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12、2014及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以及产出达到最佳状态,少数地区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偏低且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等情况比较严重。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合理有效整合资源,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等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申丹虹  赵筱楠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0):165-172+221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进一步在固定效应模型下检验人工智能和农业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由技术进步拉动,但增长率呈波动式下降;分经济区考察,南部沿海地区增长率最高,东北地区最低;人工智能促进技术进步,却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食品加工业存在“生产率悖论”;农业效率通过正向影响技术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据此提出以赋能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人工智能互补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为主要任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依据全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资料,利用全国牛奶生产的超越对数投入成本距离模型,计算了中国主要省份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重点分析河南省牛奶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差距,提出河南省牛奶生产的技术投资政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日本水稻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日本(分为10个地区)水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全要素生产率HMB指数方法对日本水稻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在1998-2007年间呈现较大波动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主要受纯技术效率、要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教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Malquist指数分解对中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1998年~2005年的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距;Malquist生产率指数构成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正增长的趋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拉动;内资企业近年来技术进步明显,成为拉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资企业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以及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碳汇视角和2015—2020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率;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明显降低;在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时,考虑碳汇的测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生产效率变动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探寻中国大豆产业竞争力下降的根本原因,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80~2009年大豆、水稻、小麦、玉米4种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了大豆、玉米这2种竞争性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并对大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收敛分析.结果发现,1981~2009年大豆全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缓解农业保险市场供给的低效率,基于2010-2012年中国农业保险机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SE-SBM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实证评估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效率,结合Tobit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2年农业保险机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先降后升态势,纯技术效率变动则比较平稳。从各类机构效率的比较来看,专业性机构技术效率值达到1.39,经营效率处在领先地位;外资机构规模效率优势明显,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综合性机构的效率值偏低,经营效率相对落后。相关分析表明,农业保险经营年限与经营效率关系不显著,农业保险业务比重与经营效率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度增加农业保险业务比重,有助于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效率。最后,提出了重视专业化经营,着力引进外资,加大科技投入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8个材249个农户5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依据,应用统计最大生产函数模型对小麦、棉花、夏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益在5种作物中最高,其余依次为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技术效益总体上随投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的技术增产潜力分析为26.8%、39.4%、41.8%、45.1%和54.5%。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2001-2010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分析了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差异及变化源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值—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外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0年内平均增长0.28%,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主销区呈现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损失并存,"双轨损失"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35%,平衡区受技术进步的恶化影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69%;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对提高主产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显著作用,而对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人均粮食生产规模和种粮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负向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为正向影响。对于粮食产销平衡区,人均粮食规模的扩大能够改善技术效率,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反向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产粮区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种作物,在考虑农业水污染的情况下,利用能够弥补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数量相对不足的窗式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探究产粮区2003-2012年三种作物用水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三种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所提高,但明显低于各自的技术效率;用水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玉米、小麦和水稻,而技术效率则依次为水稻、玉米和小麦;粮食主产省用水效率均比非粮食主产省高;长期偏低的农业水价并未真正反映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依据以上情况,提出产粮区应通过引入先进农业灌溉设备与技术,并根据产粮区粮食生产与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水价机制来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方法]利用DEA模型对2004~2013年广西14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oran's I和LISA指数对其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总体上来看,从2007年开始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只有北海市农业生产效率一直保持有效值;规模效率下降是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除梧州市和防城港市外,其他地市农业规模效率均呈不变或递减状态;区域农业生产效率发展极不平衡,呈从南向北、东向西递减空间分布格局;2012和2013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逐渐开始出现集群效应,并以北海市为中心,发生了从低—低聚集到高—高聚集效应的变化.单位农机投入、单位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教育扶持力度对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业科技对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应强化政府引导、促进经济与农业同步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辐射作用、发挥区位优势、强化空间溢出效应、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等,以实现广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