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冬梅 《河南农业》2011,(11):44-44
甘薯又叫地瓜、红薯、白薯、番薯等,甘薯喜高温,短日照,是高产稳产的一种经济作物。它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每667m2春薯产量可达2000-3000kg、夏薯产量达2000-2500kg。为充分发挥甘薯的增产潜力,达到优质高产,特提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育紫甘薯新品种,满足市场和生产者对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的需求.[方法]以福薯13号为母本进行集团杂交选育,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参加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福建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和品种展示,并参加全国紫甘薯展示评比.[结果]育成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福宁紫3号,具有花青素高、较高产、稳产、优质、贮藏性好、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品比试验中,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28000.5和8959.5 kg/ha,分别比对照金山57减产22.20%和2.00%;2010~2011年区试,平均鲜薯产量31366.95、36395.70 kg/ha,比对照品种金山57减产12.02%、21.97%;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莆田、惠安、宁化3个点平均鲜薯产量45567.0 kg/ha,比对照减产4.06%.2010~2011两年平均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和外观均高于对照,单株结薯数较多,单株薯块重较高,大中薯率较高.该品种于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福宁紫3号适于各种类型土壤,早、晚薯均可种植,适宜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单一种植甘薯、马铃薯因受作物限制.产量较低,667m^2效率也低。近来年,我们在光山县进行两薯套种示范,667m^2效率增收较明显。春马铃薯667m^2产量1500~2000kg,产值1500~2000元:套种甘薯667m^2生产鲜薯2500~3000kg,产值1000~1500元。全年667m^2产值高达3500元以上。此套种技术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4.
桂薯96-8是以桂薯青头不论春为母本、多个品种为父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第六周期广西甘薯新品种区试,鲜薯平均产量26816kg/hm^2,烘干率28.32%,干薯产量7594kg/hm^2。2002年参加国家南方区甘薯优质种区试,鲜薯平均产量32385kg/hm^2。2001~2003年在广西各地进行多点示范,平均产量27105kg/hm^2。该品种抗病毒病,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Ⅱ群菌株,耐早性强,结薯性好,大薯率高,品质优,食味好,适于加工。  相似文献   

5.
桔黄心甘薯在甘薯鲜食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筛选优质高产桔黄心甘薯品种对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1个优质高产的桔黄心甘薯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以38个农艺性状对各品种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苏薯8号、运薯728的地下薯块平均产量分别为6370 kg/667m~2、5798 kg/667m~2,均高于对照品种徽薯5278 kg/667m~2;干物率含量分别为22.9%、24.1%、19.8%,与对照徽薯23.6%相近;且品质、口感和外观商品性与对照徽薯品种一致。苏薯8号和运薯728的产量、品质及商品性与对照徽薯接近,值得在云南省引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我镇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3.3 hm2,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而其中有一半作为旱地栽培.这些旱地甘薯,灌溉条件极差,土壤旱、粘、瘠三大障碍因素十分突出,鲜薯每666.7 m2产量(下同)一直在1750 kg上下徘徊,严重制约了我镇的粮食生产.如何挖掘旱地甘薯增产潜力,摸索旱地甘薯高产途径,成为沿海薯区的主攻课题.1995、1996两年,我镇承担农业部甘薯"丰收计划"项目,进行了旱地甘薯高产栽培试验,开展以甘薯"五改"技术为中心、改土、施肥、节水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试验面积2 hm2,平均鲜薯每666.7 m2产量6158 kg,最高达6336 kg;1996年,试验面积2.13 hm2,由于受到台风暴雨袭击,受淹24 h,部分薯块腐烂,但平均鲜薯每666.7 m2产量仍达5210.2 kg.现将主要栽培技术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一般亩产马铃薯1500~2000公斤、甘薯2500~3000公斤。 1 品种选择 马铃薯用特早熟品种费乌瑞它;甘薯用高产、高淀粉脱毒薯冀薯98、SL-19、豫薯12、豫薯[3等,或高产食用型脱毒薯冀薯4号、冀薯6-8、苏薯8号等。 2 土质选择 选择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切忌在黏土地套种两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高产优质的紫甘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当前农业生产中18个主流紫甘薯品种的产量、花青素含量、硒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甘薯的薯块产量、产量构成、花青素含量、硒元素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薯块产量的变幅为12 168~30 693 kg/hm2,薯块产量及商品薯率较高的品种为徐紫22-1、烟紫2、即紫2、紫A2、烟紫1;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6.1~733.3 mg/kg干质量;硒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5~0.225 mg/kg干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筛选出的高产优质紫甘薯品种为即紫2。  相似文献   

9.
不同钾肥用量对万薯5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探求甘薯高产钾肥施用技术,本试验以万薯5号为材料,设计了6种钾肥用量水平,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产量和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钾肥用量对万薯5号的鲜薯产量、薯块干率和薯干产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450kg/hm2用量处理时甘薯产量最高,薯块干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甘薯品种秦薯5号的高产潜力,在总结秦薯5号高产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按照秦薯5号超高产量栽培的技术路径,探索总结了一套秦薯5号亩产5 000 kg的栽培技术措施在产区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秦薯5号品种的种植效益。秦薯5号亩产鲜薯5 000 kg产量构成:密度3 500株/亩,单株薯重1.4~1.6 kg,单株结薯数5~8块,单块薯重0.2~0.6 kg。  相似文献   

11.
甘薯不同主蔓长度打尖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美 《农技服务》2009,26(12):19-19,21
为探索甘薯主蔓不同长度打尖对产量的影响,通过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18号主蔓不同长度打尖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主蔓长90~100cm打尖的产量最高,为49850kg/hm2,且大中薯比例高;以主蔓长70~80cm打尖的产量次之,为45750kg/hm2。同时注意打尖不能过早或过迟,以免影响地下部生长,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2.
济薯25 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淀粉食用型甘薯品种,是粉条、粉丝及粉皮的主要原料,也是鲁西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甘薯品种之一.济薯25亩产量在1 500~2 000 kg,同比鲜食甘薯济薯26产量较低,难以满足甘薯种植户的期望值.2020年,市农技人员开展了淀粉型甘薯济薯25 切块种植技术试验,以探索济薯25 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孙传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53-53,61
引进甘薯新品种福薯8号、福薯1101、福薯9号、龙薯10号、德引1号、龙薯9号、龙薯3号、新种花等进行对比试验,并以金山57为对照,筛选出高产优品种龙薯9号,其产量为2786.2kg/667m2,可以作为连江县甘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试验,筛选出徐薯22、商薯19和徐薯27共3个适宜鲁南地区种植的高产耐肥型甘薯新品种,其鲜薯和薯干产量均比对照增产20%以上,且公顷薯干产量均超过了15 000 kg;筛选出徐薯27、济薯25和济薯21共3个高产耐瘠薄型甘薯新品种,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0%以上;筛选出1个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烟薯25,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20%以上,熟食味优,适宜推广指数为82.0。  相似文献   

15.
甘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甘薯在我国种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667m2产量达鲜薯3500~4000kg,甚至5000kg,是公认的高产作物之一.贵州省、遵义市甘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同样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居第四位.遵义市在20世纪80、90年代,推行旱地耕制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推广旱地分带间、套作"麦、包、薯"三熟制种植模式达3.33万hm2,周年667m2产量达到600~700kg,为遵义粮食生产发展,解决农民温饱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幼林间套条件下,不同树龄对能源用甘薯鄂薯5号的鲜薯产量、茎叶产量及干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树龄、不同甘薯栽植密度对鄂薯5号鲜薯产量的影响.归纳总结了一套能源用甘薯鄂薯5号在林间套种条件下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芸  胡俭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17-218
通过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甘薯从育苗到贮藏保鲜分为三个阶段,即育苗阶段、大田栽培阶段和贮藏阶段.根据甘薯生育特性,将甘薯大田栽培管理分为四个时期,即发根还苗期、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薯块膨大期和薯块盛长茎叶渐衰期.介绍了各阶段、时期的技术要点,方便操作.测产表明:实施该技术,春薯单产达45 000~60 000 kg/hm2,夏薯单产达30 000~45 000 kg/hm2,丰产田春薯单产超75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钾肥施用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系"0400-17"产量和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47 325~53 820株/hm2、施过磷酸钙(含P20512%)115.5~367.5 kg/hm2、施氯化钾(含K2O 60%)27~226.5 kg/hm2的栽培模式下,能充分发挥该品系高产和高淀粉的潜力,甘薯鲜薯产量超过22 536.15 kg/hm2、淀粉产量超过5 679.3 kg/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