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为明确附子传统栽培模式连作障碍的原因,探究附子/水稻新模式的土壤生态及产量效益。【方法】通过典型地块调查,测定比较附子/水稻与传统的附子/旱地作物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附子产量。【结果】相较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附子/水稻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的含量(P0.05);附子/水稻模式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以及细菌、原生动物、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的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P0.05);附子/水稻模式下细菌PLFA与真菌PLFA的比值显著高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P0.05);附子/水稻模式显著提高了附子产量(P0.05)。【结论】附子/水稻模式对土壤酸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加附子的产量、缓解附子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附子的质量稳定,对汉中附子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与初加工、包装贮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与总结,以期为附子的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5.
7.
一、水稻免耕技术发展状况 免耕技术已在世界上近 30多个国家研究应用,面积超过 7亿亩,但绝大多数为旱地少耕,稻田免耕仅以撒播为主。 1997年,广东省农科院研究所首先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之后,这一技术迅速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推广。 2000年,我站受英国捷利康公司的委托,在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早、晚稻免耕试验示范,现将克无踪水稻免耕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二、水稻免耕栽培技术 1.晚稻免耕移栽技术操作规程。 ①晚稻免耕适宜推广的田块。排灌条件好的… 相似文献
8.
9.
免耕技术已在世界上近30多个国家研究应用,面积超过7亿亩,但绝大多数为旱地少耕,稻田免耕仅以撒播为主。1997年,广东省农科院研究所首先提出了双季稻田完全除去犁翻耕耙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之后,这一技术迅速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推广。2000年,我站受英国捷利康公司的委托,在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早、晚稻免耕试验示范,现将克无踪水稻免耕移栽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百亩超高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石桥市现有水田面积52万亩,平均单产650~675公斤,商品率75%以上,是国家和辽宁省商品粮优质生产基地,在北方粳稻区占有重要位置。在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大石桥市被确定为国家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市,根据辽宁省项目专家组的高产创建技术方案,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2.
13.
1播前准备1.1苗床的准备选择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能排能灌的田或菜园地,土质要求选砂壤土,呈酸性或弱酸性土壤。苗床地应事先翻挖曝晒,亩用腐熟农家肥2~3t,翻埋与土混匀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苗床做成平畦,宽1.5m,长10m为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直播水稻生产是指改变传统的水稻育秧、栽插方式,而将浸过的稻种直接播种于大田进行栽培管理获得产量的过程(本文指旱直播)。由于其不需预留秧池、育秧和栽插,无拔秧造成的植伤,无缓苗期,总穗数多,主茎穗比例大,生长整齐一致,结实率高,千粒重增加,同一品种较移栽稻可增产375kg/hm2,节本1 875元/hm2,增效2 625元/hm2以上,因此具有操作简便、省工、节本、增效的优点。现笔者将该技术规程介 相似文献
17.
宿豫区绿色食品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宿豫区绿色食品水稻种植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条件、主要种植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群体与个体指标、栽培技术要点、收获等,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为规范东台市直播水稻生产,避免广大稻农在进行直播水稻生产中发生操作偏差,造成生产损失,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