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承担2006年国家和山东省棉花品种区试任务,总结了做好棉花区域试验的工作经验。经验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和做好经费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目的,详细总结了区试工作经验全过程。包括区试播种前的准备、地理环境条件、试验地准备、田间区划的原则、绘制田间种植示意图、划行与插牌、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田间调查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考种与取样、收花轧花、小区计产、试验总结等方面内容。可为国家或省区试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规范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做好棉花区试的播前准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前准备工作是棉花区试的基础,也是棉花区试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试验水平高低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之一。几年来,德州市种子处先后承担国家棉花区试、生试,省棉花预试、区试和生试,为国家棉花品种审定和省级棉花新品种的审定提供了依据。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做好棉花区试必须做好播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都昌县承担的江西省种子管理局2016年棉花新品种展示工作,按照2016年国家棉花品种展示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2017年棉花主推品种的筛选工作,我们开展了12个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对比实验工作情况进行简要总结。1基本情况1.1展示安排参展品种12个,随机区组排列,重复1次,3行区,行长25米,每小区面积97.5平方米,全试验净面积1170平方米,实际试验面积1700平方米,两边设立保护行。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1月4-9日,全国农技中心在京组织召开2007年南北方稻区国家稻品种区试年会,会议总结了2007年南北方稻区国家稻品种区试和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讨论了2008年国家稻品种试验、展示示范方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笔者接触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工作,对参加试验的品种做了一些观察和分析。参加1973—1978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的品种,共26个,试验点次104个;参加江苏省1974—1975年棉花品种区试的品种共10个,试验点次33个。以这些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棉花育种工作的现状,试对棉花高产优质育种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库分析系统专用软件(ARTDSO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研人员结合我国农作物区试的实际情况,经多年研究开发出的适合我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专用计算机软件,自应用于国家棉花品种区试及冀、鲁、豫、晋、鄂、赣、皖、京、新疆等科研、院校、种子等部门以来,不断完善,应用效果显著.本文仅以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长江流域棉花抗病品种区试的试验分析的主要结果,以及实际棉花生产中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情况,说明此专用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库分析系统专用软件(ARTDSO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研人员结合我国农作物区试的实际情况,经多年研究开发出的适合我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专用计算机软件,自应用于国家棉花品种区试及冀、鲁、豫、晋、鄂、赣、皖、京、新疆等科研、院校、种子等部门以来,不断完善,应用效果显著.本文仅以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长江流域棉花抗病品种区试的试验分析的主要结果,以及实际棉花生产中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情况,说明此专用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花品种区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陆地棉品种区试10年资料的分析,阐述了棉花区试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代表了当前育种的基本水平。研究这些品种在各地的生态反应,对确定育种目标与选择手段可以提供借鉴。1977年区域试验逐步恢复以来,截至1979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试、江苏省麦套棉花品种区试与麦后棉花品种区试的参试品种为17个,试验点次为78个,其中分布于盐城地区境内的点次为13个。本文试图应用区域试验等资料就我区棉花早熟育种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拟在对棉花区试参试品种进行方差分析和稳产性测定的基础上,试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方法综合评判棉花区试品种,旨在对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索。数据资料选用1984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2个试点年终总结报告数据。试点分  相似文献   

12.
<正> 新疆自1978年恢复国家区试至1990年止,三年一轮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已进行了4轮。新疆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棉花区试就陆地棉而论,分南疆中熟陆地棉亚区和北疆(包括甘肃敦煌)早熟陆地棉亚区。第一轮区试从1978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南北亚区各9个试点,参试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二轮区试从1981年到1983年,试点各6个或8个,品系(品种)各7个;第三轮区试从1985年到1987年,试点各6个或7个,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四轮区试从1988年到1990年,试点各5个,品系(品种)各6个。综观两个亚区4轮12年10—18个试点54个品系(品种)的试验结果,无论哪个亚区,参试品系(品种)的皮棉产量超过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川棉239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国家和省育种攻关研究中采用抗黄萎病多菌系抗源种质川737作母本,岱15作父本杂交,经多年病圃筛选,综合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1996年通过长江流域全国抗病区试和四川省区试,1997年通过国家长江流域和四川棉区生产试验,表现抗黄萎病性强、高抗枯萎病、抗红蜘蛛兼抗棉铃虫、丰产、优质,1999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全国审定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DTOPSIS法对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作出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以2020年新疆自治区棉花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40个参试品种调查数据为资料,利用D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研究了该方法在新疆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评价应用。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只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40个参试品种,中塔河7号、新827、禾棉AW5的Ci值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良好与实际表现一致。综上所述,利用DTOPSIS法评价棉花早中熟区试品种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出棉花品种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新品种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石杂101系石家庄市农科院最新培育的抗病抗虫高优势杂交棉品种。2006年同时参加了河北省和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在杂交棉区试组中,石杂101的抗病性、增产优势、生长优势和抗旱性能表现最突出。  相似文献   

16.
运黑161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特色小麦课题组以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母本,黑小麦中间材料5041为父本选育而出的黑小麦新品种。本文总结了运黑161的选育过程,并根据2017—2018年连续2年的区试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总结,并对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该品种品质优良,富含微量元素锌和硒,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最后论述了选育体会,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冀棉95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高产抗病虫棉花品种,2002~2003年参加了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了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生产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8.
运黑161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特色小麦课题组以黑小麦品种漯珍1号为母本,黑小麦中间材料5041为父本,历时 14年选育而出的黑小麦新品种。文章总结了运黑161的选育过程,并根据2017~2018连续两年的区试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总结,并对品质性状进行分析。该品种品质优良,富含微量元素锌和硒,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最后谈及选育体会,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银棉2号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邯郸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抗虫、抗病三系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于2003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区试,该品种于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时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可解决棉花常规杂交制种中存在的成本高、纯度难保证的问题,同时克服了三系杂交棉中胞质不育与产量呈负相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杂交棉花新品种豫杂35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育过程豫杂 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2 产量表现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7点平均 ,豫杂 35籽棉产量 382 6.5kg/hm2 ,皮棉产量 1 5 2 8.5kg/hm2 ,霜前皮棉产量为 1 0 60 .5kg/hm2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9号 (常规棉 )增产 5 7.1 % ,60 .6%和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