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N-(2-亚甲基吡啶)脱氢枞胺希夫碱(L)及其铜配合物[Cu(L)2Br]Br(1)在模拟生理条件(p H值7.2)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1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L为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表明L和1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且结合反应是由焓和熵驱动的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化合物与BSA的作用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圆二色谱也证明了化合物能够显著改变BSA的构象,由典型的α-螺旋结构变为扭曲链。  相似文献   

2.
运用荧光猝灭光谱(FS)、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花椒毒酚(XAL)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XAL-BSA体系的影响。在290、297和304 K的温度下扫描XAL-BSA体系荧光光谱,采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各相应温度下XAL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6.316×10~(13)、4.402×10~(13)和3.554×10~(13)L/(mol·s)。研究结果表明:XAL能够猝灭BSA的荧光强度,且猝灭机理为XAL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297 K温度下,XAL与BSA的结合常数为3.47×105L/mol,加入金属离子后对XAL与BSA的结合常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F9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出:BSA中色氨酸残基与XAL的作用距离(r)为5.29 nm,当加入金属离子后,BSA中色氨酸残基分别与XAL的r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圆二色光谱(CD)表明XAL与BSA相互作用后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α-螺旋结构的百分比减少,当加入金属离子后,进一步诱导BSA的二级结构变化,α-螺旋结构的百分比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3.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络合金属离子是原花青素的基本特性之一,不管是低聚体原花青素还是高聚体原花青素均能够络合金属离子。笔者研究利用金属离子与原花青素酚羟基的络合反应导致的原花青素(PC)荧光猝灭作用,研究高粱原花青素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移取2 900μL醋酸盐缓冲溶液(pH 6)于1 cm石英池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5 mmol/L高粱原花青素溶液,再逐次加入浓度为05 mmol/L金属离子(Al~(3+)、Cu~(2+)、Sn~(2+)和Zn~(2+))溶液进行荧光滴定反应,每次加入金属离子溶液量为1μL,金属离子加入总量为10μL。记录原花青素的荧光强度衰变曲线,利用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计算得到4种金属离子Al3+、Cu~(2+)、Sn~(2+)、Zn~(2+)分别与PC络合常数为135,032,144和029(×10~6L/mol)。利用Jobs法测定得到4种金属离子Al~(3+)、Cu~(2+)、Sn~(2+)和Zn~(2+)与PC形成的金属离子-PC络合物化学计量比(mol∶mol)分别为1∶2,1∶2,1∶1和1∶2。此次对金属离子-PC络合反应定量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原花青素的生理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的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豆腐果苷(HL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金属离子的加入对HLD-BSA体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LD与BSA发生了静态猝灭,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可知,HLD与BSA在293、298和303 K的猝灭常数分别为6.316、5.147和4.040×1012 L/(mol·s),结合常数分别为9.10×10~5、7.76×10~5和4.97×10~5 L/mol。非辐射能量转移Föster理论分析表明:BSA中色氨酸残基与HLD的作用距离(r)为4.79 nm,当加入金属离子后,r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热力学分析表明:HLD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运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HLD和金属离子的加入对BSA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LD的加入导致了BSA的α-螺旋结构百分比的下降,金属离子的存在进一步诱导了BSA二级结构的变化,BSA的α-螺旋结构百分比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人体生理备件下,研究了茄尼醇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及紫外吸收法测定了茄尼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粹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结合距离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和37℃时,茄尼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76×10 7和2.7×107 mol/L,结合常数(KA)分别为1.54...  相似文献   

6.
熊果酸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与熊果酸(UA)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机制。基于荧光猝灭法测定反应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UA-BSA=0.335 7×105L/mol,KUA-HSA=0.244 3×105L/mol,依据F嵀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及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UA-BSA=0.73 nm,rUA-HSA=0.88 nm,EUA-BSA=0.17,EUA-HSA=0.18;通过同步荧光技术确认熊果酸结合血清白蛋白反应过程中对其构象的影响并不显著,应用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得出血清白蛋白与熊果酸结合反应中蛋白质折叠变化型态为"二态"模型。此外,探讨金属离子Ni(Ⅱ)存在下熊果酸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得到相互作用机制具有一定差别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黑荆树单宁与金属离子络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离子强度(I)0.1 mol/L的NaCl溶液中单宁酸、橡椀单宁、黑荆树单宁的加质子常数和若干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考察了单宁结构单元对Fe3 、Cu2 、Zn2 、Ni2 的离子络合选择性的影响,讨论了影响加质子常数和稳定常数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下单宁对Fe3 、Cu2 的络合稳定常数大小为:黑荆树单宁>橡椀单宁>单宁酸,对Zn2 、Ni2 的络合稳定常数大小为:橡椀单宁>黑荆树单宁>单宁酸。升高温度有利于酚羟基的解离但不利于单宁-金属络合物的形成。用柱层析提纯的黑荆树单宁对其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测定不同氮素水平下桔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每次施N量为0.075 g·kg-1、每个月施用1次、连续施用4次,桔梗叶片的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达到最小值,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达最大值,最适宜桔梗的生长,施氮量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桔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给西藏地区困难地造林提供参考,以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红蓝光源和荧光叶室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沙棘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表观量子效率(α)均最大,光饱和点(I_(sat))最高,光补偿点(I_c)最低。3种沙棘属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一致。电子传递速率先上升,到达最高值后迅速下降;最小初始荧光(F_0)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曲线,整体呈"N"形变化;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0)、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_(PSⅡ))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呈抛物线形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T_a)与电子传递速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F_v′/F_m′、Y_(PSⅡ)、q_p极显著负相关;湿度(H_r)与F_v′/F_m′、Y_(PSⅡ)、q_p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负相关。云南沙棘光适应能力最强,在西藏高原困难地造林时,云南沙棘可作为沙棘属植物的优选树种,江孜沙棘次之。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模拟酸雨(pH 2.5、pH 3.0)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6 h胁迫引起假俭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Ф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pH 2.5处理比pH 3.0处理的下降幅度大;酸雨处理停止24 h后, Fv/Fm、Fv/F0、qP、ФPSⅡ、ETR、NPQ回升;酸雨处理停止48 h后,回升至接近对照.研究还表明,利用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可快速检测草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肥胁迫对尾叶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2因素3水平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测定了不同水肥处理下18个月生尾叶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水肥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越低或养分含量越高,尾叶桉幼苗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PSⅡ的非环式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_(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量子产量(ETR)参数值就越高;尾叶桉幼苗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说明尾叶桉幼苗能通过热耗散消耗过剩光能,避免光合机构受到破坏;尾叶桉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值较低,非化学猝灭系数(NPQ)较高,说明尾叶桉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热耗散,表观电子传递速率较高表明尾叶桉属于较高光呼吸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NaCl胁迫对欧洲黑杨组培植株叶片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活性与卤性的关系,培育和选育抗盐植株,以组培无菌小植株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黑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NaCl胁迫降低了欧洲黑杨试管内组培植株叶片PSⅡ(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m)和光合作用潜在量子转化效率(Fd/Fs);降低了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了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抑制叶绿体所捕获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鼓节竹、观音竹、凤尾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等值均高于其它竹种;(3)河边竹、花孝顺竹、破蔑黄竹、青竿竹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相对较高;(4)河边竹、青皮竹、青竿竹、鼓节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相对较低。综上可以看出簕竹属中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作为沿海沙地竹子引种的优选竹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OS5p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福建省龙海市九龙岭林场从台湾引种的不同苗龄的牛樟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1年生牛樟相比,3年生牛樟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最大荧光比率(F_v/F_m)、光合量子产量(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电子传送率(ETR)均显著升高(P<0.05),稳态荧光(Fs)、实际荧光(Fms)、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及光能非光化学耗散(N)均显著降低(P<0.05)。与温室栽培相比,同龄露天栽培牛樟幼苗qN、D、ΦPSⅡ和ETR显著升高(P<0.05)。与本地香樟相比,同龄牛樟F_m、F_v、F_v/F_m及F_v/F_o显著升高(P<0.05),表明牛樟潜在最大光合能力较高,PSⅡ潜在活性较高,应对环境胁迫的能力也较强;而本地香樟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实际光合量子产量也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m与Fv(R~2=0.990),Φ_(PSⅡ)与ETR(R~2=0.996),P与ETR(R~2=0.923)及Φ_(PSⅡ)与P(R~2=0.935)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Φ_(PSⅡ)与D(R~2=0.993),ETR与D(R~2=0.999)之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白木通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旱(LS)提高了白木通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对其它光合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MS)使白木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0.05),而对Ru BP羧化酶活性、气孔导度(Gs)、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及暗下最大荧光(Fm)影响不显著(P0.05);重度干旱(SS)导致白木通叶绿素含量、Ru 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v/Fo)、暗下最大荧光(Fm)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显著升高(P0.0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白木通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关闭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山核桃无性系叶绿素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2个不同品种美国山核桃无性系嫁接苗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 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II潜在活性(Fv/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光合量子产额(Y 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未达显著差异.初步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无性系嫁接苗中的所有西部品种和国内优系金华1号具有较好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刨花润楠苗期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轻度干旱(LS)对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MS)及重度干旱(SS)均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生长显著下降(P0.05);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0.05);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关闭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和危害,对不同照度条件下薇甘菊的光合性状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照度为2 000 lx的光(处理Ⅰ);上午自然光,下午照度为2 000 lx的光(处理Ⅱ);全自然光(处理Ⅲ)处理薇甘菊.结果表明对薇甘菊处理2个月后,在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叶片薄,茎短、分枝少,生物量积累少;在处理Ⅱ和处理Ⅲ条件下,则生长茂盛,分枝多,生物量积累多;荧光测定表明,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光系统Ⅱ(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非常低,非光化学猝灭非常高,光化学猝灭很低,可变荧光产量高;在处理Ⅰ条件下,随测定光的增强,薇甘菊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VETR)上升幅度较小, 在测定照度为17.85 klx时,处理Ⅰ条件下的VETR 只有处理Ⅲ条件下的48%;叶对820 nm光的吸收表明, 在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的光系统Ⅰ(PSⅠ)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较低.这些结果说明光照影响薇甘菊光系统功能的形成,从而影响了其生长.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一种典型的单宁酸化合物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其与Fe~(3+)离子的络合反应过程及特性。结果表明:利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又称Job's法)分析显示在pH 6.0条件下1个PGG分子可结合2个Fe~(3+)离子,即形成PGG-2Fe络合物。利用数学模拟计算法对得到的不同反应吸光度进行非线性模拟,单宁酸-Fe~(3+)络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为1.607×1012(mol/L)~(-2),同时计算出PGG与其Fe~(3+)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差值为0.046μ/(mol·L~(-1))。此外,利用pH滴定技术分析了单宁酸中的酚羟基去质子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的升高,PGG分子中有6个酚羟基首先发生去质子化形成氧负离子状态。随着溶液pH的进一步升高,PGG分子中最终约有9个酚羟基团发生去质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