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桃枝枯病是为害我国桃产区桃树的重要病害,使用化学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其发生。为获得高效、安全和环保的防治药剂,选用环境友好型溶剂S-200,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苯醚甲环唑纳米乳剂。通过对乳化剂种类、用量及乳化方法的筛选,最终确定了10%苯醚甲环唑纳米乳剂的优化配方: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助溶剂乙醇、溶剂油S-200、乳化剂EL-40质量分数分别为10%、8%、8%、8%,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纳米乳剂在室温、冷贮、热贮下稳定,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与其他剂型相比,该配方对桃枝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苯醚甲环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北京、萧县、杭州及长沙4个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并探讨了土壤微生物、温度、含水量及药剂质量分数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4个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1.63~21.77 d.土壤微生物对苯醚甲环唑降解起主导作用,灭菌土壤降解半衰期是非灭菌条件下的6.09倍;15~40℃范围内,温度升高,土壤中苯醚甲环唑降解加快,15~25℃降解速率增加幅度较大;士壤含水量过高(150%)和过低(25%)都不利于苯醚甲环唑降解,而土壤中药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对苯醚甲环唑降解则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质量分数40%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微乳剂,采用C_(18)色谱柱,DAD紫外检测器,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85∶1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对试样中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保留时间分别为6.320和4.700 min,当进样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 0和0.023 9;变异系数分别为0.077 0%和0.479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0%和99.11%.通过该方法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分离较好,适用于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蚀病是确山县小麦的主要病害,用12.5%全蚀净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剂三种种衣剂的不同配方、不同剂量进行试验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对全蚀病的防效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药剂处理的增产率高低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防效与增产效果接近一致,以12.5%全蚀净种子包衣剂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茶叶品质安全提供有效检测方法,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为基础,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净化方法及质谱条件等对茶叶中苯醚甲环唑残留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酮提取溶剂、Agela TPT-spe小柱净化及GC-MS/MS选择326/267和323/265共2组离子对条件下,检测到茶叶中的苯醚甲环唑为顺反异构体混合物,并有双峰出现;当苯醚甲环唑含量为0.05~4.00mg/L时,基质的标准曲线为y=37.19x-253.10,r0.999,检出限为0.003mg/kg;在添加苯醚甲环唑标样为0.020~2.0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6.5%~87.0%,相对偏差10%。因此,该方法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抗干扰能力较强,可用于茶叶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每公顷有效成分90g、120.15g的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84.80%,91.00%,比10%苯醚甲环唑EC、25%丙环唑EC提高12.91~19.11个百分点,比3%井冈霉素提高15.73~21.9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90-9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芒果贮藏期间的残留消解行为及影响因子,芒果经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药液浸泡处理后分别在25℃和13℃条件下贮藏,定期取样使用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芒果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芒果鲜果上的半衰期为15.5~19.8 d。建议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芒果浸果时的使用浓度为200 mg/L,13℃条件贮藏时,贮藏安全间隔期为28 d;25℃条件贮藏时,贮藏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8.
柑橘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动态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 d、橘肉中7.95~12.65 d、全果中7.95~12.65 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半衰期为12.33~17.95 d.2年试验结果中,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施药浓度1000和2000 mg/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 d,柑橘全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末次药后14 d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mL/hm2的防效达83.13%,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 g/hm2和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的防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茶叶冲泡过程中苯醚甲环唑在茶汤中的浸出质量浓度,并探讨不同冲泡条件对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浸出质量浓度与浸出率随冲泡水温的升高和冲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冲泡次数的增加,茶与水质量比的扩大,则使苯醚甲环唑的浸出率下降;茶叶苯醚甲环唑含量增加,茶汤中苯醚甲环唑浸出质量浓度相应增加,浸出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筛选防治山药炭疽病的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混合物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对山药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评价了其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质量比为1∶1.6的混合物对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最明显,EC50值为2.88μg/mL,联合毒力测定增效系数为4.75;在大田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质量比1∶1.6混用对瑞昌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最好,第3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70.56%和66.54%,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结论】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次数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末次药后14 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300 mL.hm-2的防效达83.13%,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450 g.hm-2和丙环唑25%乳油450 mL.hm-2的防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行军  沈言根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17-2017
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10WP对西瓜炭疽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91.2%。苯醚甲环唑10 WP用量1 125 g/hm2对西瓜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组合适期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初病期和盛发期各施药1次,防效较好的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防效分别为84.9%和78.9%。相同药剂施药2次,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的防效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的防效。不同药剂组合中,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的防效要明显高于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结果表明,在纹枯病初病期以施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为好,在病情盛发期则施用井冈霉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1~10.3d和11.0~14.1d。苯醚甲环唑10%可湿性粉剂66.67mg(a.i)/kg、100mg(a.i)/kg,施药4~5次,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苹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6.
五种药剂对梨锈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四氟醚唑(朵麦可)20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剂(世苗)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1500倍液防效效果均优于对照咪鲜胺+氟唑-25助剂(佳艳)1500倍液。4%四氟醚唑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剂(世苗),显著优于10%苯醚甲环唑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4%四氟醚唑(朵麦可)药效快速持久,耐风吹雨淋,因而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不同剂型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95%苯醚甲环唑原药、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0 g·L-1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96 h的LC50值与95%置信限(括号内)分别为1.05(0.93~1.13)、1.34(1.26~1.39)、1.44(1.37~1.52)、2.72(2.68~2.76)a.i.mg·L-1;93%嘧菌酯原药、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96 h的LC50值与95%置信限(括号内)分别为0.67(0.64~0.72)、0.88(0.85~0.92)、1.03(0.98~1.07)、1.60(1.10~1.81)a.i.mg·L-1。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及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级别均为中毒;25%嘧菌酯悬浮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级别为中毒;93%嘧菌酯原药和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级别为高毒。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存在差异,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原药、悬浮种衣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18.
花生疮痂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爱苗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8种药剂对花生疮痂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单株结荚数多,果饱、果大,增产幅度最大;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差,增产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对三唑酮及苯醚甲环唑在草莓及土壤中降解、残留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农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苯醚甲环唑在草莓果实、茎叶、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9,8.21和13.38 d;三唑酮在草莓果实、茎叶、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38,5.31和15.64 d。建议草莓中苯醚甲环唑的最大残留量(maximum residue limit,简称MRL)为0.5 mg/kg,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0%三唑酮乳油分别按照100、60 g a.i./hm2剂量施用4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西瓜蔓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及其5 种配比对西瓜蔓枯病菌的毒力;并在田间测定了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西瓜蔓枯病防效。结果表明: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及5:1、3:1、1:1、1:3 及1:5 混配对西瓜蔓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是17.6、0.22、0.68、0.63、0.35、0.28、0.26 mg/L;共毒系数分别是182.70、134.63、124.16、104.33 和101.29。在西瓜蔓枯病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较好防效,推荐剂量为200~400 mg/L。烯肟菌胺与苯醚甲环唑5:1、3:1 及1:1 配比对西瓜蔓枯病具有增效作用,1:3和1:5配比具有相加作用。24%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可用于防治西瓜蔓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