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智能变电站以信息交换为基础,信息传输以光缆替代电缆,以虚端子替代物理端子,以逻辑连接替代物理连接。二次设备的信息网络化,使得二次回路不仅有传统变电站机构箱的开入、开出、跳合闸出口一一对应的电气回路和一对一固定的数据信息流回路,还有过程层设备一发多收的逻辑回路,而且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结构、型式并不相同,因此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先后提出逻辑设备信息流图、过程层组网图、光缆联系图、GOOSE虚端子图等来描述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的物理回路和逻辑回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某主变扩建项目在施工调试工程中遇到的110 kV过程层A/B网交换机VLAN划分问题,部分GOOSE链路、SV链路怎么完善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某变电站扩建3号主变压器的顺利投运,解决了该站即将面临的主变过载问题;提高了该站的运行可靠性及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有机组成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鉴于智能变电站建设进程涉及范围广、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开展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功能特性,依据自底向上的智能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采用指标层、准则层及目标层三级递进式结构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建立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变电站突发事故后,需要准确获取故障时状态量、模拟量数据,这一功能在常规变电站中一直由故障录波来独立完成,随着智能变电站(改为数字化采样)的推广,故障录波实现困难且成本太高,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应运而生。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为三层两网结构,三层是指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设备是指完成全站信  相似文献   

5.
王翀  宋巍  周博 《农村电气化》2011,(8):39-40,43
分析了常规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根据安全可靠原则、经济实用原则、标准先行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方面对分阶段智能化改造进行了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智能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而成,以IEC 61850标准和通信规范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在此基础上实现变电站运行操作自动化、变电站信息共享化、变电站分区统一管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智能化电网调度和控制的基础单元。1智能变电站现状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  相似文献   

7.
介绍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和特点,对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的差别进行简要的分析,简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验收过程并与常规变电站进行对比,提出了调试准备工作及智能电子设备调试技术要点。最后介绍了调试时会遇到的问题,如数字式继电保护试验仪的设置、换机网络风暴、保护装置压板设置等,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110kV智能变电站对于电力传输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升电网电力传输的效率。但是从现阶段来看,110kV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先进设备性能和整个电力系统中滞后设备性能不匹配、光感智能设备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无法正常运行等。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运行维护,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确保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文章主要分析110kV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巡视智能变电站设备是智能变电站日常运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巡视的全面到位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此,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设备日常巡视质量,本文在介绍了变电站设备巡视主要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智能变电站设备巡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智能变电站设备巡视质量的对策,以期有助于提高智能变电站日常设备巡视质量,更好的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以及IEC 61850协议的不断推广,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走向工程实践阶段。GOOSE的应用已经成为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重要研究手段。GOOSE技术目前已逐步趋于成熟,但工程应用的经验、设计规范及网络划分原则还有待探讨。该文根据目前GOOSE的技术现状针对河北大名220kV数字化变电站的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针对各种类型保护及智能终端设备的GOOSE数据集的设计规范以及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智能变电站虚回路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智能变电站虚回路各IED设备之间的信息流建模,得到IED设备关系表,利用决策树算法对智能变电站虚回路信息流进行实例分析,并对其故障诊断的正确率进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利于诊断智能变电站各IED设备之间的信息流是否正确,模型具有可读性,分类速度快的优点,方便检修人员进行调试。  相似文献   

12.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按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方向,推行"标准化设计、装配式建设",在智能变电站技术模式、设计设备、建设模式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创新。与普通变电站相比,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在土建过程中采用全预制装配结构建筑模式,实现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极大地缩短了变电站的整体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的要求,以及智能变电站程序化控制方案,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实现顺序控制操作应具备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了智能变电站实现顺序控制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继电保护系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基础保障。以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工作情况为依据,结合近年来继电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居民用电提出的要求,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技术策略,以此加快我国智能变电站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智能变电站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校验与系统组网检查方法的课题,确定按间隔进行,每个间隔先进行电流互感器精度校验,再进行网络检查的方案,并进行了方案的实施。课题完成后,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众多智能变电站工程的投产运行,智能变电站的软肋也逐渐显露,主要体现在继电保护二次部分,集中表现为电子式互感器设备异常、GOOSE回路异常、智能终端设备异常、控制回路异常和继电保护设备异常。对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发生的事故进行分类剖析并给出解决措施,针对智能变电站事故特性提出智能站运行维护发展构想,并提出未来不再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及对智能终端和合并单元、虚端子回路、二次安措设置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孙波 《农村电气化》2016,(10):45-46
为改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研究和运行、维护中出现二次功能异常,时常难以及时判定并分析故障原因的情况,以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为依据,提出智能变电站动态重构技术,实现动态控制软件和起动设备,进而恢复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步增加,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保护隐患也逐步上升,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去保护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减少由此造成的安全隐患。1过程层中的继电保护在过程层的继电保护中要对迅速跳闸的系统性功能进行全面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实现。在运行的过程中对母线、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等设施的建设加以保护,从而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性。此外,要对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性加以充分的控制和保护,同时应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在智能变电站的全生命周期中,SCD、CID等配置文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配置文件由于缺少规范化的版本管理,存在着文件版本混乱、数据分散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检修等工作。基于此,依据对SSI(Struts2、Spring、iBATIS)三大框架技术进行的探讨研究,整合这3种框架并设计和实现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管控系统,对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进行统一文件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宁夏中卫电网首座智能变电站——东华110 kV变电站应用情况,并对调试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智能变电站验收工作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