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唑尼特抗免疫抑制小鼠隐孢子虫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硝唑尼特抗隐孢子虫的活性,采用地塞米松抑制昆明鼠免疫功能,经口接种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孢子化卵囊,成功制备出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以及高、中、低剂量3个药物剂量组,连续经口灌服硝唑尼特治疗1周,观察每只小鼠每天排出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数量,以感染抑制率来评价硝唑尼特抗微小隐孢子虫的活性。结果表明,200 mg/(kg.d)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排出隐孢子虫卵囊的数量,对治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京地区3个奶牛场的55头6月龄以内的犊牛为调查对象,在16头犊牛的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平均感染率为29.1%(16/55)。A、B2个奶牛场犊牛的感染率(分别是40.0%和35.7%)高于C场犊牛的感染率(19.2%),但3个奶牛场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各奶牛场1~3月龄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比4~6月龄犊牛高(P〈0.05)。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牛的隐孢子虫病调查及小鼠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8个县(市)的296头奶牛、177头水牛及12头黄牛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发现6个县(市)的牛有隐孢子虫的感染。奶牛感染率为5.3%~28.8%,其中某牧场1岁以下犊牛的感染率(46.7%)高于1岁以上牛(23.9%),3、4月龄犊牛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60%)高于4月龄以上的犊牛;水牛感染率6.6%~40%;黄牛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以牛粪中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小鼠成功,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初生犊牛感染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郑州、商丘和洛阳3个地区的5个奶牛场、2个专业村的582份粪样,查出阳性样品64份,隐孢子虫总阳性率11%(64/582),发现两种不同形态的卵囊,根据其形态结构等特点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其中2个场奶牛感染安氏隐孢子虫,有1个场的奶牛感染小球隐孢子虫,且感染强度较小。犊牛感染率较育成牛、成年牛高。并进行小球隐孢子虫分离株对初生犊牛的致病性试验,其结果为潜隐期7天,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感染后第16天,高峰期5天。剖检后消化道黏膜经抗酸染色鉴定,仅在回肠中段发现卵囊。  相似文献   

5.
奶牛源微小隐孢子虫的分子鉴定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85-89
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商丘市某奶牛场牛新鲜粪便样本的隐孢子虫卵囊,用18SrRNA基因对隐孢子虫进行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基于GP60基因位点对微小隐孢子虫进行基因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3份样本中有50份为隐孢子虫阳性,42份经形态学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8份形态学未能鉴定到种。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7个分离株为微小隐孢子虫,1个分离株为牛隐孢子虫;序列比对分析,7个微小隐孢子虫均为人兽共患基因亚型IIdA19G1。接种1头3日龄犊牛1×106个卵囊,潜隐期为3d,显露期为14d,于感染后第7天和第10天出现2个排卵囊高峰期,收集到大量纯卵囊。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治疗鸡隐孢子虫病的有效药物。本试验选取140只1日龄健康无感染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除Ⅰ组外,Ⅱ-Ⅶ组均接种火鸡隐孢子虫卵囊1×106个/只。试验组鸡粪便检查呈阳性后,分别用硝唑尼特、阿奇霉素、巴龙霉素、常山酮和大蒜素等对Ⅲ-Ⅶ组进行治疗试验,以各组雏鸡日采食量、增重量、卵囊排出情况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显示,经大蒜素治疗后的感染鸡,日采食量58.6g、日增重74.9g、每克粪便卵囊排出量减少1 739个,均优于其他药物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大蒜素可以提高病鸡的采食量、机体的免疫力并有效抑制卵囊的排出,可以作为治疗火鸡隐孢子虫病的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小球隐孢子虫诱导的小鼠肠粘膜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3周龄昆明小鼠接种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卵囊后,在测定其卵囊排出情况的同时,分别用间接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对不同时期小肠液中特异性IgA及肠粘膜固有层中IgA分泌型浆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卵囊排出呈间歇型,小肠粘膜固有层中IgA分泌型浆细胞消长趋势与小肠液中IgA消长趋势相一致,并且它们上升的趋势与卵囊排出下降的趋势相一致,表明在抗隐孢子虫感染中,粘膜免疫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地区黄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安徽淮北地区黄牛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在124头黄牛的粪样中检出了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为60.19%(124/206)。经鉴定,所获虫体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调查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黄牛的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和地区性差异,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原虫病;禽类隐孢子虫发现于鸡、火鸡、鹌鹑、鹅、孔雀等,有关鸭隐孢子虫病的报道较少,特别是不同剂量感染的致病性差异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雏鸡传代后,经口感染2日龄樱桃谷鸭,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变化观察,旨在探讨河南省鸭源贝氏隐孢子虫的致病性及不同剂量的卵囊接种后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稳定、可靠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感染绵羊模型,将4只2日龄绵羊分成2组,分别经口接种1×106个(低剂量组)和1×107个(高剂量组)的C.parvum卵囊,观察绵羊每日精神状况,并采集粪便样品,提取DNA,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计算每日排卵囊数量。结果表明,两组羔羊均从第4天开始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及严重的腹泻症状,镜检发现有大量的C.parvum卵囊排出,其中高剂量组的2只羔羊在感染后的第10天死亡。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羔羊均从第1天开始有少量的卵囊排出,从第5天开始增多。其中低剂量组的1#羔羊第9天达到高峰,2#羔羊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排卵囊量开始下降,2只羔羊直到实验结束的第36天仍有卵囊排出,并且首次发现羔羊感染C.parvum后出现3个排卵囊高峰期。高剂量组的2只羔羊均在第6天达到高峰,其中3#羔羊第7天仍然有大量卵囊排出,4#羔羊第7天和第8天仍有大量卵囊排出,随后开始下降;高剂量组羔羊高峰期排卵囊数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羔羊高峰期排卵囊数量。对死亡羔羊进行的肠道组织学观察,发现虫体寄生部位肠黏膜层出现大面积实质细胞脱落,局部可见肠腺数量减少,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提取死亡羔羊肠道内容物和粪便DNA,进行套式PCR扩增,经测序鉴定,证实为C.parvum感染,与羔羊接种的虫种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接种1×106个C.parvum卵囊,绵羊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伴有大量的卵囊排出,可以作为C.parvum的感染模型;而接种1×107个C.parvum卵囊,绵羊会发生死亡,但是能够排出更多的卵囊,适合进行隐孢子虫的繁殖试验。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研究C.parvum的致病机理、疫苗和药物筛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隐孢子虫感染奶牛的卵囊排出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6 头自然感染隐孢子虫奶牛的卵囊排出情况作了连续21 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阳性犊牛(n =12) 转阴率最高,为50.00% (均为感染强度 或者);阳性成母牛(n = 9) 转阴率次之,为11.11% ;阳性育成牛(n= 5) 转阴率为0.00% 。阳性奶牛中,高强度感染(或)者多为长期带虫,持续从粪便中排出卵囊。  相似文献   

12.
运用3种粪便漂浮法、3种染色法和2种分离提纯法对10头犊牛的粪便进行卵囊检查、分离纯化,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饱和硫酸锌漂浮法结合姬姆萨氏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检出率最高、效果最佳;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隐孢子虫卵囊。收集的卵囊最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贝氏隐孢子虫对丝毛乌骨鸡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囊2×106 个/只,潜隐期4d,排卵囊开放期18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 P I D)7~14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 P I D10,死亡率为133% (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 P I D20 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贝氏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小球隐孢子虫卵囊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接种犊牛粪便中纯化小球隐孢子虫卵囊,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获得的卵囊纯度高,回收率达92.0%适合于国内普通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5.
思茅地区3、4月产晚春羔羊生长缓慢,死亡率亦高。经观察发现与寄生蠕虫有关外,与球虫感染亦有密切关系。经对两批30和60日龄检出卵囊阳性并呈生长趋缓的羔羊,进行抗球虫药治疗实验,用药后30天,羔羊体重增加2.1 ̄2.5kg/只,而不用药对照组仅增0.5 ̄1.7kg/只。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的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郑州、林州两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雏鸡传代扩增纯化后,分别以1×106个卵囊量接种3日龄罗曼公雏鸡,从其排卵囊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比较了2个分离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主要引起雏鸡呼吸道症状和法氏囊炎病变;接种雏鸡均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排卵囊,林州株和郑州株排卵囊持续期分别为23 d和13 d;排卵囊高峰期均为感染后第8~12天。雏鸡感染2个地区鸡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后,排卵囊量及排卵囊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凤台县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了安徽凤台县猪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在162头猪的粪样中检出92头有隐孢子虫卵囊,其感染率为56.8%(92/162)。经鉴定,所获虫体为小隐孢子虫。调查结果表明,猪的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和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属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动物感染后常见的临床体征为间歇性水泻、脱水、厌食、进行性消瘦和减重。本试验应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法以及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沈阳东陵区3个猪养殖场的53头猪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结果显示,未经染色隐孢子虫近似圆形,无色,囊壁光滑,卵囊内可见到数量不等的暗色颗粒,卵囊平均大小为4.1μm×3.6μm。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的隐孢子虫卵囊呈红色,近似圆形,轮廓清晰,背景为绿色。不同年龄的猪隐孢子虫感染率不同,年龄越小感染强度越大,育肥猪的感染率为4%,断奶仔猪的感染率为11%。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乳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广东省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按大致10%的采样率采集了10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92头,阳性率为8.46%;有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阳性率为70%。这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0%、7.19%、6.67%、9.80%、6.72%、12.76%和6.72%。调查发现,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rptosporidium muris)。  相似文献   

20.
人源隐孢子虫小白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2种常用免疫抑制方法对小白鼠排人源隐孢子虫卵囊规律的影响,将19日龄小白鼠随机分成2组,第1组通过饮水给予地塞米松,第2组采用导胃管灌服地塞米松。第7 d,2组小白鼠灌胃接种人源隐孢子虫,每只小白鼠感染量为1.5×106个卵囊。两组均在感染当天就有卵囊排出,感染后第6 d粪便卵囊计数明显增加,随之出现3个高峰期,此后逐渐下降。免疫抑制组小白鼠在卵囊持续期不断有死亡但无腹泻症状。试验结果表明,用这2种免疫抑制方法,均能成功感染人源隐孢子虫,但通过灌服地塞米松可使小白鼠获得更高的OPG(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值和更长的排卵囊持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