0~348.0 g;田间表现抗茎腐病、穗腐病,667 m2产量在1 000 kg以上,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2019年通过农业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90020。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出抗疫病的辣椒新品种,利用引进的疫病抗源中间材料和自育辣椒自交系,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筛选出系列抗疫病的辣椒自交系,并配制和筛选出1个较优抗病组合,命名为疫抗1号。该组合全生育期132d(青熟果),株高70cm,株幅62cm,分枝次数为6次,单株结果48个,果长22cm,果径1.6cm,平均单果鲜重17.8g,产量2 600kg/667m2;6叶苗期疫病病原混合接种鉴定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18.
相关分析表明:小豆株高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小区产量均呈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负相关,但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与小区产量、单株粒数呈负相关。以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群体为背景,为长江下游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能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大豆品种山宁16号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宁16号为试材,研究播期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其出苗至初花日数(生育前期日数)缩短,开花至生理成熟日数(生育后期日数)差异不大,生育期结构增大;晚播缩短大豆营养生长期,株高、底荚高和主茎节数均降低;随播期推迟该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虽有增加,但单株粒重、百粒重降低较多,其影响大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的影响;晚播不利于大豆的鼓粒及产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