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定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效果以单垄双行全膜覆土微沟垄侧栽培最好,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06.8、97.5、87.9 g/kg,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分别增加18.5、14.3、23.0 g/kg。折合产量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最高,折合产量为32 366.67 kg/hm2,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增产140.74%。综合考虑,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方式适宜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川地及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会宁县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式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垄上种植和全膜双垄在大垄垄侧种植两种模式的集雨效果较好,马铃薯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41233.8、38051.9kg/hm^2,较露地宽窄行起垄覆膜方式分别增产64.94%、52.20%。  相似文献   

3.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平畦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平畦覆膜、全膜双垄垄播、全膜双垄沟播、半膜沟垄垄播、半膜沟垄沟播等5种起垄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栽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马铃薯的生长先降低后升高,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活性均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下土壤脲活性在播种期显著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但随着马铃薯的生长,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对照平畦不覆膜和其他处理。表明不同沟垄覆膜栽培模式下,半膜沟垄沟播和半膜沟垄垄播栽培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其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侧播较露地垄作侧播增产29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25%,全膜垄作种植,膜与膜的接茬在垄沟,膜侧播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垄作侧播提高225.00%和87.82%。  相似文献   

5.
起垄方式及覆膜时期对旱地大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地条件下试验观察了大豆不同全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产量最高,达2 481 kg/hm2,较对照露地穴播增产91.0%。  相似文献   

6.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半膜覆盖栽培蓄水保墒性能不足,降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深化地膜覆盖技术入手,设计了5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进行研究。经田间试验证实,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水分效应、经济效益最好。比常规起垄半膜覆盖、常规半膜平覆栽培全生育期0~60 cm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1.54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37%、21.50%;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3.42、3.78个百分点;增产12.27%、31.40%,增收12.40%、34.0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起垄覆盖方式对陇薯7号、冀张薯8号、庄薯3号生育期、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膜覆盖垄上覆土方式下,庄薯3号、冀张薯8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2 840、46 490、41 050 kg/hm2,较对照露地栽培增产显著,增产率分别达到31.85%、35.25%、18.90%。综合考虑认为,陇薯7号、冀张薯8号综合农艺性状、产量表现较优,适宜在庆阳市种植,北部县区推荐选用黑膜覆盖垄上覆土方式,南部县区推荐选用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温度、湿度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在扬花期前对土壤含水量影响有明显差异,在返青前对小麦土壤温度影响较大。全膜覆土穴播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最好,小麦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6145.8kg/h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荷兰15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研究在平畦覆膜、低垄覆膜、高垄覆膜三种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探索起垄覆膜对冬种马铃薯抗寒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平畦覆膜,低垄覆膜和高垄覆膜方式下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高垄覆膜的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抗寒能力均优于低垄覆膜,但高垄覆膜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低垄覆膜。因此,起垄覆膜可以有效调节冬季土壤的温度,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进而增强了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和产量,并且适当的提高种植垄的高度更有利于抗寒和增产,但要注意高垄覆膜方式下的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10.
起垄覆膜方式对半干旱区大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镇原县半干旱塬区开展了大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4种覆膜栽培方式均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作用。以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效果最好,较露地穴播增产119.6%,较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全膜垄作沟播和全膜双垄沟播分别增产23.2%、55.4%和62.9%。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观察了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双垄垄侧穴播3种栽培方式下折合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 935.0、37 253.3、35 832.8 kg/hm2.分别较露地穴播增产37.32%、34.85%、29.71%。以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古浪县半干旱地区对豌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全膜垄作穴播豌豆产量达1166.7kghm2,较露地平作穴播增产207.9%,增收2251.6元m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起垄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的起垄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行起垄、垄高30 cm的种植方式经济性状和产量明显优于其他3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甘谷县新兴镇雒家村川水地进行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栽培甘草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草的越冬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种植3 a后越冬率达100%;以全膜覆盖垄上移栽的产量最高,为25 626.9 kg/hm2,较露地垄上移栽增产91.00%。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证实:在起垄覆膜条件下,带型(垄宽:沟宽)60 cm:40 cm比60 cm:45 cm、60 cm:30 cm、60 cm:60 cm明显提高了集雨增墒保墒能力,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12%~19%,增产13.0%~23.7%;在不覆膜条件下,带型60 cm:45cm比60 cm:30 cm、60 cm:60 cm增产9.4%~50.0%。  相似文献   

16.
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观测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覆膜时期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明显,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增产18.3%,比露地穴播增产35.3%;半膜覆盖比露地穴播增产14.4%;覆膜时期对产量亦有明显的影响,顶凌覆膜比播前覆膜增产6.7%。顶凌全膜覆盖增产增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在陇西县旱地条件下,对蒙古黄芪不同起垄覆膜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幅宽35 cm地膜覆盖露头栽培,能够生产出抗病强、产量高、品相佳的优质黄芪.在该栽培方式下,与对照传统露地栽培相比,田间长势明显好,出苗期早5 d,出苗率高出7.66百分点,株高高4.00~6.34 cm,鲜根折合产量高出29.96%,根腐病发病率下降12.0%,病情指数下降30.6%,且根部品相综合性较好.建议在黄芪的种植上采用幅宽35 cm的地膜覆盖露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临夏州旱作农业区水资源不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玉米播种期春旱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旱地玉米半覆膜地、全膜双垄地(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050 cm土壤水分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秋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播前全覆膜和半覆膜。因此,秋覆膜、顶凌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干旱区充分利用秋、冬季降水资源解决春旱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旱地玉米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沟垄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田养分运移规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平畦不覆膜(T1)、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及半膜沟垄垄播(T6)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沟垄覆膜条件下0~40 cm土壤养分运转分配规律及马铃薯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通过沟垄覆膜处理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显著提高马铃薯根区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全生育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7月份含量最高,且各沟垄覆膜处理均高于T1;20~40 cm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以8月份养分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各沟垄覆膜处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T1。与T1相比,T2、T3、T4、T5和T6分别增产36.3%、59.7%、60.5%、47.6%和46.0%,其中T4产量最高。沟垄覆膜种植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总和。各处理综合表现以T4最好。  相似文献   

20.
熊飞 《农技服务》1997,(1):11-13
<正> 在高寒山区,由于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水稻有效生产期短,产量一直不高,不少农户不得不改种旱粮,使水田应有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高山人民生活的提高。 如何提高高山水稻产量?近年来,我县根据地膜覆盖旱地增温原理,将强力超微膜覆盖稻垄栽培。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