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导致小麦不能正常生长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内部生长不协调、外部发生非生理性变化上。各生育时期的表现有下列情况:一是秋末冬初乃至整个冬季持续干旱不能壮苗越冬。年前分蘖少、年后分蘖成穗率低导致每667m^2成穗不足。影响产量构成。如2011年。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指导上海市松江区小麦生产,在基础地力、肥料运筹和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套播免耕播种方式的小麦在生育中后期叶片不易早衰,倒三功能叶存活时间长,利于籽粒灌浆充实、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小麦的分蘖主要发生在低位的1、2、3叶位且成穗率高,高位分蘖和二次分蘖发生率低且基本不能成穗,而小麦通过套播免耕播种更利于早苗早发,故在低位分蘖成穗上比割后浅耕方式更有优势;套播免耕播种方式的小麦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明显高于割后浅耕播种方式。在松江区生产条件下,小麦采用套播免耕播种方式比割后浅耕方式更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因播种期推迟,各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生长慢且生长量小,造成分蘖成穗少,幼穗分化时间缩短,籽粒灌浆开始晚,强度大,粒轻,受后期气候因素的影响,严重减产。所以,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针对不同的播种基础、苗情、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垃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生长发育,协调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春小麦适期早播的重要性,包括早春温度上升快,小麦根系生长好,利于形成壮苗与早分蘖,利于小麦成穗,并增加穗粒重,小麦生长后期可减少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淮安地区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生育前期的积温、中期的低温、中后期的光照和后期的灾害性天气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以单位有效穗数贡献最大 ,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肥对小麦冬前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对年后小麦快速返青、拔节、抽穗有促进作用;N肥前移能提高小麦分蘖能力,而合理分次施入N肥能有效的提高小麦成穗率.N肥后移能够推迟小麦开花,增强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延迟成熟,能增加穗长、穗粒数和提高公顷穗数.前N后移效果优于一次施肥效果,与分次施肥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扬麦14号小麦密度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正>去冬今春,天气多变,雨雪很勤。对临漳县麦田苗情调查表明,2013年小麦越冬苗情不及去年同期,表现为两点:一是群体长势不足;二是个体素质差,单株分蘖少,次生根少。虽然群体长势、个体指标不及上年,但基本苗较多,有利于整体整齐成穗。群体长势不足和个体素质差是今年小麦的基本苗情。原因是:剧烈降温和持续低温延缓了小麦叶片及分蘖发生和根系生长进程,即使是未受冻害的小麦,生长速度也受到很大影响,据测算,小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迅速生长的时期,也是形成穗数、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做好春季麦田管理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春季麦田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惊蛰已过,我市小麦已经拔节.小麦生产进入了中后期管理阶段。这一时期小麦的生长特点是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生长中心以茎、穗为主.分蘖出现两极分化,大分蘖成穗,小分蘖死亡。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水肥需求最多的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本着作物“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小麦分蘖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特性,分蘖成穗多,则产量高.高产麦田的分蘖穗数,一般均占每亩总穗数的50%以上,低产麦田只占10~20%,栽培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而小麦的分蘖发生在地表下的分蘖节上,如果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被冻死,只要分蘖节不受冻害,麦苗就可以安全越冬,正常分蘖.因此,在寒冬进行小麦冬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分蘖节.  相似文献   

13.
春季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成大穗、多成穗的关键时期,麦苗生长快,变化大.小麦返青后,幼穗生长发育快,发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麦穗的大小与粒数的多少,而穗粒数又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因此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春季小麦幼穗的分化进程与生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舞钢市其相关性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培育壮秆巩固分蘖成穗、争取后期穗大粒多,壮秆不倒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去年冬季气温较高,旱地小麦生长过旺,有的过早拔节,早春寒潮一来,导致小麦受冻,养分输运受阻,叶片发黄,甚至枯死,各种病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惊蛰已过,我市小麦已经拔节,小麦生产进入了中后期管理阶段。这一时期小麦的生长特点是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生长中心以茎、穗为主,分蘖出现两极分化,大分蘖成穗,小分蘖死亡。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水肥需求最多的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本着作物"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必须根据苗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1、返青分蘖期的栽培目标和生育特点返青分蘖期指从移栽到拔节之前这段时间,早籼稻约20天,时间短,栽培目标是培育足够健壮的大分蘖,形成合理的叶面积,积累一定数量的干物质,培植强大的根系群。栽培的关键是促进早发争多穗,培育壮蘖增大穗。生育特点是由于移栽产生植伤,栽后要经过一段生长停滞到逐渐恢复生长的时期,即返青期,一般5~7天。移栽后10天左右开始分蘖,20天左右达分蘖盛期,25天左右达最高分蘖期,而能够分蘖成穗的有效分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拔节。目前小麦拔节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它是小麦生育期肥水管理的重要环节,此期肥水管理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为提高单产打下良好基础。1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是一生中生长量较大的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根、叶、蘖、茎、穗等器官全面生长,群体和个体发展迅速,植株的生长量大,分蘖逐渐成穗,小花分化发育奠定了穗粒数的基础,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需肥需水较多,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麦冻害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麦穗生长停滞。冻害较轻的麦田,麦株主茎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叶尖像水汤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蓝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二、冬小麦冻害常见的类型冬小麦冻害主要分越冬期冻害和春季倒春寒(寒流)冻害两大类。三、冻害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冷害是由于气温骤降和土壤干旱寒旱交加所致、士旱是基础,低温是诱因。冷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使根系变短,吸收机能减退;基部春生叶片黄枯,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质积累少,茎节间伸长受阻,株高降低;小麦生育进程延缓;分蘖消长规律改为前慢后快,分蘖成重申率降低,亩穗数减少,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与正常播种的小麦相比,晚播小麦具有几个显著的生育特点。第一,就是冬前苗小、苗弱,出现"一根针"、"土里捂"等现象。第二,就是春季生育进程快,分化时间短,导致穗粒数减少。第三,就是春季分蘖成穗率高,但一般穗较小。第四,就是后期易受不利天气特别是干热风危害,千粒重降低。根据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农业专家经过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小麦品种的选择要把握5个原则。一是因天选种。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选用冬性品种。二是因地选种。在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