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选用桂南桉树5个主栽品种(无性系):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DH32-26、DH33-27、DH32-28、DH32-29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G1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虫源地进行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尾巨桉DH32-26和DH32-28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有高抗性,14月树龄植株未产生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可作为造林优先选用品种;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立地类型Ⅱ类)的林地和加强抚育、施肥等营林措施可提高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选择DH201-2、大叶桉和窿缘桉的桉树油及?-松油烯、DL-柠檬烯配制了8种引诱剂,于2016—2019年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诱虫试验及林间应用。结果表明,这8种引诱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均有引诱效果,诱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7∶23)≥?-松油烯+柠檬烯(8∶2)DH201-2桉树油大叶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窿缘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大叶桉桉树油≈窿缘桉桉树油≥黄色粘虫板≥市售桉树精油清水对照。林间应用中以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3)的混配剂引诱效果最佳,在DH201-2桉树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平均年诱捕量为326.85头/诱捕器,诱虫量是黄色粘虫板的2.46倍。该诱剂可应用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与防治。实践应用中,建议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 m。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发生蔓延速度很快,为摸清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及气象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调查研究了该蜂的种群消长动态,并结合当地的主要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成虫发生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4)和月最高气温(x5)这两个气象因子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数量有显著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优回归方程:y=-145.579+2.503x4+5.063x5;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数量与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最低温度、相对湿度虽也有一定关系,但无较大关系,均为不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乔旭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2):280-283
广肩小蜂Eurytoma sp.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nthoxyli bu & Zheng的重要寄生天敌.广肩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花椒波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花椒发芽后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花椒波瘿蚊幼虫为害后形成的虫瘿内;孵化后外寄生于花椒波瘿蚊幼虫,将寄主幼虫吃光后化蛹.越冬代寄生率达48.39%,第2年花椒发芽前剪除虫瘿枝可有效保护广肩小蜂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5.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c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r对林木的危害程度因寄主品种、侵入时间、寄主生长阶段不同而有差异。依据该虫发生区的调查结果,阐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程度的几种分级方法,以在实际操作中完善与应用,为森防检疫、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玫瑰瘿长尾小蜂( Torymus bedeguaris )为中国新记录种, 是玫瑰犁瘿蜂的主要天敌之一, 单寄生, 其生活史与玫瑰犁瘿蜂吻合性极好, 寄生率最高可达94.0%, 平均寄生率为78.6%; 在兰州一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玫瑰犁瘿蜂虫瘿内越冬, 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 雄虫先于雌虫羽化, 雌雄比为2.2∶1。  相似文献   

7.
首次发现普通瑟姬小蜂可寄生于构杞瘿螨虫瘿内.通过对普通瑟姬小蜂的形态特征、与构杞瘿螨种群消长规律、温度及补充营养对其寿命的影响、温度对其羽化的影响、蛹期耐冷藏性等的初步研究表明,其6月中旬对枸杞瘿螨的寄生率最高可达80.8%;成蜂寿命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补充15%蜂蜜水,可显著延长;最适羽化温度为24℃,随冷藏天数增加,羽化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桉树是我国三大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制浆造纸和人造板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林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外来入侵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我国南方桉树种植区大面积致瘿为害多种桉树树种,致使苗木落叶、植株矮化、枝梢枯死,严重影响桉树的生长和产量,且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鉴于此,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针对其已开展的综合防控技术,提出了以林业技术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观点,以期为后续针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为2000年新发现的一新属新种,2007年在我国首次发现.该虫为桉树的重要致瘿害虫,严重为害桉树幼林和苗木,可造成巨大损失.为了采取有力预防措施,本文论述该害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发生现状,对其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依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及害虫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贮存、苹果绵蚜粘贴方式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的影响,调查了苹果棉蚜蚜小蜂在苹果园的自然寄生率、羽化率。结果表明,10℃贮存1 d、15℃贮存1~2 d、20℃贮存1~15 d对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无影响;苹果绵蚜僵蚜腹面粘贴时,苹果棉蚜蚜小蜂羽化率(64.71%)显著高于侧面粘贴和背面粘贴的效果(分别为53.13%和55.94%);7月上旬至9月中旬苹果园中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寄生率较高(35.46%~53.00%),7月上旬至8月中旬苹果棉蚜蚜小蜂自然羽化率较高(24.62%~37.36%)。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2.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昭旭  罗进仓  陈明 《植物保护》2008,34(4):111-114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在甘肃张掖地区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主干分枝及主枝分叉处的缝隙中结茧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中下旬1代幼虫蛀果为害,7月中下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不完整第3代幼虫。在甘肃张掖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有一段明显的间断期,说明第1代苹果蠹蛾发生的趋势相对较为独立,世代重叠现象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活史观察和成虫动态监测发现,苹果蠹蛾在新疆库尔勒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或树干翘皮、裂缝和树洞中越冬。越冬代老熟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1代幼虫蛀果为害期,7月上旬为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出现第3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一直能够诱到苹果蠹蛾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之间没有间断期。说明其世代重叠现象较明显。根据当地苹果蠹蛾的发生消长动态,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栎空腔瘿蜂Trichagalma acutissimae(Monzen)是危害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叶片的重要林业害虫,为我国新纪录种。近年来,在南太行山区的栓皮栎林内暴发成灾,长尾小蜂Torymus sp.是栎空腔瘿蜂的一种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明确栎空腔瘿蜂及其天敌长尾小蜂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为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本文调查了栎空腔瘿蜂和长尾小蜂成虫种群动态以及长尾小蜂的寄生率。结果表明,长尾小蜂成虫种群数量及寄生率一年发生2个高峰,第1个高峰发生在5月中旬,第2个高峰发生在7月下旬;2011—2015年,无性世代虫瘿平均每株发生的数量分别为826.0、816.4、61.8、11.0和3.4个,平均每块粘虫板长尾小蜂成虫发生数量分别为39.00、46.33、19.30、13.33和8.30头,长尾小蜂总寄生率分别为39.7%、51.0%、61.1%、54.9%和29.5%。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丁香叶片上发现了一种瘿蚊为害,为国内首次记录的丁香属(Syringa)植物新害虫。经鉴定为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瘿蚊亚科(Cecidomyiinae)寡瘿蚊属(Oligotrophus)的种类,暂定名丁香瘿蚊。2017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简单描述了丁香瘿蚊的形态特征,查明其为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丁香的主要害虫,明确了各虫态发生盛期与北京丁香物候期的关系。3—4月和10月是丁香瘿蚊识别监测的重要时期,初步提出了防治策略和措施。此外,发现了丁香瘿蚊的一种优势天敌,鉴定系青背姬小蜂属的寄生蜂。  相似文献   

16.
为绿色安全防控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于2016—2018年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新堡镇宋营村枸杞种植基地枸杞上采集枸杞红瘿蚊,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观察,并对其年生活史及年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枸杞红瘿蚊成虫羽化高度集中,羽化后的雌成虫不需要补充营养,便可立即求偶、交尾和产卵,孵化后幼虫取食子房,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虫瘿,幼虫老熟后脱离虫瘿并弹跳入土结茧化蛹。成虫寿命极短,已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41.8 h和38.3 h;未交尾的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8.5 h和16.6 h。枸杞红瘿蚊每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地表土层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其为害期,其中第1代、第2代和第6代幼虫为害严重。枸杞红瘿蚊成虫发生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4—6月和9月。从4月枸杞红瘿蚊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开始,其成虫数量不断增长,4月和5月成虫数量分别为121头和167头,6月达到第1个高峰,为282头,随着枸杞秋枝萌发,9月枸杞红瘿蚊成虫数量又明显增多,达到第2个高峰,为117头。2017年4—10月从田间共收集788头成虫,雌成虫数量为420头,略高于雄成虫数量,雌雄比介于1.11~1.19之间。  相似文献   

17.
蚕豆田潜蝇姬小蜂白昼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蚕豆上潜蝇姬小蜂白昼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午间13:00-14:00时气温最高时,为潜蝇姬小蜂的活动高峰期,种群(Y)和温度(X)的白昼活动模式为Y=-2.41 1.38x-0.09x^2,r=0.7221;在蚕豆成熟时,潜蝇姬小蜂种群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桑椹浆瘿蚊(ContariniamorulaeJiangnomennudum)是新发现的一种桑树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寄生于桑种子里。被害小果比正常果早熟,使桑椹畸形,被害种子的胚珠不能发育,果皮发育形成“假种子”形的危害状。该虫严重影响桑椹,桑籽生产和杂交育种工作。在陕西关中地区,该虫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3月底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发生期与桑树开花期相吻合。5月中旬为老熟幼虫离果入土高峰期。桑椹浆瘿蚊的发生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休眠体生存、春季干旱使成虫羽化出土困难、5月份干旱少雨会阻碍…  相似文献   

19.
于1985年4月3日在晋祠的杨树树干表面采集95个杨白潜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r)的越冬茧。4月8日至6月16日相继羽化出杨白潜蛾以及三种寄生蜂,潜蛾黄姬小蜂Cirrospilus(Atoposomoidea)sp,潜蛾姬小蜂Pediobus Pyrgo Walker和潜蛾阿跳小蜂Ageriaspis sp。总的寄生率为65.26%,它们的性比是2:1或3:1。在未被寄生的虫量中老熟幼虫的死亡率为51.61%。三种寄生蜂,尤其是潜蛾姬小蜂对这种害虫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种外来的小型蜂类入侵我国台湾省和广东省,对大量栽种作为行道树和庭园绿化的刺桐属(Erythrina)植物造成重大为害.经鉴定该小蜂为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在台湾称为刺桐釉小蜂.刺桐姬小蜂属膜翅目寡节小蜂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原产地未明确,但很可能是非洲.标本采自非洲的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法属留里旺岛和亚洲的新加坡.2004年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研究院(CSIRO)的Kim等定为新种.该小蜂2003年开始在台湾省发现,2005年在广东省深圳市发现.在夏威夷群岛,2005年4~7月在瓦胡岛(Oahu)等4个岛屿相继发现.该蜂是Quadrastichus 属中首次发现的造瘿者.Quadrastichus属中大多数种为肉食性,是一些昆虫的天敌.鉴于刺桐姬小蜂已入侵中国内地,并在深圳市造成局部为害,现对该小蜂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