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县域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均值为3.9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值分别为8.98%和1.19%,县域贫困发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干旱盐碱区、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区和偏远农业区。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影响因素包括县域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温度、坡度、水田比率、耕地质量等别、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垦殖率和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其中,前6项指标呈负相关,后3项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经济因素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而气候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状况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因此,黑龙江省应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充分挖掘贫困县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运用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特定时期广西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扶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6年广西贫困及统计年鉴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广西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影响贫困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县域贫困发生率表现为由西北部—西南部、中部、北部—东南部—东北部和南部递减的空间异质性分布。(2)广西各县域贫困发生率具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为空间聚集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中高-高区位于西北部,低-低区位于东部和南部,呈集中式分布。(3)因子探测结果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0.609 0)教育状况(0.483 5)地形因子(0.459 2)气象因子(0.441 4)经济实力(0.317 5)经济压力度(0.293 5)地表因子(0.2222)人口压力度(0.119 4)社会福利(0.046 3(4)生态探测器结果显示地表因子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地形因子与气象因子、地形因子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等10对因子对贫困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5)交互探测结果说明导致广西县域贫困的分布不是由单一的影响因子造成的,广西贫困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地形因子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模式,影响土地经济产出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恶劣的地形条件是导致区域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地形条件差异较大、贫困形势严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为研究区域,选取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地面粗糙度等5个地形因子,探讨其与区域贫困的空间异质性、空间依赖性特征,并利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地形因子对区域贫困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对区域贫困格局影响具有一定空间吻合性,主要表现为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地形因子与区域贫困水平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在99%显著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等4个因子与区域贫困存在空间负相关性,其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呈现以融江为轴心的U形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地面粗糙度与区域贫困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其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逐级递减的趋势。最后,从国土扶贫视角提出对广西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宫文  周进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34-12437
利用2006年广西年鉴中88个贫困县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贫困度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中标准分类方案进行贫困度的类型划分,综合评价广西全省88个县贫困化程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省88个县市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县市贫困化程度整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差异,北部各县贫困度总体上大于南部,西部各县贫困度总体上大于东部。贫困度分布及影响因素主要与地形地貌、区位选择、城镇化水平、农业生产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2005和2015年广西14个地市的耕地贫困程度和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总体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市间的贫困程度差异仍然较大;空间分布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不平衡性,桂西北、桂东北地区耕地资源贫困程度较高,而桂中、桂南地区较低;空间格局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于桂西北、桂西南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地区由2005年的桂北地区转变为2015年的桂中和桂东南地区,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态势。针对广西农村耕地资源的状况,当前重点工作应围绕耕地资源贫困整治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开展,以减少因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2005和2015年广西14个地市的耕地贫困程度和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总体贫困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市间的贫困程度差异仍然较大;空间分布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程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不平衡性,桂西北、桂东北地区耕地资源贫困程度较高,而桂中、桂南地区较低;空间格局上,广西农村耕地资源贫困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分布于桂西北、桂西南地区,低-低集聚区分布地区由2005年的桂北地区转变为2015年的桂中和桂东南地区,呈现出由北向南转移的态势。针对广西农村耕地资源的状况,当前重点工作应围绕耕地资源贫困整治和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开展,以减少因耕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2010年广西县域人均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县域人均耕地差异存在较大的波动,县域人均耕地差异与空间集聚同步发展和反向发展存在于广西县域人均耕地变化的不同时期。在广西时空格局演变中,存在县域人均耕地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频繁呈现点块状分布、出现热点组团区域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区域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县域相对贫困度对更好地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发展水平测量河北省县域相对贫困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空间特征,基于此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区域贫困影响因素,为加快县域脱贫步伐、精准脱贫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县域相对贫困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相对贫困度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冀西北、冀中和冀中南地区,且区域内有少数潜在贫困县分布,相对贫困度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冀东和冀中部分地区;②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社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7个因子对县域相对贫困度影响显著,且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明显;③区域发展过程中,在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下,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扶贫策略,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揭示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轮土地承包及黑土地保护等提供依据。本文以拜泉县作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求得耕地细碎化综合评价值,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1)耕地景观细碎化深受地形影响,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区耕地细碎化水平最高,丘陵地区其次,平原地区最低。耕地权属细碎化受到土地分包方式、户均耕地面积等影响;2)耕地细碎化模式中,“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低度细碎化”和“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中度细碎”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3.33%、17.20%;3)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主要为权属、设施和自然切割力。权属切割力呈现高度负相关,设施和自然切割力呈现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617、0.661,权属切割力的影响最大。拜泉县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可从景观与权属双重视角下探索东北黑土区耕地细碎化治理对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制定耕地第三轮承包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甘蔗生产规模发展形势及时空关联分布特征,为提升广西区域甘蔗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关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的内部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2011—2018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且省域整体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10;各地级市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呈现一轴两翼的分布局面,其中桂中和桂西较高,最大值为3.50左右;桂东偏低,数值均小于0.10,表明广西区域内甘蔗生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从空间均衡性来看,2011—2018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10,表明广西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性,并根据LISA集聚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高集聚区数量逐渐增加至4个,无显著相关性区域的数量由9递减至2个,整体呈现出点—带—片的空间结构特征,省域间空间集聚关联性不断增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按照显著性程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机械化水平、产业结构指标、财政支农水平、农户人均纯收入,而单位面积劳动力对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建议】依据广西各市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特征及因素间影响程度进行优劣互补,增强桂中甘蔗“双高”基地空间溢出效应;培养良种,有效降低农户甘蔗生产及企业加工成本,保障甘蔗产业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甘蔗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因素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84-785
利用空间相关指数MoranI分析了地理空间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证实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空间位置的影响。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众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外商投资和地理位置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识别县域内经济空间分异能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基于汉源县行政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多源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热点分析以及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等方法,重点研究汉源县经济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汉源县经济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近的区域在空间上不断集聚;汉源县乡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趋势明显,经济热点区集中在流沙河河谷地带,经济冷点区集中在南部中高山区;汉源县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是受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省20002014年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空间自回归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空间自回归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高值集聚区位于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劳动力、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耕作条件对耕地面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2000~2014年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空间自回归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高值集聚区位于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劳动力、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耕作条件对耕地面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水源涵养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揭示水源涵养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识别水源涵养服务重要区,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分区管理与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GeoDa与ArcGIS等工具,使用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研究区水源涵养服务空间分布模式,构建空间误差模型辨识水源涵养服务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分位数分类法进行水源涵养服务重要性分级。  结果  广西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85.36 mm,2015年总量为376.10亿 m3。全域莫兰指数为0.769,表明研究区水源涵养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空间依赖性。考虑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最终从13项影响因素中筛选出7项进入空间误差模型,得出土壤饱和导水率、多年平均降水量、坡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经济密度对水源涵养服务产生显著正面影响,而人口密度和不透水率对水源涵养服务产生显著负面影响。识别出黔浔江流域及左郁江流域南部区域是水源涵养服务重要区,在相关政策制定与管理决策中需重点和优先考虑。  结论  广西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分布,并以低-低聚集和高-高聚集类型为主。土壤饱和导水率、多年平均降水量、坡度以及不透水率是水源涵养服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图5表2参28  相似文献   

16.
选取地形地貌因子(主要包括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缓冲区、NDVI、土地利用类型四大类指标,综合单因子分析及多因子加权叠加的方法,利用Arc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咸丰县生态敏感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各单因子及多因子综合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咸丰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强度整体上由西北和东南向中部降低,研究区的极低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比重依次为0.87%、14.96%、27.89%、35.51%、20.77%。  相似文献   

17.
张焱  邵源春  冯璐  方俊智 《世界农业》2020,(3):112-121+135
云南是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其贫困户的脱贫潜力直接影响到中国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以及脱贫后脱贫成效的巩固和小康社会的建成。以云南贫困农户脱贫潜力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素质、生产生活条件、受教育情况、经济情况和社会保障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建云南贫困农户脱贫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科学测度和评价云南省及下辖16个州市贫困农户的脱贫潜力和空间格局,探讨影响云南省及下辖16个州市农户脱贫的重要因素。结果发现:云南整体贫困程度深,总体脱贫潜力弱;各州市贫困户的脱贫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大理、迪庆、西双版纳、昆明、德宏和临沧的脱贫潜力较高,而昭通、普洱、文山、怒江、曲靖的脱贫潜力低;空间关联上,贫困农户脱贫潜力的差异性大于集聚性,州市之间的辐射、带动效应弱。研究结果有助于辅助和支撑各级政府制定更为精准、科学、有效的脱贫策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消费持续增长,且空间分布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通过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地分析2003—2012年中国省域乳制品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省域乳制品消费格局的因素中,呈正相关的除收入因素外,还包括公里里程、国内生产总值(GDP)等,而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基尼系数的扩大抑制了乳制品消费水平格局的变化。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乳制品消费及其格局变化的对策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四川省水产养殖业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为优化该省水产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提质增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该省渔业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省水产养殖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及主导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结...  相似文献   

20.
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一般,各地区差异显著,地级市内中心地区的效率相对于周边地区普遍更高,北部湾经济区效率较高而西江经济带效率较低;广西各地类景观指数的空间正相关性强烈,西南部和北部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集约,而中部和东南部则较为粗放;规整连片的耕地、节约集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一核多元”的城镇建设用地能够显著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其中达到较大规模且具有明显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