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4年监测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计算榆林市河流纳污能力、分析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对水功能区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2014年榆林市共有一级、二级水功能区有监测数据的水功能区43个,其中水质达标功能区22个,则达标率为51.2%,达标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2.
王凯  侯新  罗倩  孟晓宁  胡勇 《吉林农业》2014,(10):43-45
通过对重庆市江津区河流水功能区的水质现状、污染源及其废污水排放状况等调查分析,研究排污口分布状况、污染物种类及浓度,采用河流一维数学模型对该地区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核定,提出分阶段限制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案,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以期达到保护河流水功能区水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纳污能力计算模式中难以实现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的问题,从纳污能力的动态性出发,以革新传统纳污能力计算模式、实现动态纳污能力计算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动态纳污能力计算模式。此模式是基于综合集成平台,采用知识图技术可视化的将河流以水功能区为单元概化为节点予以展现,结合组件、Web Service等技术,快速灵活的搭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仿真系统。通过时间尺度动态、模型方法动态、保证率动态和模型参数动态四种动态方式实现纳污能力的动态计算,并以黄河龙门至三门峡河段为例进行实例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计算条件及模型方法之间的相互组合,能够动态的计算龙门至三门峡河段的纳污能力,同时在知识图中增加或者减少功能区节点和组件,可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更新。同时也表明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的动态纳污能力计算仿真系统能将河流纳污能力计算过程可视化、组件化、动态化,系统的动态性为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空间。说明动态纳污能力计算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嫩江流域各水功能区,运用S-P模型计算流域内相关水域的纳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和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动态规划引入河流纳污能力计算,以解决传统算法中水质目标质量浓度难以确定、纳污能力可能出现负值及纳污能力难以达到最大的问题。【方法】在传统纳污能力算法的基础上,以河流纳污能力最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纳污能力优化算法,并以渭河干流陕西段为例进行实例检验。【结果】利用建立的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算法,计算得到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纳污能力结果为59 618.88t/年,传统算法的结果为58 377.45t/年,表明优化算法较传统算法可以得到更优的纳污能力,而且优化算法计算所得的纳污能力为水域纳污能力定义中所强调的"最大数量",同时优化算法可以得到确切的水质目标质量浓度且可以避免纳污能力出现负值。【结论】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算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纳污能力计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纳污红线也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阿克苏河流域按照国家和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的要求建立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监测、评价、考核最终实现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发展相协调为促进水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依据。考虑河段的功能区划及河段的流量、流速等条件,依据实测资料建立了河段水环境容量的一维模型。模型为水体纳污能力相对模型,体现了水体对不同污染物的容纳空间。模型应用于天津外环河段,上下断面污染物的CODcr、NH3-N、TN、TP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于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和10年趋势评价,分析了21世纪前10年水功能区水质变化。旨在通过趋势分析为进一步做好新疆水功能区划工作,加强水功能区的管理,达到水功能区拟定的水质目标提出建议和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东苕溪流域2011—2014年水文数据,以氨氮为控制指标,利用负荷历时曲线法计算流域内4个站点对应控制断面的氨氮纳污能力,解析流域内纳污能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实测水质数据探究区域水体的实际受纳污染负荷,得到剩余纳污量。结果表明,流域纳污能力年度变化较大,高纳污能力主要集中在6—9月与3月,其中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丰水期流域水体纳污能力分别是平水期的1.7倍、枯水期的2.4倍。从空间分布上看,下游区域纳污能力相对大于上游区域,特别是在枯水区,下游纳污能力是上游的4.8倍。根据污染排放现状计算剩余纳污量,结果显示:除洛舍闸站点外,其他站点剩余纳污量均表现为高流量区丰水区中流量区枯水区低流量区;洛舍闸站点受非点源污染排放影响,高流量区、丰水区反而表现出低的剩余纳污量。综上所述,利用负荷历时曲线能有效开展水体纳污能力计算与分析,可为流域水污染容量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2005~2013年实测水质资料,对长江荆州段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水功能区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长江水功能区水质的对策(包括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工业结构性污染和农业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强化河道内运输船舶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加强水功能区监测能力建设),以便更好地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庆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16-9017
介绍了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并以天津地表水功能区为实例,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氨作为表征水环境污染状态评价指数,对2000—2009年天津地表水功能区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境内11个主要水功能区多数水质状况趋于好转,极少数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2.
水体纳污能力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沿海河网地区水系复杂,水体具有水深较浅、流速缓慢、顺逆不定和水体自净能力不强等问题。以沿海平原河网地区的海门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水系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市主要河道的纳污能力,为当地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对引江济淮规划区的概况、现状水质、现状污染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划年2020年污染源预测。根据调水线路水质目标,选用合适的模型,以流域为单元,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计算了引江济淮规划区各流域的纳污容量。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引江济淮污染物削减目标可达,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系统全面地对商丘市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及污染状况分别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影响水质的因素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郑连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00-2902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功能区划为契机,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商丘市地表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对各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现状与目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产生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治污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21年望虞河流域的每月巡测水质数据和2个水利枢纽调水数据,以及2021年沿望虞河布设的13个采样点数据,分析望虞河—贡湖在引江济太工程下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望虞河出入湖磷通量。结果表明,长江来水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西岸支流恶化望虞河水质,使得沿程水质变化特征复杂并抬升入湖污染负荷。2007—2021年引江济太调水期间,望虞河入湖的CODMn、TP相较长江来水分别上升40.2%和13.3%,长江来水本身也有导致贡湖水质恶化的风险。同期望虞河引江入湖磷通量累计1 306.3 t,净通量237.5 t,对贡湖造成高磷素负荷冲击。  相似文献   

18.
正1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1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引调水工程要先评估节水潜力,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原州区政府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平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了水功能区现状,并找出其未达标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侯新  王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43-4844,4862
根据三峡库区丰都县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结合社会需求,并通过污染源调查研究和水质分析评价,进行了丰都县水功能区划修编,重新划分水功能区,提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及其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以加强对水资源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