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覆膜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措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试验设测控施肥、垄膜沟播+测控施肥和平膜穴播+测控施肥3种方式。结果表明,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产量,产量高达12 823.33 kg/hm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和穗粒数是增产的主要因素;夏闲期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与恢复,播种时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下2 m土壤贮水量显著提高,尤其是0~140 cm土层保水效果较好;平膜穴播+测控施肥处理耗水较多,较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66%~7.37%。因此,平膜穴播+测控施肥是最适宜山西晋南地区的覆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均能有效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明显,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较露地条播增产115.6%;全膜不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61.0%、45.5%。  相似文献   

3.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发生频率增加,半膜覆盖栽培蓄水保墒性能不足,降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深化地膜覆盖技术入手,设计了5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进行研究。经田间试验证实,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水分效应、经济效益最好。比常规起垄半膜覆盖、常规半膜平覆栽培全生育期0~60 cm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1.54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37%、21.50%;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3.42、3.78个百分点;增产12.27%、31.40%,增收12.40%、34.00%。  相似文献   

4.
在临洮县旱作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上种植方式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5454.5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28.1%;全膜覆盖双垄大垄种植产量次之,为31136.4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12.5%。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旧膜直播(T1)、春季揭旧膜覆新膜播种(T2)、露地播种(T3, CK)3种处理方式对旱地胡麻产量和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旧膜直播、春季揭旧膜覆新膜播种均比对照增产,增产量分别为366kg/hm2、434kg/hm2。结合胡麻生产中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和实际投入产出比,旧膜直接播种是旱作雨养农业区适宜采用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临洮县旱地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膜侧穴播3种覆膜种植方式较露地条播(CK)均有增温、保墒、增产效果,其中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的折合产量最高,为6 527.8 kg/hm^2,较露地条播(CK)增产39.26%;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6 423.6 kg/hm^2,较露地条播(CK)增产37.04%;膜侧穴播种植方式为6 354.2 kg/hm^2,较露地条播(CK)增产35.56%。  相似文献   

7.
针对临夏州旱作农业区水资源不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玉米播种期春旱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旱地玉米半覆膜地、全膜双垄地(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050 cm土壤水分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秋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播前全覆膜和半覆膜。因此,秋覆膜、顶凌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干旱区充分利用秋、冬季降水资源解决春旱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旱地玉米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临夏州旱作农业区水资源不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玉米播种期春旱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旱地玉米半覆膜地、全膜双垄地(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0~50 cm土壤水分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秋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播前全覆膜和半覆膜。因此,秋覆膜、顶凌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干旱区充分利用秋、冬季降水资源解决春旱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旱地玉米稳产高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起垄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以全膜不覆土穴播处理和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相对较好。全膜不覆土穴播较其余处理增产12.3%~38.2%,全膜覆土穴播较膜侧穴播、露地条播、露地撒播处理增产19.9%~23.0%。综合考虑成本等各种因素,建议推广全膜覆...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6,(9):126-128
以露地平作为对照,在4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并且穗粒数、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故而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其中以垄作膜侧种植模式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20.53%。综合分析认为,垄作膜侧种植模式具有促根壮苗、稳产增产作用,在严重缺水的华北旱作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侧播较露地垄作侧播增产29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25%,全膜垄作种植,膜与膜的接茬在垄沟,膜侧播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垄作侧播提高225.00%和87.82%。  相似文献   

12.
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定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效果以单垄双行全膜覆土微沟垄侧栽培最好,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06.8、97.5、87.9 g/kg,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分别增加18.5、14.3、23.0 g/kg。折合产量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最高,折合产量为32 366.67 kg/hm2,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增产140.74%。综合考虑,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方式适宜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川地及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定西市唐家堡试验站进行的为期2年的旱作冬小麦单作田间试验,研究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免耕、膜上覆土、全膜垄沟种植和砂田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和追肥分段施用的优化施肥模式较不施肥和农户传统施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果(P0.05),不施肥模式下产量仅能达到其他施肥处理水平的46%~92%,且收获指数最低;优化施肥结合全膜垄沟和砂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比农户传统施肥模式增产43.4%和4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9%和46.1%.全膜垄沟和砂田的栽培模式可提高小麦拔节期土壤水分,促进小麦对土壤氮素吸收,在小麦休闲期,全膜垄沟和砂田模式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分别增加了83.2和86.2kg/hm2,能够提供下季小麦吸收利用,避免土壤残留硝态氮向下层淋溶,从而实现高产稳产.全膜垄沟种植模式和砂田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并且避免了土壤中的硝态氮的向深层淋溶.  相似文献   

14.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旱地玉米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水、热效应和增产效果,于2015年实施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下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三种覆膜栽培方式,分别为:膜际栽培(MJ)、全膜双垄沟播(QM)和双沟覆膜(SG),以露地栽培(LD)为对照,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QM、SG、MJ在玉米苗期阶段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QM、SG、MJ在玉米苗期阶段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5~25 cm土层土壤温度;QM、SG、MJ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穗行数和行粒数,MJ和SG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粒重;QM、SG、MJ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且三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MJ较QM、SG操作简单、省人工、省投入。因此,膜际栽培(MJ)作为旱地玉米节水增产栽培模式,在玉米抗旱栽培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半膜平铺、全膜平铺、全膜沟播等不同覆膜方式对山旱地麦后复种西葫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膜沟播产量为39 787.50 kg/hm2,较全膜平铺和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7.96%、18.97%;水分利用效率为285.78 kg/(mm.hm2),较全膜平铺和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14.02%、27...  相似文献   

16.
在麦积区渭北干旱山区雨养农业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兰天19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下冬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全地面覆盖地膜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出苗期至拔节期的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并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大于深层土壤。冬小麦生长中后期能够降低土壤温度,避免地温过高而导致冬小麦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试验设计的3种冬小麦栽培模式中,以全膜微垄垄上穴播栽培方式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最佳,折合产量为5013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3.44%。建议在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春玉米的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Aa全膜双垄沟播冬前覆膜、Ab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Ac全膜双垄沟播播期覆膜、Ba半膜冬前覆膜、Bb半膜顶凌覆膜5个处理,通过测定0~200 cm土壤水分,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5个处理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量最高,15.99%~21.26%,平均18.81%,Aa、Ab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21.26%、20.33%,较Ac 15.99%增加33%和27.2%,Ba、Bb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41%和18.04%,低于同时期全膜覆盖,比Ac分别增加15.1%和12.8%。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依次为,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冬前、顶凌覆膜是旱作玉米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且效果显著。苗期各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含水量处于10.42%~13.95%之间。5个不同覆膜方式与覆膜时期下,播期土壤含水量>苗期土壤含水量>孕穗扬花期土壤含水量>乳熟蜡熟期土壤含水量,5个处理中20~40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土壤水分递减率表现为:半膜顶凌覆膜>半膜冬前覆膜>播种全覆膜>顶凌全覆膜>冬前全覆膜。Aa 667m产量969.02 kg,667m产值1 807.2元, 667 m纯收益1 129元,较Bb增产22.43%,667 m增收307.3元,产投比2.17。综上,通过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揭示了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不同土层含水量对作物不同时期生长影响不同,因而也对产量作用不同,越冬期各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播种期为耕层和返青期以后中层土壤含水量。旱地冬小麦不同时期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敏感性不同,灌浆期对各层土壤水分最敏感,拔节孕穗期前对耕层土壤水分较敏感,拔节孕穗期以后对中层土壤水分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集雨保墒、降低蒸散、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综述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旱地作物产量和不同土层水分的影响以及休闲期地膜覆盖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覆膜栽培技术在导致作物早衰、土壤养分过耗、土壤残膜污染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地膜覆盖技术应以环保型地膜材料及地膜回收设备的研发为重点,以期为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