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从栽培学角度研究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板蓝根由于当年抽薹,造成产量降低、药用根严重木质化、药用价值降低等问题。为此安排品种与栽培试验6项,寻找该地区板蓝根当年抽薹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同时确定适宜品种、播期、密度、施肥及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当年播种后抽薹的板蓝根母根所收获的种子种植后抽薹率达35%,是造成板蓝根当年播种当年抽薹的主要因子,同时证明当年抽薹的种子是受遗传作用,种子在收获时已经部分完成春化;过早播种是造成板蓝根提前春化当年抽薹的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 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1 mg/L + ZT 0.5 mg/L;MS + 6-BA 0.5 mg/L + NAA 0.05 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NAA 0.3 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区当归生长动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摘 要:【研究目的】本实验目的是详细了解甘肃省岷县当归的生长发育特性,为以后培育优良品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基础。【方法】选定野外试验田,固定样方,采用人工播种及育苗移栽的种植技术,同时对不同生长期当归进行观测记录。【结果】通过对当归不同生长期进行动态调查,得出当归最适宜采收期是第二年的9月,种子适宜采收期是第三年的8月下旬。当归根每平方米的鲜重产量约是882 g,而干重为252g,折干率约为3.5,每公顷当归蕴藏量是2520 kg。【结论】岷县当归适宜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法,但荒地育苗造成资源环境恶化,移栽苗的冬季贮藏易引起早期抽薹,因此,急需注重新当归育苗技术,加强优良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4.
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采用SDS法和以茎瘤芥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茎瘤芥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对提取获得的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选用SDS法和以茎瘤芥幼苗叶片为材料选用CrAB法提取的总DNA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其中,后者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罗汉果品种“青皮果”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再生系统,并进行了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段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且对农杆菌敏感,是进行遗传转化合适的受体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mg/L、KT 1mg./L、NAA 0.2mg./L、蔗糖30 mg/L培养基中,20d龄的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达到9.7个,移苗成活率90%以上;外植体培养前的割伤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芽数;发根农杆菌转化茎段诱导出毛状根。罗汉果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将为罗汉果药用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WRKY类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及低温逆境应答。然而低温条件下WRKY参与菜心提前抽薹开花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15℃低温处理菜心幼苗24 h、48 h,结果表明低温能使菜心叶片和茎尖中BcSOC1基因的表达量升高,菜心提前抽薹开花。低温处理对菜心茎尖和叶片中13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菜心BcWRKY22基因受低温上调表达。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菜心BcWRKY22基因可以使拟南芥提前抽薹开花,转基因植株叶片中AtSOC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酵母单杂交实验表明BcWRKY22转录因子可以结合BcSOC1基因的启动子。本试验说明BcWRKY22转录因子响应低温胁迫,可能通过对开花相关基因BcSOC1的启动子直接结合作用来调控菜心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7.
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部位、水浸液浓度和受体不同而有差异,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存在自毒作用.辣椒植株全株、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这表明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有较强的自毒作用.综合而言,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根>茎>全株,对番茄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全株>根>茎.显示辣椒叶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高羊茅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佳海  尚以顺  牟琼 《种子》2000,(5):64-65
对高羊茅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茎重>株高》叶片重.7个性状与单椿种子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叶片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茎重>穗长.叶片重、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茎重和穗长的效应较小,提高单株种子产量,要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不同外植体组培快繁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运用铁皮石斛不同的外植体进行组培繁殖研究,选择出适宜当前中草药发展合理的繁殖途经。本研究以铁皮石斛种子及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在诱导初始条件、增殖方式、增殖系数、继代周期、根的诱导分化及苗木移栽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试验认为,铁皮石斛快繁体系建立以茎段外植体为宜,建立的繁育体系具有经济高效稳定等优点,为规模化育苗提供物质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当归丰产栽培及调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新  赵正雄 《种子》2004,23(10):91-94
当归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为获取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建议采用以下栽培和调制技术:采用刚成熟种子适时播种,苗期少施氮肥,控制早抽薹,在生长旺盛期和根部增长期适时追肥,雨季加强田间排水是云当归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适时采收和采用合理的调制方法是云当归获得稳定质量的根本保证;科学的贮藏方法是云当归长期安全贮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适宜当归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的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消除次生物质、多糖和多酚类物质的严重干扰,获得高质量适宜于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的当归总RNA,本研究采用CTAB法、试剂盒法和Trizol法分别提取当归根、茎、叶组织的总RNA,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总RNA的纯度、产率、完整性及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当归根、茎、叶组织总RNA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且叶组织总RNA得率较高;试剂盒法所提的总RNA完整性亦较好,但纯度略差且各组织的得率均较低;Trizol法提取的茎组织总RNA能满足荧光定量PCR要求,但提取的根和叶组织总RNA均出现严重污染,无法满足后续研究要求。因此,CTAB法是一种经济、可靠、适宜当归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的总RNA提取方法。本研究结果为今后有效开展当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也为其他药用植物总RNA的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杭白芷转录组信息特征,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ⅩTen测序平台对杭白芷根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高质量序列(Clean reads)47742445条,Trinity denovo组装后得到47044条Unigenes,平均长度1164.20 nt。BLAST分析显示分别有32208(68.46%)、23049(48.99%)、10479(22.27%)、17883(38.01%)、28201(59.95%)、20731(44.07%)、55(0.12%)条Unigenes在数据库NR、Swiss-Prot、KEGG、KOG、eggNOG、GO、Pfam中获得注释,可归为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7分支,涉及205个KEGG代谢通路,其中包括27个次生代谢通路。蛋白编码框序列32303个,高等植物转录因子58个家族,借助MISA软件发现10020个SSR,其中二碱基重复最丰富,有4336个,出现频率为43.27%;五碱基重复SSR最少仅占0.37%。本研究获得了大量基因序列信息以及SSR信息,为今后开展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百合未授粉成熟雌蕊转录组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大量发掘百合雌蕊特异表达基因,为研究百合杂交障碍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百合未授粉成熟雌蕊转录组测序和数据组装,并对获得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和代谢通路分析。“干柱头”雌蕊LoP1和“湿柱头”雌蕊LoP2分别获得40792条和39708条Unigene。2个样品的Unigene通过序列拼接,去冗余处理,以及同源转录本聚类,得到44175条All-Unigene。基于NR、NT、Swiss-Prot、GO、KEGG和COG等6个数据库进行相似性比对(E值≤10-5),依次分别有30343、21647、21281、19274、12964和22227个基因被注释。KEGG分析中,19274条AllUnigene被注释到128个代谢通路上。基因分析显示,百合未授粉成熟雌蕊已为授粉受精做好了物质、能量、信号转导以及抗病原等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方法:以发芽率和发芽动态为指标,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d3+、不同浓度牛蒡低聚果糖处理当归种子,探讨当归种子的萌发特性,为当归引种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指标。结果:当归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0-25℃,不同浓度的Nd3+溶液对当归种子萌发都具有促进作用,Nd3+的最适浓度是80mg/L;牛蒡低聚果糖溶液对当归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具有促进作用,牛蒡低聚果糖的最适浓度是1g/L。结论: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均能提高当归种子的发芽率,二者对当归引种栽培生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在醋酸钙、硫酸铵和蔗糖处理后蓝莓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Clean Reads 2723731442条,经组装得到平均长度为753.65 nt的87608条Unigene。将转录组Unigene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其中39867条Unigene能被NR数据库注释,与葡萄同源序列最多,占8.58%;与GO数据库比对发现,有29661条Unigene获得注释,分别匹配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共59个分支;与KOG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有21992条Unigene具有功能信息,分别涉及25类;根据KEGG数据库的注释信息进行Pathway注释,参与的代谢通路共有246条;共检测到8704个SSR位点,其中双碱基重复的SSR占78.57%。本研究为探索外源物质调控蓝莓果实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高代自交获得的4份具有不同抽薹时间且遗传稳定的春甘蓝品系为材料,在观察其园艺学性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抽薹性状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耐抽薹春甘蓝品系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不耐抽薹的,抽薹前春甘蓝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均低于抽薹后的.进一步的转录分析结果表明,5个与植物抽薹开花...  相似文献   

17.
当归药材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红梅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37-441
【研究目的】查清当归药材资源,为当归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收集、标本查阅、市场调研整理及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我国当归资源的药材基源、适宜种植区、资源分布、产量情况等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发现部分当归药材产区近年来其资源和生产情况发生了变化,药材来源复杂并有较严重的早期抽薹情况,野生种质较难采得。另外,品种选育工作薄弱。【结论】当归药材的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都亟待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当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有庆 《耕作与栽培》2013,(4):50-51,57
介绍了当归育苗、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以指导当归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三七抗病防卫反应的调控机制,对三七的一个NAC转录因子的全长cDNA进行了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以一年生三七幼苗为材料,根据编码NAC转录因子的三七转录组Unigene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PnNAC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815 bp,含有24 bp的5'非翻译区和215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576 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91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NAC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茉莉酸甲酯预处理三七根部大幅提高了PnNAC1在根中的转录水平,接种茄腐镰刀菌后,PnNAC1的表达进一步上升,在接种后4 h转录水平达最大值;无菌水预处理的三七中,PnNAC1也快速响应茄腐镰刀菌的侵染,但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茉莉酸甲酯预处理的样品。接种人参链格孢后PnNAC1在叶片的表达量受抑制。茉莉酸甲酯、乙烯利、水杨酸和过氧化氢4种信号分子处理三七根部均诱导PnNAC1的表达。表明PnNAC1响应几种逆境相关信号分子,并参与三七对茄腐镰刀菌和人参链格孢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选择压力对三白草AP1基因进化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克隆三白草AP1基因的基础上,对AP1a和AP1b两个同源基因做RT-PCR分析,并对AP1a和AP1b 2个同源基因和29个AP1同源基因做多序列比对,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包PAML 4.9中的codeml程序对三白草AP1基因和29个供试物种的AP1基因的CDS序列进行了进化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AP1a和AP1b基因在花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叶;所有的31个CDS序列的选择压力测度参数ω均小于1,表明AP1基因所承受的选择压力总体趋势为纯化选择。而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AP1基因在不同品种植物间有所保守,但在同一个物种中AP1基因又存在着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