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上施用后的残留行为和膳食暴露风险, 研究基于规范田间残留试验、目标农药在芥蓝上残留分析方法, 得到芥蓝中2种农药的残留水平, 结合我国膳食结构不同性别/年龄组食物消费量及体重数据评估了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对各类消费人群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分别在0.01~1.0 mg/L和0.005~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决定系数(R2)≥0.996 7。在3个添加水平下, 芥蓝中2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0.6%~113.4%,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5%, 定量限均为0.01 mg/kg。10%高氯·吡丙醚微乳剂以推荐高剂量施药, 高效氯氰菊酯和吡丙醚在芥蓝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 半衰期分别为3.9~10.1 d和4.8~6.3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 最后一次施药3、5、7、10 d后, 芥蓝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最终残留量≤0.904 mg/kg, 吡丙醚的最终残留量≤0.20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 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慢性暴露风险最大值为27.26%;短期急性暴露风险最大值为67.17%, 表明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清洗和烹饪方式对芥菜和普通白菜中残留2种脂溶性农药(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膳食暴露风险的影响,模拟厨房常用5种清洗方式(食用盐水、食用小苏打水、淘米水、自来水、食用醋水溶液)分别清洗芥菜和普通白菜,以及4种烹饪方式(煮、蒸、炒、腌制)烹饪加工后,利用QuEChERS样品前处理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样品加工前后虫螨腈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变化,计算加工因子,并根据我国3个代表性人群(儿童、育龄妇女、一般人群)的膳食数据,估算加工前后农药膳食暴露量变化以及对长期膳食暴露风险的贡献率(ADIi%)和短期膳食暴露风险(%ARfD)的影响,评价了清洗和烹饪加工过程对减少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以及降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不确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芥菜采用食用小苏打水清洗,普通白菜采用食用盐水清洗,对2种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最好,显著优于自来水清洗;经过清洗、烹饪后,其加工因子(PFTotal)在芥菜中介于0.06~0.24 (虫螨腈)和0.04~0.11 (高效氯氰菊酯)之间,在普通白菜中介于0.05~0.21 (虫螨腈...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于201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进行了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于杨梅春梢(幼果)生长期,在树冠均匀喷施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1次的施药条件下,毒死蜱在‘东魁’和‘临海早大梅’2个品种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基本一致,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60~5.78 d,降解速度较快。综合3年试验结果,施药后23 d,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26~0.45 mg/kg,低于中国(苹果、梨、荔枝和龙眼)及日本(其他浆果)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1 mg/kg);施药后34 d,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074~0.28 mg/kg,低于香港草莓中MRL值(0.3 mg/kg);但施药后44 d,毒死蜱在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073~0.13 mg/kg,仍高于欧盟蓝莓及桑椹中毒死蜱的MRL值(0.05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施药后23、27、34和44 d采收的杨梅果实中毒死蜱对2~6岁、7~14岁、18~30岁和60~70岁4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商值及急性膳食风险均较低,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中农药MRL标准对急性膳食暴露评估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当前国内相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及我国居民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水平,采用FAO/WHO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推荐的农药残留急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利用我国居民大份额膳食消费数据、国内登记农药的规范残留试验数据和JMPR推荐的农药毒理学数据,对我国普通人群、0~6岁儿童和育龄妇女的农药残留摄入情况进行了急性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白菜中的虫螨腈和丙森锌、甘蓝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对三类人群的国家估算急性暴露水平(NESTI)均大于急性参考剂量(ARf D);香蕉中的氟硅唑对0~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的NESTI分别为ARf D值的300%和160%;苹果中的二氰蒽醌、甘蓝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花椰菜中的阿维菌素及番茄中的丙森锌仅对0~6岁儿童有较高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儿童相比其他人群摄入农药残留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更高、概率更大。建议我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农药残留摄入的急性膳食风险,同时尽快完善短期膳食消费数据库和农药残留数据库,在制定农药MRL标准时进行相应的急性膳食暴露评估,以保障消费者的农药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5.
2,4-滴(2,4-D)是广泛使用的阔叶杂草除草剂,同时还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部分水果的防腐保鲜剂。为全面评估中国人群的2,4-滴膳食暴露风险,文章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采自全国范围内的554批次蔬菜、1 018批次水果和102批次粮食产品进行了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监测结果表明:2,4-滴的残留量总体很低(0.005~0.037 mg/kg),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樱桃(9.5%)、番茄(9.0%)、辣椒(6.2%)、芒果(4.1%)、柑橘(3.3%)、黄瓜(3.3%)和杨梅(2.3%),其中草莓、猕猴桃、葡萄、茄子、大豆、小麦和玉米中均为未检出。各类人群对2,4-滴的多来源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RQc)为1.2%~2.1%,其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商(RQa)为0.001 6%~0.29%,表明各类农产品中2,4-滴的急性与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均非常低,远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尚未达到健康关注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1年10地的番茄和葡萄田间试验,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HPLC-MS/MS) 法,研究了氰霜唑及其主要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 (CCIM) 在番茄和葡萄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进行了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番茄在0.005~2 mg/kg、葡萄在0.005~1 mg/kg 添加水平下,氰霜唑和CCIM在番茄和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105%和84%~105%,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小于10%。氰霜唑和CCIM在番茄和葡萄中的定量限均为0.005 mg/kg,满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要求。氰霜唑在番茄和葡萄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番茄和葡萄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9~10.3 d和8.6~11.9 d。氰霜唑在番茄和葡萄鲜果中膳食暴露风险指数均小于100%,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农药的暴露水平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表现不同,总体分析,膳食暴露量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儿童 (2~4岁) 膳食暴露量最高,同年龄段女性的膳食暴露量略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湖北植保》2006,(2):42-42
我国制定叶菜类蔬菜中9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分别制定了《叶菜类蔬菜中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联苯菊酯最大残留限量》、《叶菜类蔬菜中杀螟丹、丁硫克百威、残杀威和异丙威最大残留限量》和《叶菜类蔬菜中甲基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叶菜类蔬菜中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联苯菊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韭菜中这4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均不得超过0.5mg/kg,其他叶菜类蔬菜中这4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不得超过1mg/kg,0.5mg/…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可能存在的累积性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基于蔬菜样品检测获得的三唑类杀菌剂残留数据,分析了来自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及福建省 5 个地区的 1612 批次蔬菜样本中 8 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残留分布,并采用相对效能因子法以及概率评估方法的蒙特卡罗 (Monte Carlo) 模拟技术和 Bootstrap 抽样技术,对目标人群通过蔬菜摄入三唑类杀菌剂的累积急性及慢性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检出较多的农药及产品组合为芹菜和西红柿中的苯醚甲环唑,检出率分别达到 23.1% 和 20.4%,其他检出率较高的农药还有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丙环唑、抑霉唑及腈菌唑。各类蔬菜中,黄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对不同人群累积暴露量的贡献率最大,为 50%~70%。在第 97.5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慢性暴露量均低于慢性参考剂量 (ADI),其中 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DI) 值最高,平均为 34.6%,但仍低于100%;在第 99.9 百分位点处,蔬菜中残留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累积急性暴露量均低于急性参考剂量 (ARfD),0~35 个月婴幼儿的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商 (%ARfD) 值最高,平均为 51.7%,但也低于100%。研究表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及福建 5 个地区蔬菜中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累积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皆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 (GC-FPD) 测定了马拉硫磷在西葫芦中的残留量,根据2016年湖南、山东、北京、安徽、山西和黑龙江6地马拉硫磷在西葫芦中的规范性残留试验,对中国各类人群和不同作物中的马拉硫磷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样品用乙腈提取,丙酮置换乙腈后,GC-FPD检测。结果表明:在0.02~8.0 mg/kg添加水平下,马拉硫磷在西葫芦中的回收率在88%~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5%,定量限 (LOQ) 为0.02 mg/kg。湖南和山东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马拉硫磷的半衰期为2.74~4.65 d,属于易降解农药;6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3、5、7 d后,西葫芦中马拉硫磷的最终残留量在 < 0.02~0.049 mg/kg之间。针对西葫芦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各类人群对马拉硫磷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 (NEDI) 为0.115~0.207 μg/(kg bw·d),风险商值 (RQ) 为0.000 4~0.000 7;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马拉硫磷在各类食物中的NEDI值为82.251 μg/(kg bw·d),RQ值为0.275 1,表明马拉硫磷在西葫芦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推荐中国马拉硫磷在西葫芦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MRL) 为0.1 mg/kg,可确保中国西葫芦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渤海湾产区苹果中主要农药的残留情况及其产生的风险,在山东、辽宁及河北3个主要省份的150个生产基地进行了苹果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93.3%的苹果样品检出有低浓度农药残留,经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判定后100%合格,82.0%的样品中农药残留种类在3种及以下;共检出17种农药残留,大多为低毒或无毒农药,无禁用和高毒农药。采用点评估方法,选择检出率在20%以上的多菌灵、毒死蜱、啶虫脒和戊唑醇进行不同消费人群暴露点评估。结果显示:4种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均为儿童高于成年人,绝大多数女性人群的摄入风险高于男性;4种农药急性摄入风险均高于慢性摄入风险,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为多菌灵毒死蜱戊唑醇啶虫脒,但点评估结果均远低于100%,说明通过食用苹果摄入的农药残留极其微量,不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风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建立了茶叶样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检测方法;通过对贵州省市售茶叶样品中氯氰菊酯的残留情况进行抽检,以了解其市售茶叶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制备浸泡实验用茶叶样品,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影响茶汤中氯氰菊酯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市场抽检茶叶样品中氯氰菊酯残留量平均值为0.919 mg/kg,最高残留量为1.52 mg/kg,低于茶叶中氯氰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20 mg/kg;正交实验表明,浸泡次数和浸泡时间是影响氯氰菊酯浸出率的主要因素,茶汤中氯氰菊酯的最高浸出率为5.76%。按人均最高泡茶用量13 g/d计算,由饮茶而进入人体 的氯氰菊酯的最大量为1.5×10-2 mg/d,按氯氰菊酯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ADI)为0.05 mg/kg bw、 平均体重60 kg计,则其安全系数(K)为200。  相似文献   

12.
模拟加工对菠菜中农药残留量及膳食暴露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喷药、室内模拟加工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水洗、漂烫和烘干处理对菠菜中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当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0.038 8、0.001和0.01 g/m2时,经水洗和漂烫处理,菠菜中上述3种农药的残留量分别降低22.6%、53.8%和50.8%;而加倍剂量处理时,则分别降低8.5%、61.4%和40.2%;烘干处理对毒死蜱的去除作用大于50%,但对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去除作用仅为10%左右。对新鲜菠菜和干制菠菜的农药残留量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的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工方式可以降低农药膳食摄入估计量的62.1%~76.7%。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的残留受水洗和漂烫影响较小,受烘干影响较大;而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残留受水洗与漂烫影响较大,受烘干影响较小;引入加工因子后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人参不同部位中农药残留分布规律及膳食风险,分别取黑龙江省鸡东市2、3、4年参,虎林市2、3、4、5、6年参,针对其芦头、主根及须根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分别测定了其中五氯硝基苯、六氯苯及毒死蜱的残留量,并就人参中3种农药残留的短期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72份人参样品中,五氯硝基苯检出率为74%,检出残留量在0.005~0.062 mg/kg之间;六氯苯检出率为78%,残留量在0.057~0.150 mg/kg之间;毒死蜱检出率为61%,残留量在0.018~0.073 mg/kg之间。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人参中五氯硝基苯和六氯苯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均为0.1 mg/kg,所检测样品中,虎林市5、6年参芦头及6年参主根中六氯苯的残留量超过了该限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2.8%、5.6%和2.8%。总体而言,农药残留水平随人参种植年份的增加而升高,人参各部位中累积的农药残留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芦头>主根>须根,同时其短期膳食风险商(RQST)远小于100%,说明通过人参摄入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短期膳食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在广东和广西2地进行了10%噻唑磷颗粒剂在甘蔗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甘蔗中噻唑磷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甘蔗样本用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 (GC-FPD) 检测。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噻唑磷在甘蔗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84%,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2.6%~3.4%;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86%,RSD为4.1%~6.7%。噻唑磷检出限 (LOD) 和定量限 (LOQ) 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在广东和广西甘蔗中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没有显著的消解规律,呈现的特点是浓度由小到大再变小的趋势,施药后14~21 d甘蔗中噻唑磷的残留量达到最大值0.027 mg/kg;噻唑磷在土壤中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8.6~9.6 d,属易降解农药;噻唑磷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甘蔗中噻唑磷对人群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值为225%,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大,还需进一步结合噻唑磷在人体内的代谢行为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为57%,表明按照推荐剂量施用10%噻唑磷颗粒剂,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对消费者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明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及消解规律,以20 a生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为试材,于果实生长期在套袋后向整株喷施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有效成分960 mg/L),分析毒死蜱向果实中的运输及分配规律;于果实成熟期在采收前向果面喷施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有效成分480 mg/L),分析采后毒死蜱在梨果实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采用乙腈萃取和GC-NPD检测方法,测定不同处理试材中的毒死蜱含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套袋情况下,整株喷施毒死蜱后72 h内果实不同部位(果心除外)毒死蜱含量均呈现先逐渐上升而后下降趋势,其中果柄、果皮和果梗洼中毒死蜱最高含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分别为6.66 mg/kg(12 h)、2.42 mg/kg(24 h)和0.09 mg/kg(12 h),表明套袋果实毒死蜱来源于枝叶运输,经果柄进入果实后易向果皮累积;而未套袋果施药后24和72 h果皮中毒死蜱含量分别为套袋果的12.56和7.29倍,表明套袋可有效降低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于果实成熟期向果面喷施毒死蜱后7、14和25 d,果皮中毒死蜱残留量分别为15.54、13.70和12.81 mg/kg,占全果含量的100%,而果肉中毒死蜱残留量低于本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0.05 mg/kg),因此果皮为果实中毒死蜱主要残留部位,且贮藏期果皮中毒死蜱不易向果肉扩散。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浙江省各地区芹菜中农药残留水平以及对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采用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在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的210个芹菜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开展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10个芹菜样品中共检出35种农药,检出率为94.8%,其中杀虫剂23种,杀菌剂11种,除草剂1种;97.1%的样品中的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