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覆膜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集雨保墒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耕层含水量、产量都优于不覆膜种植,产量高低依次为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通用全膜垄沟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全膜单垄侧播,较露地栽培产量明显增高,在以后的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地膜种植,尤其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全膜微垄集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地小麦全膜微垄集水栽培技术是继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的又一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其核心是针对密植作物(小麦、胡麻、油菜、糜子、谷子等)的特点,依据“膜面集雨、雨水就地入渗、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理论,通过改变田间垄型结构,将大垄全膜覆盖变为微垄全膜覆盖,充分接纳自然降水,以提高降水利用率。相对小麦全膜覆土技术而言,膜面透明无覆土,能够最大面积接受太阳辐射能,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可连茬种植生育期较短作物,改旱作区传统的一年一熟制为一年两熟制,翌年还可在微垄上或垄沟种植春小麦、胡麻、春油菜、柴胡、板蓝根等密植作物。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集覆盖抑制蒸发、垄面集流、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使土壤水分、地积温增加,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探讨最佳马铃薯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浅议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保墒技术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现代意义上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覆膜时间上包括秋覆膜和早春覆膜,在覆膜方式上包括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在覆盖膜延期利用上包括留膜留茬越冬和一膜两年用。与传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相比,现代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基本实现了“五改”:一是改作物播期覆膜为秋季或早春覆膜。二是改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三是改一膜一年用为一膜两年用,四是改垄面平播为双垄沟播,五是改几乎全部种植玉米为因地制宜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西甜瓜、谷子等各种特色抗旱作物。  相似文献   

5.
<正>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表起大小垄后,用地膜覆盖全田,在沟内播种作物的技术。该技术集"大小垄种植、地膜覆盖、垄沟种植"于一体,能够显著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旱作业区粮食产量。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用于土壤墒情差和降水量较少的旱作农业区,以坡耕地增产效果明显。3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增产原理  相似文献   

6.
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该技术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农民容易接受。与常规地膜栽培技术的区别:一是覆盖方式由半膜覆盖变  相似文献   

7.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集垄面集流、覆膜抑蒸、垄沟播种于一体,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土壤水分、土地积温增加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探寻同心县旱作玉米种植区最佳种植密度,是挖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该县旱作玉米种植区进行了密度试验,为完善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技术是甘肃省粮油作物栽培增产五大潜力技术,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升级,它的推广应用有效地弥补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种植作物多样性上的不足,使全膜覆盖技术更加精纯,使种作物更加广泛,操作更加简单快捷,增产优势更加显著,它的推广应用又将是旱作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变革,也将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粮食总产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甘肃省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永靖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主要采用单垄全地膜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飞 《现代农业》2014,(10):50-51
<正>玉米是我旗农业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每年玉米播种面积都在17万亩以上,其中旱地玉米11万亩以上,水地玉米5万亩以上,饲用玉米主推了"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籽玉米种植中,引进了旱作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在目前全球气温变暧、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该技术是旱作农业领域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领  相似文献   

12.
在试验示范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高效栽培模式,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了旱地全膜覆盖垄腰秋播大蒜高效栽培技术,大蒜种植密度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栽培的18万株/hm2提高到37.5万株/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部地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是旱作农业的一项创造性发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而且实现了旱作农业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文章从内蒙古西部地区旱作农业的现状出发,对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内蒙古西部旱作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地膜覆盖方式,将半膜平铺覆盖方式改变为起垄全地膜覆盖,二是作物在垄上种植变为垄沟内种植。该种植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沟播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的保蓄自然降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通过推广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一般较半膜平铺玉米增产32.1%,水分利用率提高31.7%,耕层图绕水分含量提高39.9%。它是一项投资少,可操作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群众容易接受的适用技术,不仅为我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对保障我县粮食食品安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以齐黄34为指示品种,在2015年相同密度试验的基础上,2016年再度在环县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等3种不同大豆起垄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等距微垄沟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3 277.8 kg/hm~2,较对照增产80.2%;全膜覆土穴播次之,为2 976.1 kg/hm~2,较对照增产63.6%;全膜双垄沟侧播排第3,为2 800.5 kg/hm~2,较对照增产54.0%。全膜等距微垄沟测播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仍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和全膜双垄沟侧播,推荐为大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起垄半膜覆盖)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土地裸露部分多(占50%),集雨保墒效果差,雨水入渗难的缺点而提出的,经过改良而形成。其创新点是覆盖栽培作物垄上种植改为垄沟种植。它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着。是一项可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旱地大豆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旱地大豆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技术是在全膜双垄沟播大豆栽培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旱地大豆沟播后遇降水板结、出苗不齐不全、人工掏苗、放苗以及出苗率低等难题。示范结果表明,大豆平均产量2869.5kg/hm2,  相似文献   

18.
龙小燕 《吉林农业》2010,(7):110-11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围绕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为中心,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而创新出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的农业适用技术,它的试验和应用为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成为解决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宜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米脂县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是按照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全新的旱作栽培技术。该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陕西米脂县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选地整地、种子处理、划行起垄、覆膜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就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后,用地膜全覆盖,在垄内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自然降水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使农田降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全膜覆盖后,土壤温度高,水分含量稳定,为土壤微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从而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