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0年秋季我们首次应用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技术进行两系杂交稻培杂茂三制种,面积8.3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76.2 kg,比人工插植增产10%.2001年扩大制种,面积18.5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95.3 kg,高产田块237.5 kg,创我市培杂茂三制种历史最高水平.生产实践表明,塑盘育苗抛秧制种技术是杂交稻制种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天优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组配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利用抛秧新技术在海南春制种杂交稻新组合天优122共43.5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91 kg。介绍了天优122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历经20余年摸索研究,云南突破两系杂交稻制种难题,首次在高原低纬度梯田建立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研究形成应用于种子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的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技术体系,实现千亩连片制种平均每667m^2产量超300kg,验收最高产量423.7kg,创造了大面积两系制种生产全国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华优桂99海南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优桂99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主持利用不育系Y华农A与恢复系桂99组配而成的华南早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优质、高产、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先后通过了广西、广东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1].2001年和2002年春季,该组合在海南乐东县连续两年进行制种,面积共60 hm2 ,其中2002年平均每667 m2 产量为229.9 kg,高产田块达325.5 kg.现将其亲本的主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国家"863”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997年松溪县松源镇农技站按县科委和两系法杂交稻协作组的安排,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组合进行试制.试制面积0.33 hm2,收获种子626 kg,折算公顷产量为1878 kg,比同期三系杂交稻"汕优63”制种每公顷增产543 kg."培两优特青”在我县试制获得了成功,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6年早造,五华县水寨镇榕树村“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高产高效生产示范”66.67 hm2示范片的生产技术集成百亩核心区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每667 m2产量达667.5 kg。介绍了培杂泰丰的示范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在揭西县五云镇中低产田示范种植,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27 kg、高产田块达432 kg,且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可在揭西县中低产稻区进一步推广种植;同时还介绍了培杂双七抛秧栽培的技术要点,包括合理安排"四期"、适时播种育秧、及时抛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秋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自身育成的优质恢复系广恢998,与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三系不育系秋A组配而成的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于2002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了加快该组合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2001年和2002年我所在粤北地区和海南省三亚市进行了制种生产,面积70 hm2,其中有20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达到165 kg,现将秋优998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主要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福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应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成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SE21与明恢8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8年在我县做双晚种植6.7 m2,平均每667 hm2产量530.75 kg,1999年种植66.7 m2,其中单晚面积40 m2(下同),平均产量562.3kg,双晚26.7 hm2平均产量491.6kg,一般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而且米质优、口感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新组合。在大面积示范的同时,两年来我县还进行试制种,1998年制种0.8 hm2,平均产量162 kg,1999年制种3.3 hm2平均产量216.1kg。所制的种子到海南鉴定,纯度达99%以上,说明该组合的制种技术已经成熟可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2011—2012年在海南南繁基地春制种培杂629达70 hm2,平均产量为3.35 t/hm2,高产田块达3.46 t/hm2。阐述了两系杂交稻培杂629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海南省规模化高产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建宁县引进法国青刀豆在溪口镇的溪口村、马元村,里心镇的上里村、靖安村等杂交稻制种基地示范种植22 hm2,经县、乡有关部门验收,春季种植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800 kg、产值1600元,秋季种植平均产量650~700 kg、产值1350元。建宁县每年杂交稻制种面积2333.3 hm2,与法国青刀豆进行水旱轮作,尤其是在中稻制种收割后的秋季闲置田块种植法国青刀豆,适宜加工出口,受到农户和客户的欢迎,已在闽西北山区示范推广,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特征特性法国青刀豆,又名法国细刀豆,属豆科植物,含有丰富的糖浆、蛋白质和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县制种两系杂交稻培杂山青组合已有多年历史,制种技术不断改进,单产水平逐年提高,2000年固厚乡制种该组合23.96hm^2,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单产水平再次提高到214kg/667m^2,其中单产超300kg/667m^2的面积有4.66hm^2。该组合制平本PA64S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柱头外露性好、异交率高,裂颖多、黑粉病重(严重时发病率高达50%)等特点。改进的目标是控制无效分蘖、营造合理群体,发挥柱头异交率高的优势,压缩父本群体,扩大母本群体;减少裂颖、提高饱满度、防治黑粉病,巩固授粉率。现将其改进后的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天优华占春季制种通过采取父本集中式育秧等亲本育秧管理措施,采取强化花期预测与调控、辅助授粉与去杂去劣等大田管理措施,可大量节约育种户的育秧时间和育秧成本,平均每667 m2制种产量达228 kg.  相似文献   

14.
南玉2号是五华县农业局从华南植物研究所引进的新组合,该组合性状优良,抗病力强。2000年秋季我们进行了制种,面积8.1 hm2,收获时经梅州市科委、五华县科委、五华县农业局等部门验收,平均每667 m2籽粒产量400 kg,创梅州市玉米秋季制种单产最高记录,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沙县种子公司开始在沙县南霞乡对两优2163进行制种试验.2000年该组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沙县种子公司制种面积达25 hm2,平均产量3.3 t/hm2,最高产量4.2 t/hm2.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一级种标准.通过几年的摸索,已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302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连山县农科所承担广东省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Y两优2号、Y两优302种植面积各为1hm2,以粤优8号作对照,示范区经实割测产,Y两优2号平均每667m2产量678kg,Y两优平均302每667m2产量661kg,比对照粤优8号分别增产21.9%和18.9%.介绍了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302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华优 8 6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选配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1999年和 2 0 0 0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产量均列首位 ,分别比对照组合汕优 63和培杂双七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是目前广东省主要推广的杂交稻新组合之一 ,表现丰产性突出、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 2 0 0 3年早造饶平县种植的 6.7hm2 华优 86高产示范片 ,平均每 667m2 产量达 72 4.2 2kg ,最高为 75 6.95kg ,比对照组合汕优 63增产 19.2 1%。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金稻6号、五优308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早造,翁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了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项目,示范品种为金稻6号、五优308,种植面积均为16.7 hm2,示范区经实割验收,金稻6号平均每667 m2干谷产量502.9 kg,五优308平均每667 m2干谷产量459.0 kg。介绍了杂交稻金稻6号、五优308的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我们在超级杂交稻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内向培志等6户农户13666m2稻田,每667m2增施20kg有机硅肥作底肥,其结果:平均每667m2产938.3kg,比百亩片平均每667m2产919.2kg,每667m2增产19.1kg,增2.08%。  相似文献   

20.
南方春季制种在保证本地糯玉米种源供应上具有重要意义。彩色糯玉米原侨3号在本地春季制种平均每667m2产量达107.25kg;产量构成因素,平均每667m2实收穗数为1803.5条,每穗粒数245.7粒,千粒重248.9g,穗粒数61.2g。南方春季糯玉米制种要把握"适当提前播种,发育关键时期避开雨季"原则,抓好产地选择、适期播种、加强田管、做好收贮和防杂保纯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