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     
水稻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辽宁省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1991~1993年,沈阳农业大学承担了辽宁省科委下达的“辽宁省不同生态条件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课题。根据省科委的要求,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有关市、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协助下,研究课题组采用数学模拟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以新品种为试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凤城大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是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的食用菌教学、科研基地。两年来利用塑料日光温室,采用新方法栽培白灵菇,使白灵菇的生物学转化率由过去的30%~40%上升为60%~70%,产量几乎翻了一翻,经济效益增加近l倍。现将其高产栽培新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依艳丽,女,1961年6月生,辽宁省沈阳人,1991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批为二级教授。土壤学学术带头人、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团队带头人。曾任土地与环境学院工会主席、副院长,辽宁省八届、九届、十届政协委员,第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秘书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山楂品种资源及品种选优刘武春,周传生,李作轩(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沈阳110161)山楂属(CrataegusL.)植物在全世界约有1000余种,分布北美、北非、欧洲和亚洲等地。原产于中国的有16种或17种,目前世界上唯有中国大规模栽培山楂并进...  相似文献   

5.
王伯伦(949-),男(汉族),辽宁省辽中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84年该校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9年2月~2000年2月去日本千叶大学进修及合作,获农学博士学位。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作物栽培委员会委员及稻组副组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决策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学会理事、辽宁省作物分会理事并任副秘书长、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并任粮油组副组长。 王伯伦教授为农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作物栽培专题讨论、作物生长计算机模拟等课程,为北方水稻技术高级干部培训班开设作物规范化栽培设计原理与应用、北方水稻高产理论与技术等课程。指导9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研究生。 王伯伦教授主持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2项,参加4项,其中11项获奖。如:“辽河流域水稻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开发研究”1993年获辽宁省政府星火一等奖,主持完成的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高产栽培的数学模拟与系统控制”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高产生理生态研究”99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高产高效益优化栽培模式推广”等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高产的营养动力学研究”。选育出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沈农8801、沈农8718。目前主持国家水稻原种沈阳农业大学扩繁基地工作。发表论文63篇,其中42篇为第一作者,出版“水稻优化栽培”等著作7部。 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被沈阳市政府授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992年被农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优秀专家”,997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被辽宁省授予“一二三工程先进工作者”,被沈阳市政府授予“荣动模范”。 王庆祥(1956-),男(汉族),辽宁省昌图县人,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和1988年先后在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985年在复旦大学生物系进修1年,1990年曾赴日本出席亚洲农业教育讨论会,1995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植物科学系进修1年,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晋长江为副教授,同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任农学院副院长,1998年7月受农业部委派参加为期三年的第二批援藏工作,现任西藏农牧学院农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曾先后主讲过作物栽培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学、土壤学与农作学、专业英语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1993年“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培养实用型研究生”项目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年“应用作物生态学”教材获得沈阳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奖。 王庆祥教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作物栽培及作物生理学研究,先后承担过农业部、省科委多项重点科研课题,获得过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委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的资助,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特别是在玉米高产生理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在作物学报、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玉米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出版过学术专著3部,1990年“玉米高产栽培生理及优化栽培研究”项目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农业部、西藏自治区科委“玉米新品种及自交系引进繁育”重点课题各1项,并主持农业部援藏项目“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6.
齐红岩     
《新农业》2020,(7)
正齐红岩,女,1971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专委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十三五"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错季栽培岗位专家,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获辽宁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沈阳市领军人才、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教育先进个人、教科文卫系统"十佳女职工标兵"。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一流学科——园艺学科设施园艺作物栽培与逆境生理方向学术带头人,辽宁省一流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专家简介     
王大为,男,1972年生,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1994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94年-2004年,在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工作。2003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取得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取得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  相似文献   

8.
总结经验努力使科技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沈阳农业大学谭成君,周继新,杜绍凡1986年,沈阳农业大学根据农业部关于部属八校每校都要“扶持一个贫困县”的指示精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建平县为科技扶贫基点县,并开始了科技扶技工作。九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吉农30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9年以“吉农8901-20”为母本、“公交9309-9”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北方区中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16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4.5%;2010年参加北方区中熟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70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8.8%.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于2011年10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部地区、辽宁省东部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吕德国,男,1967年8月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园艺作物栽培生理与生态学术方向学术带头人。曾任园艺学院副院长。兼任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学术创新团队和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冷凉气候区苹果研发中心负责人,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主任,沈阳山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辽宁省果  相似文献   

11.
1979年2月2日、3日《光明日报》、《沈阳日报》先后发表了题为《整薯栽培能使马铃薯获得高产》、《整薯栽培新技术将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的报道,介绍沈阳一中教师金鑫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之后,又看到有关金鑫同志马铃薯整薯栽培和防止退化方面的报告材料,以及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整理的“关于金鑫同志马铃薯理论的专题座谈纪要”。今就整薯播种与留种问题也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日前 ,从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获悉 ,2001年度由沈阳农业大学主持的9项科技成果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其中 ,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九五”期间 ,沈阳农业大学科技工作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校广大教师、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和努力拼搏 ,沈阳农业大学的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由沈阳农业大学承担的一批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研究进展顺利。特别是2001年度沈阳农业大学加强了科技成果申报奖励的组织管理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科技成果在…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3,(2):56-56
辽宁省是我国商品粳稻的重要生产基地。2010年,由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主持的“北方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试验示范”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大项目支持。实施两年来,项目以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为核心技术,在北方适宜稻区进行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集成,建立了百亩试验点12个,千亩示范方6个,  相似文献   

14.
不同倒伏程度对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倒伏程度对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谢甫绨,胡凤新赵庆祥,马振宾(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沈阳市新城子区新城子乡农业站)倒伏是作物高产栽培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随着作物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作物品种的抗倒性。第一次绿色革命,在高产、抗病、抗倒...  相似文献   

15.
<正>马殿荣,男,1974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助理,"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方超级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学术创新团队成员。兼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南部粳稻育种专家岗位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和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专家风采     
<正>孙占祥1967年生,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博士,二级研究员。2009年被遴选为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作物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7.
专家简介     
正潘百涛,男,1978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辽宁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设施装备分会理事,辽宁省花卉协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遗传学会园艺分会理事等职务,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99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  相似文献   

18.
李俊富:大连华侨种猪场场长,1977年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先后于建平县国营种猪场、建平县粮食集团繁育场、大连华侨种猪场从事养猪管理工作30多年,多次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科研合作,荣获省、市、县科研成果10余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养猪标兵”。  相似文献   

19.
“山楂丰收素”是促进山楂增产优质的新型制剂。该项成果于1988年2月在沈阳通过了鉴定,列为省科委重点开发项目。为将该项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在省农牧业厅园艺处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主持单位,有全省各重点山楂产区市、县参加的山楂丰收素技术开发推广网会,制定并通过了喷洒90万株山楂丰收素的开发推广实施方案。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4):F0002
裴忠有,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到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所工作,1995年在职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在职获得沈阳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9月出站到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工作,现任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中国杂粮学会理事和天津遗传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为天津市“13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