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蚕桑通报>从创刊已走过50年历程,笔者从事蚕桑工作50余年来,可以说<蚕桑通报>是与我相伴而行,共同前进,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以下3件事. 相似文献
3.
我是《蚕桑通报》的热心读者,也是每期必看的自费订阅者。我认为,该杂志介绍的技术推广和调查总结等内容,很结合蚕桑生产的实际,很适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很适合咱们蚕农朋友的口味。作为蚕桑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我觉得:《蚕桑通报》真不愧为全国优秀的专业期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6.
一提起<蚕桑通报>,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它伴随我们近30年了.我和我妻子俞金姬同是从事蚕桑工作,如同我俩结婚后的家庭生活一样,对<蚕桑通报>,一刻也不曾忘怀.在办公室,在家庭书架上,时时闪耀着郭沫若同志所写的"蚕桑通报"这4个秀丽的封面大字,让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7.
《蚕桑通报》是我的老师,是我开始专业学习和工作后的衷心朋友,在《蚕桑通报》中,我更多了解了现代蚕业的信息,学习到了更多的实用技术,同时也是交流经验的好平台。 相似文献
8.
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她60年的光辉历程。为纪念和庆祝《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本刊将在2014年第45卷,以第3期为主,开辟纪念专栏。敬请蚕业界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各条战线上的同仁、前任和现今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历任编者、广大作者和读者踊跃来文赐稿,回顾与展望、体会与感慨、批评与建议。文体格式不拘,文字多少不限,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为佳。 相似文献
9.
《蚕桑通报》自1954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传播蚕桑科技信息,提高蚕学学术水平,促进我省乃至全国蚕丝业发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湖州市广大蚕桑科技人员深深体会到《蚕桑通报》六十年来对推动我市蚕业科技进步,促进蚕丝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1刊名 1954年8月创刊,刊名为《蚕丝通讯》; 1955-1958年更改刊名为《蚕丝通报》; 1959年再次更改刊名为《蚕桑通报》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蚕业界几代人熟知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古老蚕丝文化的孕育和现代蚕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下,1954年8月以陆星垣先生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杭州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有关蚕丝科技方面的刊物--《蚕丝通讯》,1959年初更名为《蚕桑通报》,融学术性与科普性为一体的《蚕桑通报》创办,为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开辟了学术交流新园地,为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学子和农技人员的蚕桑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之际,首先祝贺她60岁华诞!向为这本学刊做出心血和奉献的历届主编、副主编、编委和编务人员等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蚕桑通报》为我们传播蚕业信息,展示省内外蚕桑科技动态,关注蚕业界重大问题,为蚕桑专业人员研究与成功创作等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她是没有课堂的老师,无形的指挥棒和没有条文的学术规约,也是我们基层蚕桑工作者和广大蚕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满怀喜悦之情庆祝<蚕桑通报>五十华诞. 在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里,<蚕桑通报>遵照"发展蚕业科技,促进蚕桑发展,提高广大蚕业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宗旨,在繁荣蚕业科学研究,推进蚕业科技创新,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浙江是中国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从余姚河姆渡遗址(公元前4000年)出土的纺织工具和刻有纺织纹与蚕纹的骨盅,特别是湖州钱山漾遗址(公元前2750年)出土的丝线、丝带、绢帛等实物证明,至少在距今6000年前,浙江已大量养蚕並利用丝、绸。唐贞观元年(公元785年)仅越州(绍兴)上贡朝庭的品种即达数十种。宋端拱二年(989),浙江己成为全国蚕桑最发达的地区,杭州、明州(宁波)开设市舶司,扩大锦、绫、绢等丝织品的对外贸易。明万历四十年(1612)出口日本生丝130吨,主要是浙江的湖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起在宁波设置浙江海关,大量湖丝运销海外。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日本多次从浙江引进蚕品种和湖桑等桑品种,並来浙江学习桑树拳式养成法和桑苗繁殖袋接法等。生丝更是我国近代的重要出口物资,浙江蚕业生产进一步随之兴盛,蚕茧产量在民国二十年(1931)曾达到6.8万t。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家的内忧外患,尤其是日本入侵对桑地、丝厂蓄意摧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产茧量下降到1.05万t,蚕业基础破坏殆尽。直至1984年产茧量才超过历史水平达7.015万t。1992年产茧14.10万t(亩桑产茧95.4 kg),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6.
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啦,像人生经历了一个甲子,从1954年的创刊至今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展示了我国桑蚕茧丝绸的辉煌和成就,是一部记载我国蚕桑事业发展的现代史书,也是一本体现蚕桑工作者的科技实录。回顾我的人生,从上大学开始学习蚕桑科学,进入蚕桑事业的大门,成为一个蚕桑工作者,蚕桑通报无疑是我入门的重要向导之一,给了我很多的启迪,特别是引导科研论文的写作等,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心里,《蚕桑通报》就是我们蚕业工作者的《Nature》和《Science》。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浙江省蚕桑学会会刊——《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根据省蚕桑学会2014年工作重点,以及省科协“《蚕桑通报》期刊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要求,11月8日省蚕桑学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纪念《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省科协、中国蚕学会、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业科学》、《丝绸》、《中国蚕业》,我省蚕桑界的老前辈、老专家,学会老领导,省内重点市县蚕桑站、受表彰的优秀作者、发行单位的代表,学会1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以及《蚕桑通报》全体编委,共5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