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怡  巢建国  谷巍  张莹  孙亚昕 《种子》2012,31(9):37-40
目的:研究太子参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贮藏。方法:采用离体萌发法、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并检测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的活力。结果:离体萌发法适用于太子参花粉活力测定,最适培养基为0.04%硼酸+15%蔗糖+11%聚乙二醇,萌发率达92.44%;太子参花药开裂期柱头可授性较强;花粉的短期保存以4℃效果较好,长期保存以-80℃效果最佳。结论:在进行杂交授粉时,应选花药开裂期的花粉,对开花第2天的柱头进行人工授粉,本研究为太子参的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测狭瓣辣木和多油辣木改良种PKM-1开花散粉时期花部形态、花粉萌发率和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合田间花部性状随着时间变化的实际观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狭瓣辣木花朵开花之初,花药即完全打开并开始大量散粉,柱头直立,高于雄蕊;花朵开放后,柱头直立不变,高度逐渐低于雄蕊。PKM-1花朵开花之初,花药微微闭合,2 h后完全打开并开始大量散粉,柱头微微弯曲,高度低于雄蕊;花朵开放后,柱头逐渐弯曲,高度逐渐高于雄蕊。狭瓣辣木花粉萌发率在开花第2天达到最大值77%,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KM-1花粉萌发率在开花第1天达到最大值69%,之后迅速降低;狭瓣辣木和PKM-1柱头可授性均呈上升趋势,二者在开花第3天柱头可授性最强。在开花第1天,狭瓣辣木柱头具有微弱活性,而PKM-1柱头没有活性。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狭瓣辣木花期柱头形态不利于其杂交授粉;在开花第2天采集花粉,在开花第3天柱头可授性最强时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狭瓣辣木结实率和杂交成功率。本研究对于制定辣木杂交育种措施、提高辣木人工授粉效率和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瑞菊 《种子》2017,(7):40-4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在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内对阔叶杨桐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阔叶杨桐的繁殖育种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蔗糖和硼酸都能促进杨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但超过一定浓度则会起到抑制作用;2)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逐渐增加,但最初的前12h内花粉萌发快,在培养的前9h内花粉管生长较快.4)实验显示:阔叶杨桐花粉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15%蔗糖和0.02%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培养24 h后花粉萌发率为84.32%,花粉管长达2 003.51 μm.  相似文献   

4.
油松花粉离体萌发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番石榴最佳花粉采集期、授粉期及去雄期,以番石榴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最优培养基配方,进而测定不同保存时间及不同开放状态的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显示,培养基组分对番石榴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为糖>硼酸>氯化钙,最佳处理组合为150 g/L蔗糖+0 g/L硼酸+0.3 g/L氯化钙,其花粉生活力为91.9%。花粉生活力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新鲜采摘的番石榴花粉生活力为89.69%,保存96 h的花粉生活力为0%。番石榴花在时期Ⅲ(花苞完全裂开、萼片脱落)花粉生活力最高,时期Ⅳ(花瓣展开)柱头可授性最强;另外,时期Ⅰ和Ⅱ的花粉囊并未打开,柱头上未附着花粉且花粉生活力较低。因此,番石榴花的最佳授粉期为时期Ⅳ,最佳花粉采集期为时期Ⅲ,最佳去雄期为时期Ⅰ和Ⅱ。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蒜花粉活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石蒜的花粉活力及其最佳体外萌发条件,分别采用TTC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对中国石蒜的新鲜花粉的活力进行了测定。pH 7.0,5%TTC在35℃条件下染色结果显示99%的中国石蒜花粉具有活力。对影响中国石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3个因素(蔗糖、硼酸和氯化钙)进行单因素实验,发现三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蔗糖150 g/L、硼酸60 mg/L、氯化钙50 mg/L。3种浓度的培养液中,中国石蒜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36.7%、77.6%和44.2%。在中国石蒜花粉萌发最适蔗糖浓度(150 g/L)的基础上,正交设计硼酸和氯化钙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适浓度与单因素实验相同,但花粉萌发率达87%,花粉管伸长量达897 μm,远远高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表明三者协同作用,促进中国石蒜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上述实验证实中国石蒜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为中国石蒜与其他石蒜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不同辣木材料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基,本研究以辣木花粉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氯化钙、蔗糖及硼酸浓度对辣木花粉萌发的影响,并观测不同辣木材料的花粉萌发率。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辣木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氯化钙>硼酸,蔗糖和氯化钙浓度对辣木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显著,而硼酸浓度影响不显著;辣木花粉在175 g/L蔗糖,400 mg/L氯化钙,150 mg/L硼酸的培养基中,花粉平均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不同辣木材料的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发现美国种源的辣木花粉活力较高,肯尼亚种源的花粉活力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木杂交育种的父本选择提供参考,提高人工杂交授粉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史春凤 《种子》2018,(3):89-91
以含笑(Michelia figo)花粉为供试材料,采用花粉人工培养法研究了含笑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蔗糖和硼酸均可促进含笑花粉萌发,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g/L和50 mg/L,含笑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3.33%和48.62%;花粉最佳萌发温度为25℃,萌发率达50.18%。此外,花粉萌发L93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的最佳组合为130g/L蔗糖+80mg/L硼酸+28℃,萌发率可达67.57%。  相似文献   

9.
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造成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结实率低的原因,对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万寿菊自交系V-01花粉萌发适宜温度、花粉活力日变化和适宜贮存条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万寿菊雄性不育系S-261、S-17-06-29、S-0191不育株柱头的可授性;水溶性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花粉在柱头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万寿菊V-01适宜萌发温度介于25~30℃之间;V-01花粉活力日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11-13时采集的花粉萌发率最高;4℃干燥贮存是最适宜的花粉贮存条件。(2)万寿菊柱头形态呈‘γ’状时有可授性,可授性可持续3天。(3)万寿菊花粉授粉到柱头上1 h内即可萌发,授粉后2 h,花粉细胞达到花粉管内。  相似文献   

10.
花粉是植物有性生殖遗传物质传递的载体,其活力直接影响遗传物质传递的效率,花粉正常萌发是保证受精作用顺利进行的前提,人工模拟柱头中的花粉萌发环境,是检测花粉活性最可靠的方法。本研究以郁香忍冬离体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15%~45%)、硼酸浓度(100~300 mg/L)、不同培养温度(9℃,12℃,15℃,18℃)及贮藏方法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郁香忍冬花粉在30%蔗糖+100 mg/L硼酸溶液中,12℃条件下培养,萌发率最高。花粉短期贮藏的最佳方式为冷冻(-20℃)贮藏,冷藏(5℃)次之,而室温条件不适宜郁香忍冬花粉贮藏。该结果可为忍冬属植物人工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兰  李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1):54-58
蝴蝶兰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活性,是确保其杂交成功的关键。为获得蝴蝶兰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参数,通过电镜扫描和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对蝴蝶兰品种‘天香公主’的花粉活力进行研究,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蝴蝶兰花粉块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体积减小,颜色加深,质地变硬,活力减弱。TTC染色法检测表明,花粉活力率(染色率)大小为:开放1 天<花蕾期<花蕾展开期。柱头可授性测定显示,蝴蝶兰开花10~30 天内进行人工杂交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其中10~15天授粉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20,(8)
以香榧花粉为供试材料,采用TTC染色法、花粉离体培养等方法研究香榧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 TTC测定法:相同0.5%TTC染液浓度,不同pH、不同培养温度下的染色率不同。由统计分析得出pH为6.0时,25℃下活力率最低,为17%;pH为7.0时,30℃下活力率最高,为52%;随着TTC染液pH的增加,花粉活力率反而下降,pH为7.5时,30℃下活力率下降至46%。2)离体培养法下的花粉萌发结果,在一定浓度和温度(28℃)范围内,蔗糖和硼酸均可促进香榧花粉萌发,最适浓度分别为100 g·L~(-1)和100 mg·L~(-1),花粉萌发率分别为46.89%和48.31%。通过萌发L_9(3~3)正交试验筛选最优条件为100 g·L~(-1)蔗糖+50 mg·L~(-1)硼酸+28℃,萌发率可达49.97%。  相似文献   

13.
珍稀濒危物种大别山五针松花粉离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大别山五针松濒危的原因,并为人工杂交育种和保护该物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设置正交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钙对其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是影响大别山五针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硼酸,氯化钙对其影响最小;蔗糖的添加,明显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花粉管的生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适当添加硼酸可以促进花粉萌发,但不利于花粉管的生长;氯化钙对花粉萌发影响最小,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均可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大别山五针松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4%蔗糖+0.05%硼酸+0.025%氯化钙。  相似文献   

14.
以BK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山东丹参、川丹参花粉离体培养,以花粉萌发率为响应指标,研究培养温度、蔗糖浓度、硼酸浓度与萌发率之间的响应面关系,优化花粉离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温度、蔗糖浓度和硼酸浓度对山东丹参和川丹参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响应面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山东丹参BK+温度21.87℃+蔗糖151.20 g/L+硼酸273.83 mg/L,花粉萌发率的理论值为90.30%;川丹参BK+温度26.28℃+蔗糖133.81 g/L+硼酸237.71 mg/L,花粉萌发率的理论值为68.19%。验证得到二者萌发率分别为89.65%、66.31%。试验确立的数学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偏差较小分别为-1.8%、-2.2%,可正确预测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丹参花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方法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丹参花粉体外保存、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杂交新品种以及川丹参不育机制的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红宝石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特性,以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氯化钙、硼酸、PEG-6000及不同培养时间对其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氯化钙、硼酸和PEG-6000均对红宝石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显著,最适钙和硼酸浓度均为0.1 g/L,蔗糖浓度为150 g/L,PEG-6000为50 g/L,最佳培养时间为2 h,花粉萌发率达92.31%,花粉管长度达582.96μm。本试验探讨液体培养基中不同组分对红宝石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宝石海棠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海棠的新品种选育及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硼酸和蔗糖对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9个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硼酸和蔗糖的培养基对其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花粉在含15%蔗糖+90 mg/L硼酸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4~6 h时为最好的观察时期;在试验条件下,青薯2号萌发率最高,萌发率达到83.25%,最低为02-1-1,萌发率为70.20%.  相似文献   

17.
张超 《中国种业》2020,(11):81-85
本试验以不同品种大花萱草为试材,研究了其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大花萱草自交亲和性很低,杂交亲和性也普遍偏低。在17个杂交组合中,金娃娃与不同品种的杂交坐果率相对较高,其中金娃娃♀?红运♂坐果率最高,为27.9%;其次是黄绣客,红运最低。不同授粉方法对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影响效果为:2g/L赤霉素 > 2g/L NaCl >4g/L赤霉素>切割柱头>蕾期授粉>1g/L赤霉素>常规授粉。大花萱草结实率的高低与父本的花粉活力、母本柱头可授性、花粉管萌发生长状态及胚败育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肉果秤锤树不同开花散粉时期(1~11 d)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快速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试验结果表明:肉果秤锤树花粉在开花散粉后的1~11 d均具活力,花粉活力最佳时间段为花后4~7 d (花粉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其中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为85.57%;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4 d逐渐增强,且花后4~8 d的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强,随后柱头可授性逐渐降低。肉果秤锤树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间之间有很大程度重合,建议在开花4~8 d进行花粉采集和授粉工作,可提高其授粉成功率和结实率。本研究可以为肉果秤锤树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黄连木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蔗糖浓度、硼酸浓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4个因素对黄连木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黄连木花粉萌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时间、硼酸浓度,培养温度的影响最小。最适宜黄连木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是1%琼脂+15%蔗糖+0.06%硼酸,25℃培养6 h,花粉萌发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种子》2018,(12)
以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花粉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硝酸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茶树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通过离体萌发法、TTC染色法的对比,探讨茶树(C.sinensis)花粉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硼酸是影响茶树花粉离体萌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不同浓度蔗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茶树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50g/L蔗糖+150mg/L硼酸+100mg/L硝酸钙。离体萌发法和TTC染色法测定茶树花粉活力进行比较,2种方法得到茶树花粉活力最佳分别为90.04%、83.17%,且差异不显著。因此,花粉离体萌发法和TTC染色法都可用于测定茶树花粉活力,10g/L TTC用于快速检测茶树花粉活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