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层板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指榫长度和4种嵌合度对杉木指接层板抗弯性能的影响,比较不同等级杉木指接层板和非指接层板的抗弯性能,建立抗弯性能之间的相关性方程。结果表明,指榫长度与嵌合度对指接层板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杉木层板较优指接工艺参数为:指榫长度15 mm、宽距比0.18、嵌合度0.1 mm;分等对指接层板和非指接层板的抗弯性能亦有显著影响,I等、II等指接层板的抗弯强度特征值分别为28.7、26.6 MPa,与未分等杉木指接层板抗弯强度特征值相比分别提高了17.14%和8.57%。基于应力波法获得的杉木层板动态抗弯弹性模量与静态抗弯弹性模量、静态抗弯弹性模量与抗弯强度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8和0.691。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靖江县推广栽植杉木的可行性及其栽培技术,认为杉木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采取集约措施,年均生长量可达到15m~3/hm~2以上的速生丰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3个林场,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以幼林阶段为最大,其次中龄林阶段,最小是近熟林阶段。幼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46.0m^3.hm^-2,土壤侵蚀总量为1050.0kg.hm^-2,土壤侵蚀量尤为明显;中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06.98m^3.hm^-2;而近熟林地表迳流量为477.25m^3.hm^-2,土壤侵蚀量可略而不计。幼龄林流失有机质50.049kg.hm^-2,养分为31.508kg.hm^-2;中龄林流失有机质为6.080kg.hm^-2,养分流失量为2.096kg.hm^-2,而近熟林养分流失量为10.784kg.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人工林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采用新型环保的改性剂配方和改良的真空加压浸渍法对杉木进行浸渍处理,并对杉木素材、增强材、阻燃材和增强-阻燃材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增强材和增强-阻燃材的密度分别达到0.577、0.604 g/cm~3,吸水率从128.8%下降到80%左右,尺寸稳定性提高,改性材的抗胀率由高到低排序:增强材增强-阻燃材阻燃材,增强材和增强-阻燃材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比素材分别提高了35%和45%以上;3种改性材的氧指数比素材分别提高了110%、70%和130%,点燃时间延迟11~27 s,阻燃材和增强-阻燃材的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降低明显,增强阻燃联合改性杉木的效果最优,杉木的各项性能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起至1992年在我省珙县和纳溪进行了杉木人工林施肥试验。试验处理包括施肥种类(N,P及N+P)和施肥剂量,以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为指标分析了施肥效果;采用线性模型进行了统计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例如施适量氮磷复合肥)对格木生长有明显增益作用,可以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其增益产值与投入现值之比在2以上,最高可达7;平均年增益产值为300元/ha-900元/ha。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水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腾冲市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杉木人工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不同的样地单株杉木的生物量各不相同,单株最大生物量为25.32 kg,最小为22.78 kg。树叶生物量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活枝生物量与枝下高、冠幅呈显著正相关,树干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呈显著正相关,根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对杉木生物量影响最大,细枝对生物量影响最小。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关系为:树干树枝活枝根蔸粗根中根枯枝细根。  相似文献   

8.
利用3年连续定位观测的杉木人工林资料,用327组数据建立了林冠截留、茎流、地表径流数学模型。通过引进消退系数β,求算出地下水贮量预测模型:W_t=W_0(1-βt)+P(1-0.7668P~(-0.4784)-0.0015259P~(0.58368)),其中W_t为时段中某一天的贮水量,W.为时段初始贮水量。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杉木栽培起始于汉代,有人说在晋代,还有人说在唐代。多数意见根据明崇祯《长沙府志》记载的东晋陶侃在长沙市麓山“种杉结庵”的史料,认为起始于东晋时期,但多为零星栽植,唐代才出现生产性的小面积杉木人工林。1986年11月,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湘西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金南村海拔800米的板页岩山地河谷中,发现一片面积0.27公顷共40株的古杉木人工林,最大1林要5个人才能合抱,胸径达2.25米,树高26米(已断顶),单株材积48立方米。初植时的株行距依稀可辨。用生长锥加之碳十四放射性测量,该林分已有1600多年生长历史。林…  相似文献   

10.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三明市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碳库为325.9 t·hm-2,比杉木人工林的(228.3 t·hm-2)高43%.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库分别占人工林碳库的65.9%和57.5%,矿质土壤层碳库则分别占32.5%和40.3%,而2种森林的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粗木质残体和死细根碳库占人工林碳库均不超过1%.格氏栲人工林的干材(干 皮)碳库分别占乔木层碳库的55.8%,而杉木人工林的则为75.4%.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在6年生前连年碳积累速率略高于格氏栲人工林,但7年生后则低于格氏栲人工林.格氏栲乔木层连年碳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时间(15年生时)早于杉木人工林的(10年生时),其碳积累的数量成熟龄(>33年生时)则迟于杉木人工林的(20年生时).从碳吸存的角度看,格氏栲是一个比杉木更加优良的人工林树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性三聚氰胺脲醛(MUF)树脂和递进式逐级渗透处理工艺,对人工林杉木进行浸渍处理,制备增强改性杉木木材,并与未改性素材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材的绝干密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吸水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FTIR和SEM分析显示,改性剂被成功引入、填充,并固化于木材管胞和纹孔等孔隙中。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施肥研究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杉木人工林施肥研究现状,更好地指导当地杉木人工林施肥,分析了有关杉木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的文献,并结合当前杉木生产实际,提出了一些杉人工林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持及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土壤和杉木幼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炼山、全垦初期表层土壤水分物理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速效性养分大量增加 ;1年后 ,土壤表层水分物理性能变差 ,速效养分流失 ,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不同营林措施组合处理的杉木幼林生长 ,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上有差异 ,经方差分析 ,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性差异 ,而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染料、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Na_2CO_3质量分数和固化温度对增强-染色复合改性人工林杉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质量分数对改性材密度、抗胀率、抗弯强度和模量、抗压强度和色牢度影响显著;染料质量分数对颜色影响显著;Na_2CO_3质量分数对色牢度影响明显,固化温度对抗胀率影响明显。优化工艺为:树脂质量分数30%、染料质量分数1%、Na_2CO_3质量分数0.5%和固化温度100℃,改性材物理力学性能和染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豫南杉木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调查,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确定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析杉木经济成熟龄。综合考虑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8立地指数不适合营造杉木用材林;10立地指数只能培育小径材,主伐年龄为22~24 a;12立地指数以培育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 a,以培育中径材为辅,主伐年龄为22 a;14立地指数以培育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可确定为20 a。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过程中,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均小于1;在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过程中,同化物质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分配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林木的干形指标(树高/胸径)随着自然整枝强度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人工林生产能力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全省各主要杉木栽培区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和林木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分析,达到了解全省各主要杉木栽培区杉木生产能力和经营效果,以便为我省杉木用材林基地区划和现有杉木林的合理经营利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省杉木用材林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承祯  洪伟 《林业科学》2000,36(4):97-101
植物种内竞争的结果———自疏现象,是植物种群生态的一大特征。人们通过大量的试验观察,对植物种群的自然稀疏规律有了一定认识,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Tadaki法则(只木良也,1963),描述竞争枯死阶段的3/2法则(Yodaetal.,1963)以及Shinozaki根据种群的初期密度与现存密度之关系提出的例数法则。由于植物种群自然稀疏规律的重要性,它们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Happer,1977)。特别是Yoda(Yodaetal.,1963)提出的3/2乘法被人们称之为生态学中心法则((Hutchings,1983)和生态学基本原则(Whit…  相似文献   

19.
杉木,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多、分布广等优良特点,是我国南方栽培的主要用材树种。适时主伐,能使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的林木总产量最高,生产力最大。为确定合理的主伐年龄,为森林主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凤凰山林场人工杉木林的主伐年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林分经营的特点,提出了林分经营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知识获取和知识表达方式、推理机制以及不精确信息处理方法,并开发了杉木人工林林分经营专家系统原型,本系统根据用户所输入不同的年龄、林分密度和地位指数就可作出相应的林分经营决策,使森林经营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