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烟草抗青枯病突变体的室内接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更加快速准确的烟草青枯病抗病性室内鉴定方法,为烟草抗青枯病材料的抗病性鉴定、筛选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选用14个经EMS诱变获得的烟草抗青枯病突变体及‘红花大金元’、‘翠碧一号’、‘岩烟97’三个对照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根浸泡法接种烟草幼苗,对4种浓度梯度(1×10~6 cfu/m L, 1×10~7cfu/mL, 1×10~8cfu/mL和1×10~9 cfu/mL)的青枯菌菌悬液接种的烟草幼苗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确定了最适的接种浓度和病情调查时间,并与自然病圃病情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系统评价了室内伤根浸泡法在快速评价烟草青枯病抗性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以浓度为1×10~8 cfu/mL的青枯菌菌悬液进行浸染、接种第12天调查获得的发病情况为主要评价指标,14个供试材料的室内抗病率与田间自然病圃抗病率非常接近,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4。由此可见,室内可控条件下的伤根浸泡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材料的抗性水平,具有快速、经济、可靠的优点,可以为烟草青枯病抗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土传性细菌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烟草安全生产。为揭示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以抗病品种‘岩烟97’、感病品种‘云烟87’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连续2年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该组合P1、P2和F6/F7世代的青枯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岩烟97’的青枯病抗性表型值在烟草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6/F7)中均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岩烟97’青枯病抗性的最优遗传模型为4MG-AI,即受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控制,加性效应中以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最大(14.751),上位性效应中以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效率为87.585%,表明‘岩烟97’的青枯病抗性遗传方式以主基因效应为主,环境效应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为烟草抗青枯病主效基因的定位、克隆及紧密连锁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吕建伟  李正强  林茂  马天进  姜慧芳 《种子》2012,31(12):77-79
土传性青枯菌主要是从花生根部入侵,使花生植株出现感病表征。为建立一种室内快速、有效鉴定花生资源青枯病抗性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菌液浓度和接种时间长度,以伤根浸根法对2个抗感花生品种进行感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培养条件和接种方式下,进行抗性鉴定的最佳菌液浓度为3.0×107cfu/mL,浸根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4.
土传性青枯菌主要是从花生根部入侵使花生植株出现感病表征。为建立一种室内快速、有效鉴定花生资源青枯病抗性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菌液浓度和接种时间长度,以伤根浸根法对2个抗感花生品种进行感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培养条件和接种方式下,进行抗性鉴定的最佳菌液浓度为3.0×107cfu/ml,浸根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为研究烟草根系在青枯菌侵染早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抗青枯病品种D101为材料,对接种青枯菌3 h后的烟苗根系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的对照比较,青枯菌侵染早期的烟草根系中存在相当比例的差异表达蛋白,但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幅度总体上不高。在P值小于0.05和变化倍数大于1.2的标准下,筛选到63个差异表达蛋白。对这些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路径分析发现,烟草根系对青枯菌侵染的早期抗性主要涉及具有杀菌作用的次生代谢物(如木脂素)的合成,能够杀菌和诱导系统抗性的亚磷酸盐的合成,以及活性氧毒性物质(如过氧化氢)的消除方面的生物学过程和路径。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烟草及其它茄科植物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也可为烟草青枯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质资源及烤烟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85份烟草种质及46份烤烟F1组合进行的青枯病抗性鉴定中,未发现免疫或高抗材料,但不同材料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不同,感病材料发病早,病情指数上升速度快;抗病材料发病迟,病情指数上升速度慢.85份种质中筛选出了OX2028、RG17、K358等10份抗病种质及岩烟97、RG11、OX940等24份中抗青枯病种质.杂交组合的抗病性总体上优于烟草种质,以抗或中抗为主,但没有明显优势,其抗性多偏向于抗病性弱的亲本.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品种对陕西省太白县根肿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陕西省太白县塘口村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区根肿菌的生理小种和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差异,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对采自塘口村的根肿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方法研究了32份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塘口区的大白菜根肿菌为7号生理小种。32个参试品种中有5个经大田和人工2种方法鉴定均表现免疫,其病情指数均为0,即‘百慕田CR-D25’、‘CR金将军’、‘CR金山’、‘CR兴春’和‘CR中联金宝’。这5个品种可作为塘口村抗根肿病主栽品种及育种中的抗源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烟草青枯病抗性的遗传特性和开发抗性相关分子标记,以抗青枯病的烟草品种‘Oxford207’,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为亲本,构建了F1、F2和BC1群体,并采用苗期恒温水培接种法鉴定了群体青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定期调查的F1、F2和BC1F1的死亡率比较接近,均稳定介于抗病亲本和感病亲本之间。F1、F2和BC1F1死亡率曲线下面积比较接近,同样介于抗病与感病亲本之间。表明‘Oxford207’的青枯病抗性不符合典型的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模型,属于加性基因控制。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初步筛选了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从800多条SSR引物中,筛选出263个在抗感亲本间有多态性且在F1中呈共显性的引物、3个在抗感池之间有多态性的引物。  相似文献   

10.
多酚、黄酮及甾醇与番茄抗晚疫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番茄晚疫病抗性较强的番茄品种‘25-1’和易感染番茄晚疫病的品种‘京乐502’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病原的方法,研究多酚、黄酮及甾醇与番茄品种晚疫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健康叶多酚类和甾醇类含量在2 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黄酮类含量抗病品种‘25-1’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京乐502’。(2)接种后,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在2 个品种中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出现时间‘京乐502’晚于‘25-1’。总甾醇含量与番茄晚疫病抗性密切相关。接种晚疫病病原后,2 个品种中总甾醇含量均都呈下降趋势。随着病情的发展,感病品种‘京乐502’的总甾醇含量迅速下降,抗病品种‘25-1’下降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本研究以1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室内成株接种法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用高感品种Favorita接种后的症状为对照。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为:‘CIP09-2’、‘CIP09-13’、‘DR-6’、‘DR-9’、‘花云’、‘R1R3’、‘云薯501’、‘R2’、‘BE13-3’等9份材料表现为高抗,占供试材料的9%;其它的15份表现中抗、44份表现抗病、23份表现感病和9份表现高感。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聚类分析表明,聚为抗性品种的种质最多,其来源与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没有太大关系。本研究对其中4份材料进行室内成株接种,结果表明:‘青薯10号’的抗病性高于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为高抗品种;‘青薯9号’、‘2017ch-6’和‘费乌瑞它’抗性表现与离体叶片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所有供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抗性材料较丰富,可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西南地区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以期为合理品种布局提供依据,降低根肿病的危害和损失。结合病圃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在四川安县、大邑、广汉三地区,采用病圃自然发病法,对80个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评价,并对22个品种连续3年进行抗性跟踪。结果表明:三地区病圃根肿菌为存在基因型分化的4号生理小种;供试油菜品种中无免疫根肿病品种,安县、大邑、广汉三地感病品种分别占比88.75%、83.75%、87.50%,其中55个品种在三地区均表现感病,即不适宜在根肿病菌为4号生理小种区域种植;抗性跟踪评价显示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存在差异。‘浙油50’、‘油罐罐’适宜安县地区种植,‘黄金荚’、‘金油858’、‘油研9号’、‘种都油998’和‘渝黄4号’适宜大邑地区种植,‘志远油8号’适宜广汉地区种植。‘绵丰油5号’、‘德名油1号’表现抗性丧失趋势;‘丰油精’、‘高油48’抗性不稳定;‘矮架早’抗性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3.
明确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对主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的抗性。收集了该地区主栽大豆品种13 个,对其同时进行盆栽接种和大田接种尖孢镰孢菌的抗性分析试验,大田接种试验设不接种对照。‘垦丰16’和‘合丰55’的抗性最好,盆栽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5.33%和20.67%,大田接种试验中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5.55%和22.89%,与未接种对照相比,减产率最低,分别为3.55%和3.7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垦丰16’和‘合丰55’是适宜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抗尖孢镰孢菌根腐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年接虫和田间病圃抗性鉴定,发现普通小麦品种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郑州群体具有较好的抗性。以抗病品种太空6号为父本、感病品种豫麦47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构建遗传分离群体,通过田间病圃鉴定和室内接虫鉴定对太空6号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发现豫麦47×太空6号杂种F2代单株孢囊量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特征;F2代群体单株孢囊量分布图呈偏态分布,说明存在明显的主效基因。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方法,分析豫麦47×太空6号杂种F2代群体在室内接种二龄幼虫和田间病圃中对H. avenae郑州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均符合B-2模型,推测太空6号对H. avenae的抗性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条件下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73.54%和86.90%,说明太空6号对燕麦孢囊线虫郑州群体的抗性是主效基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了解烟草青枯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及效应,为制定抗性育种方案提供依据。选用青枯病抗感亲本配制组合19 份F2世代材料,于2010 年在烟草青枯病病圃进行抗性鉴定,利用混合遗传软件(一步法)分析其主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抗性遗传存在主基因,且符合2 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即B-1 模型)或加性-显性模型(即B-2 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52%~97%之间。各主基因型效应值大小顺序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主基因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省内主要栽培粳稻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用“活体菌株”接种法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人为控制田间小气候,建立一套发病系数高、方法简便实用、病圃容量大、鉴定结果可靠性强等综合措施。 在连续几年的抗性鉴定中,鉴定筛选出一批利用价值较高的种质资源和抗性较好的系统材料,本研究室选育出抗病品种3个,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系3个及省内抗病品种(品系)23个,以备做抗性资源加以利用或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柑桔黄脉病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确定接种传播强度、种植和培育抗病品种可为该病害防控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嫁接、汁液摩擦及注射3种方法接种柑桔黄脉病毒(CYVCV)到6个不同柑桔品种上,以确定其接种传染强度,并测定6个柑桔品种对CYVCV的抗性。结果表明:(1)嫁接接种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最高,分别达87.5%和40.27,且发病植株表现出了典型的黄脉病症状,叶片黄化严重,有较严重的脉明、皱缩情况,叶片出现卷曲;注射接种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分别为41.67%和18.05;汁液摩擦接种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低,为4.17%及1.39,表明柑桔黄脉病是一种具有较强嫁接传染性的柑桔病毒病。(2)6种柑桔品种接种黄脉病毒后,‘尤力克’的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最为严重达到83.33%和52.78,其黄化症状严重,出现较严重的脉明,有轻微卷曲和皱缩情况;对CYVCV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春见’、‘不知火’、‘大雅’、‘明日见’对CYVCV中抗,‘金秋砂糖橘’对该病易感,‘尤力克’对该病高感。本研究可为柑桔黄脉病的早期发现、防控及柑桔栽培、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枯菌接种的2个花生抗感品种中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花生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用不同浓度的青枯菌接种2个抗感花生品种,分5个时期收获样品,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酶活性。感病品种的4种酶活性前期升高,而后期下降。而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前期升高缓慢,后期升高速度越来越快。前期抗病品种酶活性不是都高于感病品种,后期,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则都高于感病品种。对照组两品种花生的酶活性始终变化不大,它们之间酶活性也没有明显差异。PAL、CAT、PPO和POD作为植物的保护性酶类均参与了病程反应,其表达模式的差异可能与花生的青枯病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赤星病是烟草上的重要叶部病害,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培育抗赤星病品种是防治烟草赤星病为害的根本措施,而对赤星病抗性关联遗传位点的发掘、鉴定和利用是培育抗赤星病烟草品种的关键基础。本研究利用抗赤星病的烟草材料‘Beinhart 1000-1’和加工品质好但不抗赤星病的烟草品种‘K326’,通过种间杂交和F1代自交分离,创建了‘Beinhart 1000-1’和‘K326’的F2代杂交分离群体。随后,通过赤星病抗病性鉴定,本研究在F2代分离群体中选择了19株抗赤星病材料和19株感赤星病材料,分别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并通过BSA法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在重测序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表型鉴定结果,本研究鉴定出差异SNP位点约170万个,进行烟草赤星病抗性关联SNP位点分析,找到赤星病抗性相关基因10个,促进了烟草抗赤星病分子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