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产生活无害化为基本特征,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循环农业发展,2006年、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都提出了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9月洛阳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市政府成立了洛阳市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2.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产生活无害化为基本特征,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循环农业发展,2006年、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都提出了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9月洛阳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市政府成立了洛阳市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洛阳市"十一五"循环农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淄博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示范市以来,全市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完善规划,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农业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转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对淄博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如何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日前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求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集成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灶、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等技术和产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大力发展健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3,(7):4
<正>日前,农业部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2013-2015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试点建设1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农业部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推动城镇闭环式循环农业发展为目标,讨论当前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的建设。总结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认识到餐厨废弃物产生对环境质量的危害。分析垃圾处理技术、城镇闭环式循环生态农场模式的应用,并提出优化主体协调制度、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机制、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与再利用、完善废弃物循环资源再利用发展方案、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宣传范围与途径、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积极创新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管理模式等建议,发挥生态农场优势,打造闭环式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正>本报讯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蒋巨峰率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负责人专程来到杭州萧山,调研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情况。蒋巨峰一行参观了位于萧山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详细了解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情况。萧山农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仁炎(左二)就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向蒋巨峰(左三)一行进行了专题汇报。  相似文献   

8.
生态家园     
《农家致富》2006,(8):47-47
连云港建成大型沼气生产装置,江苏省溧水县建成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江苏省通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从今年起,农业部将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区域生态文明与绿色和谐社会建设,是现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与实践命题。"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以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为主题,围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生态循环农业增值减排的新工艺、农业废弃物在农田应用的新方向、现代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并提出进一步规范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为贯彻落实《福建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2016年12月13日省农业厅出台了《福建省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制度,推进我省种养业废弃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切实提升种养业废弃物利用效率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浙江省台州市农业废弃物的利用方式多样,回收利用程度高、经济效益大,但仍存在循环利用力度有待加强、财政费用有待解决、再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经分析思考,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台州市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可采取美丽生态循环、大空间循环、有偿回收循环、加工利用循环等路径,且需加强领导、依托技术、制定政策、产业开发、严格管理等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台州市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通过一体化生态循环系统构建实施,基本实现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将农业中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不但减少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同时节约资源,为生态环境发展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态景观。本文主要介绍了蔬菜废弃物生态循环处理以及技术的综合运用,并分析了该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主要农业废弃物年排放量估算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估算了辽宁省主要农业废弃物年排放量,结果表明全省全年秸秆产量2190万t、畜禽粪尿合计量达9284.1万t,辽宁省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压力。据此对辽宁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辽宁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应兼顾农产品生产层次、农业产业内部层次、农业产业间层次,并应关注农业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技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技术和农业生态产业工程设计系统化技术。同时,依据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要求,为构建生态循环技术指标体系,应从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种植种苗和标准化生产、农业物联网与智慧服务、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分布式智能微网四方面的技术子体系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舟山市定海区以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为目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协调发展理念,指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对策,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途径,推进海岛特色生态型、品牌型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构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就应该重点解决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促使循环农业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相辅相成。那么应该从完善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实现绿色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证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内清洁排放并且产品安全;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一、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经济体系基础农业产业是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7.
正构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就应该重点解决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促使循环农业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相辅相成。那么应该从完善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实现绿色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证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内清洁排放并且产品安全;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一、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经济体系基础农业产业是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津市市紧紧围绕"高产出、高效益、低排放"的农业发展目标,突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农业部、湖南省农业厅的指导下,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津市市围绕作物秸秆、养殖粪便等废弃物转化利用,重点进行3个方面的尝试:一是以食用菌为产品,探索"牛粪和稻草-食用菌-有  相似文献   

19.
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宁国市现代循环农业工程为例,研究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循环农业理念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包括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和研发制造农林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宁国市的三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三大生态循环骨干主导产业和五大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