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患“红斑综合征”海胆的细菌群落结构、功能,以及该病在海胆种间的传播性,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人工回归感染,从患病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体腔内分离、鉴定出一株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之后配置其菌悬液注射到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和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体腔内,构建海胆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液菌群16S r R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不同种类海胆感染“红斑综合征”后体腔内菌群结构。结果显示: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海刺猬均可被灿烂弧菌感染,出现“红斑”病征,在10 d内均死亡,其中中间球海胆表现出围口膜周围变黑,体壁出现红色斑块;光棘球海胆体腔液变为紫黑色等。3种海胆注射感染后体腔液内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分别为99.94%、60.18%和92.38%;弧菌属(Vibrio)为优势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上升到99.90%、...  相似文献   

2.
发光菌属和弧菌属的发光菌对甲壳类的试验性感染──盐度和pH对感染的影响.发光细菌性虾病已困扰着印度尼西亚及其它亚洲国家虾育苗场。1990年12月,在扎巴拉育苗场从垂死幼体分离到发光细菌,分离菌有两种。即Vibrioharveyi和Photobacte...  相似文献   

3.
养殖刺参暴发性疾病——“腐皮综合症”的初步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刺参腐皮综合症”(俗称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的最主要疾病,死亡率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较为详细地报道了该疾病的发病症状、流行情况、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由不同地区的病参分离得到的2种优势菌株的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了它们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这2株细菌经鉴定分别隶属于弧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表现出病原的区域性和多样性。解剖和病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霉菌和扁虫则属于继发性感染,对加剧海参死亡也起到协同作用。另外.本文还就海参养殖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刺参“腐皮综合征”(俗称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的最主要疾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经研究证实,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作者通过漂粉精、溴氯海因、PVP-I、过氧化氢、双链季铵盐络合碘和生石灰6种消毒剂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定性杀灭实验发现,上述6种药物对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南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养殖场频繁爆发严重的肌肉萎缩症,该病能感染各种规格杂色鲍,死亡率很高。病鲍症状主要表现为外套膜和内脏团萎缩、无生气,附着力下降,最终死亡。该试验从病鲍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W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健康杂色鲍有很强致病性,且与自然发病的杂色鲍症状相同。对菌株WS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最为接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1对通用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片断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WS与弧菌属的V.harveyi[AY750577]聚为1个分支,且同源性达99.70%。综合上述3种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6.
广西沿海文蛤及其生境中细菌菌群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广西沿海文蛤及其养殖场的细菌菌群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文蛤体内有腐败假单胞菌(Alteromonasputrefaciens)、河弧菌(Vibriofluviali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芽胞菌(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以及一些未知菌。从海水中亦经常检测到腐败假单胞菌、溶藻弧菌、河弧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等细菌。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可能为文蛤的一种病原菌。药敏试验显示.上述所有细菌几乎都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7.
李士虎  王笃彩  郑伟 《水产养殖》2002,(6):23-23,10
近几年,笔者在启东、连云港等地的多家河蟹育苗场发现因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河蟹幼体,而引起蟹苗大量死亡,使产量减少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几年的调查、实验、分析,提出对副溶血性弧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1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海洋性细菌,广泛存在于海产生物(鱼、虾、贝等)体表及体内,人或动物因食入含菌的食物而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常呈多形性,表现为杆状或稍弯曲的弧状,有的为球状、球杆状、长杆状等。副溶血性弧菌无牙孢…  相似文献   

8.
有机污染提高双壳贝类对弧菌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投饵不换水所形成的有机污染来研究有机污染提高双壳贝类对弧菌的易感性。结果表明,有机污染时间越高长,弧菌的浓度越高;弧菌的数量与有机污染环境中氨及无机氮(TIN) 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亚硝酸盐(NO-2 - N) 和总有机碳(TOC) 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试验贝类死亡与弧菌浓度呈正相关,它们对弧菌的易感性依次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紫贻贝。  相似文献   

9.
耶尔森氏菌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尔森氏菌是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属的总称,属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群。该属包含鼠疫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共11个种。其中鲁氏耶尔森氏菌是引起冷水性鲑鳟负类红嘴病的主要病原菌,是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气单胞菌、河弧菌、鲁氏耶尔森氏菌)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NA0301和菌株NA0302分别鉴定为: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55—661]  相似文献   

11.
泥鳅腐皮病的病原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长沙市郊区串腐皮病的泥鳅分离到三株细菌,人工感染可复制本病。病原菌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单极生鞭毛运动,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溶血,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不利用L-组氨酸、L-阿拉伯糖、L-精氨酸和水杨苷作为唯一碳源,被鉴定为运动型产气单胞菌的温和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sorbria),用呋喃唑酮治疗人工感染泥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张春云 《水产学报》2006,30(1):118-123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离得到一种优势细菌KL-1,KL-1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养成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W-1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FITC-IgG)为荧光标记二抗,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肌肉、鳃、肠、肾)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相似文献   

14.
目前网箱养殖水域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危害表现日益严重,海水网箱沉积物中SRB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不同属种的SRB开展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分离出25株硫酸盐还原菌纯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脱硫弧菌素,被鉴定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其中CSRB2、CSRB4、ESRB2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ovibricans),ASRB4、BSRB1菌株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Desulfovibrio Desulfovibricans subsp.aestuarii),其余菌株鉴定为需盐脱硫弧菌种(Desulfovibrio salexigens)。此海区SRB种类数量特征是需盐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  相似文献   

15.
发光病是由发光菌感染引起的,现已报道的发光菌有亮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发光杆菌等。现将防治的方法总结如下。1 幼体发光病的判断 发光病是由于南美白对虾或斑节对虾的幼体感染了发光细菌而引起的,这些发光菌感染对虾幼体后即在幼体体内大量繁殖,致使幼体活力下降,游泳能力差,体色发白,部分肌肉坏死。用显微镜检查,观  相似文献   

16.
神克隆菌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克隆菌主要组成为噬菌蛭弧菌 (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1962年 Stolp等发现了该类菌,有噬细菌病毒的作用。它寄生和裂解细菌的生物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30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该类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噬菌蛭弧菌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弧菌属中的大部分菌株均有很强的裂解能力。可改善养殖的生态环境,消除有害病菌的滋生场所,降低养殖品种病害的发生率。我们将噬菌蛭弧菌应用于河蟹的养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从宁波市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主要养殖海区5-9月间不同症状的病蟹体内分离到6株细菌,S9901、S9902、S9903、S9905和S9906,经感染试验确定S9902、S9903、S9905和S9906均为病原菌;此4株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具1根极生鞭毛,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发酵肌醇,对0/129试剂敏感,为弧菌属种类;经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脱羧酶、蔗糖、甘露醇发酵、6%氯化钠胨水生长、水杨素、枸橼酸盐利用等试验,根据第二代YGZ-9V系统,分别将其归为辛辛那提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4株菌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硫酸庆大霉素等抗菌素表现出强敏感性,诺氟沙星、磺胺甲异恶唑等中度敏感,而对头孢唑啉钠、呋喃唑酮不敏感;中草药五倍子和五味子煎出液对4株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业常因管理不善,导致养殖成绩不佳.其造成原因多而复杂。然而因放养密度过高,投料管理不当,饲料品质不良,搬运操作及水质失控等原因,极易导致养殖鱼类之免疫机能衰弱,极易感染疾病。欧洲鳗的抗病力比日本鳗差,适合养殖于水质环境较好的地方。在6~10月高温期间水温超过30℃时,病原菌快速繁殖,而其对疾病抵抗力降低,最易得病。故除了定期做好水质控制,选择优质饲料外,适当之生物营养添加剂对欧洲鳗的弧菌病(由创伤弧菌引起)、赤点病(由鳗败血假单胞菌引起)、肠炎病(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和水霉病(由开丝水霉…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9,(1):43-43
海参腐皮综合症(化皮、肿嘴症) 病因:弧菌、假单胞菌及固着纤毛虫继发性细菌感染。 症状:感染初期常有摇头现象,口部局部感染,逐渐蔓延至全身。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肿嘴,口不能闭合,出现排脏现象;呼吸树镜检有大量固着纤毛虫;感染中期先由口腹部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晚期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融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08,(11):50-50
海水鱼类的弧菌病 病原 病原为弧菌属(vibrio)中的某些种类,多数病例鉴定为鳗弧菌,也有的属副溶血弧菌。菌体为短杆状,稍有弯曲,两端圆形,以极端单鞭毛运动,革兰氏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