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季豆禾牧草混播技术与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牧草混播牧草混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品种同时在同一块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是牧草种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1]。它不仅能获得较高产量的优良牧草,并且能使人工草地中各个品种之间保持适宜而恒定的组成,保持草地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西藏河谷区以箭筈豌豆与黑麦为材料,开展混、间播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当地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黑麦混播、间播处理使箭筈豌豆的有效分枝数和生物量受到抑制,黑麦有效分蘖数增加,生物量显著提高;相对于间播,混播更能表现出利于增产的种间关系,更利于增强种间正相互作用而减弱负相互作用,箭筈豌豆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劣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小于1,黑麦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优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大于1;由于不同牧草的生态位分化和种间互作关系,牧草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相比单播,适宜的豆禾牧草混、间播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箭筈豌豆和黑麦2:1间播的鲜草产量(5253 g·m-2)和20%+80%混播干草产量(1572 g·m-2)最高,但混播处理的产量总体优于间播处理;箭筈豌豆与黑麦混、间播处理使混合牧草的饲用品质相比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云南德宏盈江、昆明小哨、宜良县狗街和曲靖郎目山4个试验点开展的青贮混播试验及冬春牧草混播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地区,加入藤本豆科牧草可显著提高青贮饲草的营养价值,青贮混播以青贮玉米+拌牛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扁豆为最佳组合,冬春牧草以混播组合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最佳;在温带地区,混播青贮以饲用玉米+光叶紫花苕为最佳组合,冬春种植混播牧草光叶紫花苕+特高多花黑麦草,可提供部分青绿饲草。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于东部农区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高蛋白牧草混播种植技术,防止单播牧草生长中杂草威胁的主要问题,维持禾本科牧草单播生产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岩溶石漠化区牧草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菊苣Cichorium intybus、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n×P.pureum、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混播牧草(菊苣、杂交狼尾草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黑麦草Lolium peren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为对象,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刈割时株高与产量大小的关系,旨在为岩溶石漠化区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以及牧草的合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杂交狼尾草、类玉米、黑麦草和白三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菊苣、混播牧草和紫花苜蓿的影响较小。不同刈割时期牧草鲜、干草产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各种牧草无论是鲜草产量还是干草产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杂交狼尾草适于在牧草高产季节用于青贮,是解决冬季缺草的有效途径之一。仅刈割了3次的类玉米除7月鲜、干草产量与菊苣和杂交狼尾草差异不大,8月与10月鲜、干草产量仅为菊苣和杂交狼尾草的50%和30%。与单播牧草相比,混播牧草具有产量较为稳定的优势。类玉米死亡后轮作的黑麦草、混播牧草死亡后轮作的紫花苜蓿以及同期种植的白三叶均可以作为轮作牧草,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丰富牧草种类,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翟桂玉 《北方牧业》2004,(10):20-20
<正> 牧草的复种轮作间作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相间种植。种植的两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或稍有先后。例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作,籽粒苋与牧草王问作。套种在前作的生长期内,把后作播种于前作的行间。例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轮作在同一地块上当一种牧草生长结束时,再种植另一种牧草。例如:在种植苜蓿5年后,将其耕翻,改种其他牧草,如苦葜菜、墨西哥玉米等。牧草的混播为了提高牧草产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加和培肥地力,常将几种牧草混在一起进行播种。混播技术措施为:牧草的组合特别应做到豆科牧草和禾  相似文献   

7.
针对青海河湟谷地的自然和生产条件,采用三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以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浓度拌种、播种行距为三因素,各因素的梯度设5个水平,组成11个混播方案,研究无芒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成显著正相关(r=0.930 04,v=3),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成显著正相关(r=0.910 27,v=3),多年生无芒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最佳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拌种浓度、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30~34 cm.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牧草混播组合,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在沽源小河子新生牧场进行了小面积混播试验,结果表明,混播能增加植被复盖率和牧草产量,提高饲草品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河谷区以箭筈豌豆与黑麦为材料,开展混、间播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当地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黑麦混播、间播处理使箭筈豌豆的有效分枝数和生物量受到抑制,黑麦有效分蘖数增加,生物量显著提高;相对于间播,混播更能表现出利于增产的种间关系,更利于增强种间正相互作用而减弱负相互作用,箭筈豌豆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劣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小于1,黑麦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优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大于1;由于不同牧草的生态位分化和种间互作关系,牧草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相比单播,适宜的豆禾牧草混、间播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箭筈豌豆和黑麦2∶1间播的鲜草产量(5253g·m-2)和20%+80%混播干草产量(1572g·m-2)最高,但混播处理的产量总体优于间播处理;箭筈豌豆与黑麦混、间播处理使混合牧草的饲用品质相比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牧草品种、开发牧草种植技术,在青海省兴海县、同德县、玉树县、玛沁县开展了燕麦和箭菩豌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县混播牧草燕麦和箭菩豌豆产量最高,达4799.76kg/667m^2。结果提示,在三江源区种植牧草产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寒草原牧区大部分有着海拔较高、占地面积较大等特点,而且草地生态环境比较复杂。高寒草原的生态稳定性对于我国的气候稳定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全球气候。为了有效改善高寒草原牧区的牧草种植情况,搭配合理的牧草种植营养组成部分,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高寒草原牧草栽培结构,进而改善当前牧草种植较为单一的结构现状。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严重缺水等原因,限制了好多优良牧草的种植。而适宜温凉气候条件的一年生牧草种植较多,且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历经数年的科学栽培经验证明,采取混播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牧草产量,对于改善牧草品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重点探讨实施牧草混播种植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具体从哪些方面出发改善牧草混播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杨策  张玉雪  张鹤  郑春燕  朱峰 《草业学报》2022,31(9):206-219
牧草混播是人工草地的重要种植方式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牧草混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提质效果。了解其种间互作机理并探究其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对于维持混播草地的稳定生产和实现人工草地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种间互补与竞争及地上、地下等方面分析了牧草混播的种间互作机理,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角度论述了混播对牧草产量、品质提升、养分利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我国人工混播草地研究中应注重有针对地选择特定功能的物种,明确影响物种间互作的因素,同时关注地上-地下耦联机制及草-畜互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余庆县于2012年、2013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石漠化治理项目,用紫花苜蓿和鸭茅混播种植牧草3000余亩,出苗期长势良好,生长期造成95%以上的紫花苜蓿死苗。总结其原因主要是本地属于多雨潮湿地区,由于用种量比例不当,早期鸭茅比紫花苜蓿生长快,致使紫花苜蓿因土壤湿度过大,透气性差而引起死苗,现将紫花苜蓿和鸭茅混播及前期管理技术作一小结,供同行参考。1选地、整地及施底肥1.1选地紫花苜蓿和鸭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石漠化治理工作逐步实施,种植牧草发展草食性畜牧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但在石漠化区域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因素对牧草种植技术要求相对严格,不能随意耕种,否则将给石漠化治理草场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据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气候特点和牧草种植需要,用北林202紫花苜蓿与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分别进行混播试验,从生育期、产量、营养品质、饲用价值等方面对混播群体与3种牧草单播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北林202紫花苜蓿与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这2种不同禾本科牧草混播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混播群体较黔南扁穗雀麦、黔草4号鸭茅单播牧草鲜草产量分别提高7.57%、8.00%,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4.01%、15.34%。综上所述,北林202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既能提高牧草产量,又可提升牧草饲用价值,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巧家县发拉村坡度约25°的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区,通过封育、免耕补播、人工种草和种植农作物等措施的防治水土流失量和地表径流量、草地生产力及不同降雨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种植一年生牧草或传统农作物相比,免耕补播多年生混播牧草和封育产草量较低,但有更好的截流效应,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降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随着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经封育、免耕补播、人工种草等措施后,草地生产力以人工种草最高,免耕补播次之,封育相对较差,但草地生产力受当地降水量及其分配状况影响,恢复效果存在平、丰、歉年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遴选适合广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选用苜蓿、豌豆、苕子、紫云英和白三叶等15种豆科牧草与黑麦草进行混播,测定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粗蛋白总产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苕子产量为12 026 kg/hm~2,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豆-禾牧草混播组合中毛叶苕子+黑麦草鲜草和干草总产量最高,分别达34 299 kg/hm~2和5 769 kg/hm~2;苕子+黑麦草粗蛋白净产量最高,为1 004.2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白三叶+黑麦草混播组合产量最低,平均鲜草产量为25 662.67 kg/hm~2;说明毛叶苕子+黑麦草是综合生产性能最优的豆-禾牧草混播组合,值得在广西地区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  相似文献   

19.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混播技术、种群性状、生产优势、混播方式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等方面是观察与认识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方式的基本内容。过去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该体系的地上部及现象方面的研究,今后应加强该体系内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与土壤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种间差异与根际过程调控等方面相关机理的研究,如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间养分竞争能力差异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微生物群落及数量变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深入研究间混播的资源吸收利用特点与混播因果关系,为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植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退化草地上因地制宜搞粮、草;粮、经、草混播,恢复或建立草原植被是一项适宜鄂温克旗半干旱高寒牧区改良退化草场的适用增产技术,这项技术是由呼盟草原所于1982~1984年完成的,这是一项油菜与牧草混播,小麦与牧草混播、饲料作物与牧草混播,建立优质人工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