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水不溶性燕麦木聚糖吸附分离绿木霉木聚糖酶,结果表明,该木聚糖能选择性吸附分离木聚糖酶组分,分离所得两组分均达到电泳纯.未吸附组分(XynⅠ)和吸附组分(XynⅡ)的分子质量分别为29.5和26.5ku,它们对桦木木聚糖的米氏常数分别为1.73和3.16g/L.以纯化酶组分及其混合物水解燕麦木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相应的水解产物,结果表明,XynⅠ降解燕麦木聚糖时,主要降解作用发生在底物中没有取代基的区域,水解产物的聚合度较高;XynⅡ对底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降解底物中有取代基的区域,相对XynⅠ酶组分,XynⅡ酶组分对低聚合度的木聚糖的活性更高,木二糖为主要降解产物.木聚糖酶组分均为酸性酶,XynⅠ耐酸性范围更宽,而XynⅡ对pH值更为敏感;XynⅠ、XynⅡ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和55℃;而它们的适宜pH值分别为4.5和5.5.  相似文献   

2.
以宇佐美曲霉E001总RNA为模板,采用RT- PCR等技术扩增了木聚糖酶基因(xyn I)的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DQ302412).该cDNA全长 881 bp,其中5′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97和 106 bp,信号肽编码区 111 bp,成熟肽编码区 567 bp 编码188个氨基酸组成的木聚糖酶Xyn I.以E001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侧PCR等技术扩增了xyn I的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DQ302413).该DNA全长 1 098 bp,含启动子序列、内含子和外显子等核苷酸序列.将xyn I cDNA所推导的Xyn I一级结构与GenBank中报道的其它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E001 Xyn I是一种新的木聚糖酶,且具有第G/11家族木聚糖酶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HPLC结合MALDI-TOF-MS对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山毛榉木聚糖水解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到了难以获得标准品对照的木聚糖水解产物。结果表明,稀硫酸水解山毛榉木聚糖的主要水解产物有木糖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糖(B2),以及少量4-O-甲基葡萄糖醛酸(B1)。内切重组木聚糖酶An Xyn10C水解山毛榉木聚糖产生木糖、木二糖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三糖(B3),而内切重组木聚糖酶Ho Xyn11A水解山毛榉木聚糖主要产生木糖、木二糖、木三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四糖(B4)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五糖(B5)。基于PMP柱前衍生化的HPLC结合MALDI-TOF-MS方法能高效地分析复杂的木聚糖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4.
以宇佐美曲霉E001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等技术扩增了木聚糖酶基因(xynI)的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DQ302412)。该cDNA全长881 bp,其中5′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97和106 bp,信号肽编码区111 bp,成熟肽编码区567 bp编码188个氨基酸组成的木聚糖酶Xyn I。以E001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侧PCR等技术扩增了xynI的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DQ302413)。该DNA全长1 098 bp,含启动子序列、内含子和外显子等核苷酸序列。将xynI cDNA所推导的Xyn I一级结构与GenBank中报道的其它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E001 Xyn I是一种新的木聚糖酶,且具有第G/11家族木聚糖酶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探讨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为果壳的资源化利用及林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果壳吸附溶液中的Al~(3+)和Ca~(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模型拟合,对其吸附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果壳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能够提供与Al~(3+)和Ca~(2+)进行离子交换的H+;2)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Al~(3+)和Ca~(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39、11.04 mg/g;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Al~(3+)和Ca~(2+)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决定果壳吸附Al~(3+)和Ca~(2+)的速率;4)Al~(3+)和Ca~(2+)共存情况下,果壳对Al~(3+)的吸附高于Ca~(2+),且果壳对混合溶液中Al~(3+)和Ca~(2+)的吸附比单一溶液中的减少,二者之间存在竞争;5)油茶果壳是一种对Al~(3+)和Ca~(2+)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廉价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具有耐热性能的木聚糖酶,笔者以嗜热网球菌(Dictyoglomus thermophilum)DSM3960的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木聚糖酶基因xyn B-DT,该基因全长1 083 bp,共编码361个氨基酸,蛋白的理论分子量约为40ku。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糖苷水解酶G11家族。实现大肠杆菌异源表达重组木聚糖酶Xyn B-DT,通过IPTG诱导,酶活达到30.6 U/mL。该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85℃,在60~80℃范围内均有较好温度稳定性,在60℃条件下保温2 h,酶活维持在90%以上,在90℃下保温2 h,酶活尚残余约50%;最适pH为6.5,在pH为5.0~7.5范围内保温24 h仍可保留约90%剩余酶活力。该酶以Beechwood木聚糖为底物,米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值分别为5.63 mg/mL和1.572 mmol/(L·min~(-1))。以玉米芯木聚糖为底物,研究XynB-DT水解玉米芯木聚糖的条件及产物,结果显示在温度70℃、pH 6.0条件下酶解12 h,加酶量为400 U/g,最终酶解得率为44.3%,玉米芯木聚糖的水解产物主要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表明该木聚糖酶在低聚木糖制备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油松PtGSTU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讨油松PtGSTU1蛋白的单体稳定性。[方法]利用同源建模模拟PtGSTU1的三维结构,推测其N末端18位精氨酸(Arg18)和C末端103位天冬氨酸(Asp103)能够形成氢键来稳定蛋白单体结构。利用定点突变,分别将Arg18和Asp103突变为具有不同极性和构象的氨基酸残基,检测其蛋白的催化活性及结构稳定性。[结果]6个Arg18突变体均无法获得高纯度的具有正确折叠的可溶蛋白,而Asp103突变体可以表达为可溶蛋白,Asp103突变体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活性和亲和力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经典底物CDNB和GSH反应的催化速率(Vmax)降低了至少9倍,对底物的催化效率(kcat/Km)也明显降低。[结论]Arg18和Asp103之间形成的氢键对稳定PtGSTU1单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植物GST蛋白N端的保守性和C端结构域的多变性,Arg18的突变对结构和活性的影响大于Asp103,同时预示着C端结构域中可能存在其他氨基酸位点能够与18位精氨酸形成氢键,从而稳定蛋白单体折叠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果壳为原材料,利用柠檬酸处理,将其制备成吸附钙离子的材料,研究吸附剂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a~(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初始浓度为30~90 mg·L-1范围时,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改性果壳对Ca~(2+)的吸附等温特征,利用Langmuir模型得到改性果壳对Ca~(2+)的最大吸附量为15. 16 mg·g-1,Ca~(2+)在油茶果壳表面的吸附速率较快,120 min逐渐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 999 8)。改性后果壳表面粗糙、不规则、多孔,以及化学改性的效果,改性后的油茶果壳对Ca~(2+)的吸附最大理论吸附量比未改性果壳高36. 09%。改性油茶果壳对水中Ca~(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为油茶果壳作为Ca~(2+)吸附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日本落叶松中克隆到一个谷胱苷肽还原酶(GR)基因,命名为LaGR。该基因编码56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61.06 kDa。表达模式分析发现LaGR基因在芽、成熟针叶、茎韧皮部和根韧皮部均表达,是组成型表达基因。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LaGR蛋白定位在叶绿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LaGR重组蛋白。酶学性质分析发现,LaGR蛋白对底物GSSG和NADPH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亲和力,是热稳定蛋白,而且最适pH值范围在7.0 9.0之间。Cd2+、Pb2+和Cu2+等重金属离子对LaGR蛋白的催化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将LaGR蛋白的第528位His突变为Gln后,其突变蛋白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而且与野生型LaGR蛋白相比,突变蛋白的动力学常数、最适pH值范围和热稳定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预示着第528位的His在LaGR的催化特性和蛋白结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钙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特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选地和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砂培法研究和比较不同钙浓度(0、0.4、1、2、3、4、10、20、40和100 mmol·L~(-1))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幼苗生长势从强到弱的Ca~(2+)浓度顺序为2 mmol·L~(-1)1 mmol·L~(-1)3 mmol·L~(-1)0.4 mmol·L~(-1)0 mmol·L~(-1)4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40 mmol·L~(-1)100 mmol·L~(-1)。供Ca~(2+)浓度低于2 mmol·L~(-1)时,马尾松总生物量、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供Ca~(2+)浓度高于2 mmol·L~(-1)时,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尖数和根系活力等随供Ca~(2+)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同Ca~(2+)浓度下,马尾松各项生长指标与植株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供钙浓度总体呈二次函数关系;马尾松幼苗的根生物量、成活率、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尖数与供Ca~(2+)浓度间关系极其密切。本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马尾松林土壤施肥及其造林地选择,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施加硅(Si)以提高檀香紫檀苗木抗寒性的矿质营养吸收与分配基础,为进一步Si营养提高苗木抗寒性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2月龄苗木为试材,测试分析2种施Si量栽培6个月的苗木体内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3±0. 5)℃胁迫下细胞内H~+和Ca~(2+)浓度,质膜和类囊体膜H~+-ATP酶、Ca~(2+)-ATP酶活性及类囊体膜蛋白含量与磷脂酶D活性的响应。【结果】施Si苗木S、Cl元素相对含量降低,K元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Mg、P、Fe元素相对含量升高,Si、Ca元素相对含量大幅升高;施Si苗木质膜H~+-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低温胁迫下降低幅度小,特别是叶片质膜H~+-ATP酶;低温胁迫下,不施Si苗木类囊体膜蛋白质含量及H~+-ATP酶、Ca~(2+)-ATP酶活性下降幅度大、显著低于施Si苗木,同时,磷脂酶D(PLD)活性强、低温胁迫下显著升高。【结论】施Si改善檀香紫檀苗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微域分布及平衡性,Si介导低温胁迫下苗木质膜和类囊体膜离子泵等生化组分及其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内黏质沙雷氏菌木质素降解功能,为揭示松褐天牛与肠道细菌协作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硫酸盐木质素液体培养基培养黏质沙雷氏菌,采用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研究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考察其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变化,以及体外培养条件对该菌产优势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10天后黏质沙雷氏菌对硫酸盐木质素的累计降解率达94.12%,其中第4天的单日降解率最高,达15.16%。该菌在木质素培养基中可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其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然后依次是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前2种酶的日变化趋势与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率相近。该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基条件:p H5、硫酸木质素质量浓度3 g·L~(-1),有机氮源、酵母膏质量浓度5 g·L~(-1),Mg~(2+)、Ca~(2+)、Fe~(2+)、Mn~(2+)、K~+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40、0.15、0.04和0 g·L~(-1)。【结论】黏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可通过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实现其对木质素的降解功能;培养基中木质素浓度、p H值、氮源种类及其浓度、金属离子及其浓度等对其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食雀梅藤果实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1% HCl - 70%乙醇(体积分数)水溶液从可食的雀梅藤果实中提取食用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素得率为8.2%,色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其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pH值≤3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有较好的耐热、耐光性,但耐碱、耐氧化还原性能差,葡萄糖、蔗糖、柠檬酸、食盐、苯甲酸、Mg~(2 +)、Zn~(2 +)、K +、Ca~(2 +)、Na +均使其色微减, Al~(3 +)、Fe~(3 +)、Cu~(2 +)使其变色;初步急性毒性实验中小白鼠无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4.
对青海湖、羊卓雍错、纳木错三大高原湖泊水中的无机离子(阴离子为F~-、Cl~-、Br~-、NO_2~-、NO_3~-、H_2PO_4~-、SO_4~(2-);阳离子为Li~+、Na~+、NH_4~+、K~+、Mg~(2+)、Ca~(2+)、Sr~(2+))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分析。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阴离子分离柱为AS-9,淋洗液为20mmol/L Na2CO3;阳离子分离柱为CS-12A,淋洗液为20mmol/L甲烷磺酸淋洗液。样品离子被洗脱分离后进行了电导检测。结果表明:测定的阴、阳离子加和值青海湖羊卓雍错纳木错。青海湖水中的主要离子是Na~+和Cl~-,2012年采集的水样阴、阳离子加和(10.09%)明显低于2005年(13.54%),可能与青海湖湖面积近10年来增大有关。羊卓雍错和纳木错湖水的主要离子是Na~+和SO_4~(2-),加和分别为1.32g/L和0.67g/L。羊卓雍错的测定数据与1990年的相比也有所降低。三大高原湖泊湖水矿化度降低的趋势,表明可能与冰川、雪山融化稀释有关。纳木错湖水中含有微量元素Sr~(2+)(2.66mg/L)。高原湖泊中Mg~(2+)含量显著地高,NO_3~-和Ca~(2+)含量低。Mg~(2+)含量高表明高原地区绿色植物稀少,缺乏利用。NO_3~-含量低主要是人类活动较少,对湖泊水质影响小以及水体微生物的充分利用。Ca~(2+)含量低认为是高原大气中CO_2含量高,产生CaCO_3沉淀量较大。三大高原湖泊青海湖为咸水湖、羊卓雍错为微咸水湖、纳木错矿化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泛素结合酶(E2)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中3个关键酶之一,在靶蛋白识别、与泛素连接酶(E3)互作等蛋白的泛素依赖性水解和N-末端规则依赖性水解途径的关键环节中起重要作用。采用Solexa测序技术获得了1条普通油茶E2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 UBE2-J2, 该基因编码239AA,与其它物种的E2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同源建模的结果表明:普通油茶UBE2-J2蛋白具有泛素结合酶催化位点(UBCc),第8~122位氨基酸碱基为其泛素结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区域,第75~122位氨基酸残基区域中有17个可与泛素形成硫酯键中间产物的残基,其中,87位的半胱氨酸残基是该酶活性中心位点,另有5个残基是与E3酶相互作用的位点。UBE2-J2具有C端延伸结构,故普通油茶UBE2-J2蛋白属于Ⅱ类E2基因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大气沉降盐基离子在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中分配特征及其时空差异性,评价典型森林群落对大气降水的净化能力。[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杭州富阳庙山坞林区毛竹、杉木和青冈林分样地采集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对比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森林群落不同层次各水文分量中Na~+、K~+、Ca~(2+)、Mg~(2+)的浓度和通量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大气降水中Na~+、K~+、Ca~(2+)、Mg~(2+)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27、0.36、0.89和0.17 mg·L~(-1),且K~+和Ca~(2+)在生长季浓度高于非生长季;3种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枯落物层对K~+、Ca~(2+)和Mg~(2+)均表现出强烈的淋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升降水pH值。林冠层对K~+、Ca~(2+)和Mg~(2+)的淋溶率在生长季偏低,而地表层对4种盐基离子的截留率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无显著差异;对比地表径流(输出)与大气降水(输入)通量,3种森林群落对4种盐基离子均表现为截留作用,青冈阔叶林对其截留能力最强,截留率超过94.70%。[结论]3种北亚热带典型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枯落物层是林内盐基离子的重要释放源,并缓冲非生长季酸性降水的pH;地表层则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都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盐基离子的流失,维持群落内养分循环,并保证森林集水区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7.
采集2015年3月16日最大积雪期流域内积雪样品和2015年4~5月河川融雪径流样品,分析其离子质量浓度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流域内积雪离子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O_4~(3-)(5.91 mg/L)、SO_4~(2-)(5.15 mg/L)、Cl~-(1.90 mg/L)、K~+(1.16 mg/L)、Ca~(2+)(0.96 mg/L)、NO_3~-(0.89 mg/L)、Mg~(2+)(0.33 mg/L)和Mn(0.011 mg/L),其中樟子松林对积雪离子浓度影响最大,白桦林次之,兴安落叶松林最小。2)河川融雪径流中离子成分以Ca~(2+)和PO_4~(3-)为主,二者占78.50%左右,融雪径流Ca~(2+)、PO_4~(3-)、Mg~(2+)和K~+相对流域积雪表现为淋失型迁移,其中Ca~(2+)的迁移量最大,迁移系数为15.84,而SO_4~(2-)、NO_3~-、Cl~-和Mn则表现为内贮型迁移。  相似文献   

18.
从云南腾冲火山热泉中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芽孢杆菌YNUCCTCRQ1。其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0℃,最适pH值7.5。该木聚糖酶在pH值2~12、温度73℃以下比较稳定。Ca^2 、K^ 、Mg^2 、EDTA对该木聚糖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Co^2 、Ni^2 、Cu^2 、Mn^2 和Hg^2 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株16S rDNA的1471bp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YNUCCTCRQ1与Gene Bank中的嗜碱芽孢杆菌(Baeillus halodurans)C-125和DSM 497T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彩色树种在NaCl胁迫下矿质离子的响应机制,采用0,85,170,340,510 mmol·L~(-1)五种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金叶复叶槭Acer negundo 'Aurea',紫叶合欢Albizia spp.和金叶皂荚Gleditsia triacaanthos 'Sunburst'2年生苗进行胁迫处理,50天后,根据其表型评判各树种盐害等级,并测定其根、茎和叶中Na~+,K~+,Ca~(2+)含量,计算各组织的K~+/Na~+和Ca~(2+)/Na+值。结果表明,在340 mmol·L~(-1) NaCl浓度下,金叶复叶槭绝大部分叶片边缘焦枯,盐害等级为3,紫叶合欢和金叶皂荚部分叶片焦枯,盐害等级为2,而510 mmol·L~(-1)NaCl浓度下,紫叶合欢盐害等级为4级,而金叶皂荚的盐害等级为3级;3个树种根、茎和叶中Na~+含量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而K~+含量和K~+/Na~+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金叶皂荚降幅少于金叶复叶槭和紫叶合欢;Ca~(2+)含量均随着盐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根和叶的Ca~(2+)/Na~+在金叶皂荚中的降幅小于金叶复叶槭和紫叶合欢。因此,在NaCl胁迫下,金叶皂荚盐害等级低,归因于其具有较强的拒Na~+和保留K~+,Ca~(2+)能力,从而维持体内K~+/Na~+,Ca~(2+)/Na+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木质素降解子囊菌Paraconiothyrium variabile GHJ-4分泌的漆酶(laccase)、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3种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酶学性质,为利用该菌株进行木质素降解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愈创木酚、2,6-二甲基苯酚和黎芦醇为底物测定laccase,MnP和LiP的酶活性,研究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温度和pH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GHJ-4菌株发酵18,15和21天后,分别获得laccase,MnP和LiP最高酶活为1 390.3,30.3和52.5 U·mL~(-1)。laccas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左右,最适反应pH为5.5左右,在55℃以下、pH 4.0~7.0的范围内较为稳定;MnP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左右,最适反应pH为5.0左右,在55℃以下、pH 4.0~9.0的范围内较为稳定;LiP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左右,最适反应pH为3.0左右,在40℃以下、pH 2.0~4.0的范围内较为稳定。Mg~(2+),Zn~(2+),Cu~(2+),K~+对laccase起促进作用,Na~+和Zn~(2+)对LiP起促进作用,Mn~(2+)对MnP起激活作用,而Fe~(3+),Ca~(2+),Pb~(2+),Co~(2+),Al~(3+)对3种酶均起抑制作用,其中尤以5 mmol·L~(-1)Fe~(3+)对3种酶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温度、pH及金属离子对Paraconiothyrium variabile GHJ-4 3种木质素降解酶的酶学特性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