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灭鼠雷灭鼠弹防治林地甘肃鼢鼠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只要使用方法得当,应用灭鼠雷、灭鼠弹可有效地杀灭鼢鼠,且对环境安全。但灭鼠弹的效果不如灭鼠雷,且其杀灭效果很难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探讨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为出发点,分别从药物防治、人工防治、器械防治、引入适合数量天敌等4种防治方法,对防治中华鼢鼠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总结了研究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区鼢鼠防治研究现状及今后防治意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主要介绍我国林区鼢鼠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林区鼢鼠的主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目前国内防治鼢鼠的常用方法和措施,并提出对林区鼢鼠进行生态预防和综合开发利用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是祁连山区的重要害鼠之一。2001年~2008年期间,甘肃省天祝县森防人员对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防治试验证明采用溴敌隆、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是较理想的药剂。自2003年以来,天祝县乌鞘岭等7个国有林场和14个乡镇普遍采用溴敌隆、鼢鼠灵辅以人工弓箭射杀的方法进行防治,2003年~2008年进行了全面推广。现将推广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蓝果忍冬的根系特征,鼢鼠生活习性,人工果园中鼢鼠危害方式、程度,并把已报道的常规鼢鼠防治方法,划分为物理、化学防治两类,提出适合北方地区蓝果忍冬人工园鼢鼠防治方法及建议,为丰富栽培技术和降低果农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为优势种群的地下鼠类,大面积摄食植被根系,破坏地表土壤结构,造成了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用鼢鼠灵进行地下鼠害的灭治,是保护森林草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依据科学决策的原理,总结鼠害防治的经验,制定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幼林地中华鼢鼠防治的系统决策程序,采用不同决策方法,筛选了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华鼢鼠是为害林草资源安全的严重鼠害。介绍了怀仁市中华鼢鼠活动规律及发生特点、主要防治手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旨在为科学开展中华鼢鼠防治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插洞投饵法和开洞投饵法进行杀灭中华鼢鼠试验,结果表明:插洞法对鼢鼠的洞道破坏少,漏土少,鼢鼠封洞少,灭效高,是防治鼠害的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中华鼢鼠的鼠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中华鼢鼠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捕获率可达80%以上,采取人工地箭捕打、毒饵防治等方法,同时结合营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种药剂毒饵防治的对比研究和人工地箭防治,结果表明,溴敌隆毒饵不仅防治效果较好(86.7%),且属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对其他动物低毒,不产生二次中毒现象;人工地箭的防治效果为62.7%~81.3%,平均74%,都是目前防治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免和鼢鼠的优势度从北向南依次降低,而松鼠和黄鼠依次增加,其余种类表现为中间小,两边大。退耕群落中草免、鼢鼠、跳鼠、田鼠、沙鼠和鼠免的优势度高于荒坡群落,而松鼠和黄鼠的优势度退耕群落低于荒坡群落。在吴旗群落中危害刺槐的关键种是中华鼢鼠,对油松和侧柏幼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是草免。在退耕群落中对林木造成危害的主要是鼢鼠和草免。鼢鼠、松鼠、黄鼠和鼠免的生态位宽度以吴旗风沙区群落一退耕群落一黄土丘陵灌木疏林群落依次缩小。鼢鼠在桥山群落中与各种啮齿动物均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在桥北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比例较小。在灌木疏林群落中,鼢鼠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大于退耕群落。从主成分群落排序分析,鼢鼠在吴旗风沙区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较大,而在退耕群落中的最小。  相似文献   

14.
固原市原州区甘肃鼢鼠对森林的危害调查与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鼢鼠在原州区对林木的危害表现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龄的危害程度不同。化学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溴敌隆为87.1%,诱鼠克为65.4%,C型肉毒素为48.1%。人工捕杀效果表明:在植被破坏严重,鼢鼠成灾的地区,人工捕打是防治鼢鼠的重要手段;最好的捕打方法是弓箭法,它具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易掌握,命中率高等优点,并且容易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蒙古通辽市大青沟自然保护区采用带棒堵洞直接投与发现有鼠洞系再投两种方法进行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累计防治面积2470hm2,防治效果达83%以上,平均灭鼠成本0.90元/只,比人工捕鼠降低成本82%。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东端中华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8年在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林区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了中华鼢鼠在坡向、坡度、土层厚度、树龄、树种不同的幼林内危害规律,估算了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通辽市大青沟自然保护区采用带棒堵洞投、悬吊投、带棒开口投、直接投4种方法进行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累计防治面积2 470 hm2,防治效果达83%,平均灭鼠成本0.90元/只,比人工捕鼠成本降低82%。  相似文献   

18.
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不同生境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数数量变动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19.
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宁夏固原退耕还林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持续发生的实际出发,以甘肃鼢鼠发生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经分析表明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面积124 667 hm2,其中重度危害5 867 hm2;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G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 cipis-rupprechtii Mayr、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山杏Prunus armeniaca Linn、山桃Prunus da- vidiana(Carr.)Franch等常规造林树种,且幼林受害严重;发生状况与退耕地坡向、坡度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是鼢鼠发生的重点区域。并对甘肃鼢鼠大规模人工捕打后自然种群的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固原市的生态条件和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宁夏农林业生产实际和鼢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